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建党百年专题>>百年侨心
高第街走出来的红军将领——许卓
2021年04月30日14:30  来源:广东省侨联宣传文化中心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侨胞在祖国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未缺席。在传播马列主义建党求索途中,在烽火硝烟抗日救国战场上,在热情支持新中国建设道路时,在春风吹动改革开放浪潮里,在新时代逐梦伟大征程中,都能看到“侨”的身影。

广州作为著名侨乡都市,广大侨胞在百年征程中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增进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贡献了巨大力量,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爱国之歌。

为进一步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广州市侨联现推出“百年侨力量”百期系列报道,呈现华侨华人与广州发展的密切联系以及华侨华人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共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本期推介:高第街走出来的红军将领——许卓。

许卓(1908-1934),出生于广州,世居高第街许地。早年赴日本入陆军士官学校学军事,毕业后回广州参加革命活动。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转赴法国勤工俭学。1926年回国投身革命,参加广州起义、百色起义。1932年任红军总司令部参谋处长,后任作战局长,协助周恩来、刘伯承组织指挥过宜黄、乐安等著名战役,为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被称为智勇双全的红军将领。

许卓,1908年出生于广州市一名门望族,世居广州高第街许地。幼年丧父,由母亲罗氏抚养长大。在广州中学毕业后,许卓东渡日本,在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军事。

从日本毕业回国后,他痛恨军阀腐败,追求光明和进步,1924年在广州加入中国共产党,立志献身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不久,他远渡重洋,到法国勤工俭学,在巴黎结识了周恩来、邓小平。他把《共产党宣言》称为普救平民百姓的“圣经”,作过《中国革命必走苏俄之路》的演说,疾呼中国要来个“十月革命”,表示愿做一颗炮击“冬宫”的炮弹。

1926年秋,许卓抱着革命救国之心,从法国回到祖国。他没有接受许崇智要他当副官、月薪300块大洋的委任,而是到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团去当排长,随军北伐。蒋介石1927年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广东反动派也发动了四一五反革命政变,一批共产党员在广州被捕。为营救同志出狱,许卓偕同母亲带着稀世珍宝驱车到了许崇智的旧部,居住半月极力恳求取保释放了方坚等九名共产党员。为了瞒住老母,他装着心脏病复发,住进医院,当夜离开医院,秘密赶到广州总工会报到。当时广东共产党的负责人张太雷问他:“你要求干什么工作?”他说:“给我枪,我要参加起义!”

1927年12月11日,即广州起义当天凌晨,许卓带领一支80人,仅有40支枪的工人赤卫队,负责夺取敌人设在观音山的军械库。敌军械库戒备森严,四周布有铁丝网、碉堡,内有重兵守护。许卓让大部分人潜伏在山垭,自己带上十几个队员隐蔽地接近铁丝网,用马刀在铁丝网下挖开一条浅沟。

他带头从浅沟钻进去,迅速包围了一座兵营。接着他从窗口往里面猛烈射击。霎时,枪声大作,敌人惊恐万状,四处逃命,赤卫队缴获一批枪支,拿大刀的队员全都换上了钢枪。他又一马当先,直奔军械库,途中遇到敌堡里射出的密集火力拦击,十几个队员倒下去了,许卓右腮被弹片划破,鲜血顺着脖子流到胸口。他怒火中烧,从一个队员手里夺过一挺机枪,对着敌堡扫射,边打边喊:“冲过去!把库门砸开!”这时,大约五六百名敌人从两侧压过来。许卓带领队员,冒着枪林弹雨突围。最后撤出战斗时,只剩下十几人。起义失利后,他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十几名战友安全转移到一艘商船上,星夜赴香港。在船上他激愤地与同志们共勉:“风雨同舟闹革命,壮志未酬不回头!”

他的年迈的母亲得知他流落香港,忧伤成疾,派人捎信、带钱给他,要他回家料理家业,奉养老母。他草草修书两行:“母亲大人:孩儿已决心献身报国,家业诸事拜托义姐料理。祝母长寿。不肖子叩首。”给来人带回家去。

1929年初夏,许卓秘密回到广州。他还未来得及与老母亲见面,便接受党组织的派遣,登上去广西南宁的轮船,到驻广西的俞作柏、李明瑞的军队中去从事兵运工作,公开身份是广西教导总队政治教官。这年10月,许卓跟随邓小平、张云逸率领部队抵达百色,参加发动了百色起义,建立了右江苏维埃政府。

广西田东县右江苏维埃政府旧址

中国红军第七军在百色起义的凯歌声中诞生。许卓在命名大会上,接过中共中央授予红七军的军旗,走在队伍前头,接受检阅。当时,他担任红七军教导队队长。

1930年11月7日,红七军党代表大会在河池召开,许卓当选为中共红七军前敌委员会委员。部队奉命北上途中,经湘桂山区进入广西全州。在全州城,前委书记邓小平主持前委开会,决定停止执行攻打大城市的冒险计划,确定今后任务是北上江西,与朱德、毛泽东领导的中央红军会合。许卓坚决支持邓小平等的正确主张。

部队进行整编,全军改编为师团制,许卓调任第十九师五十五团政委。他利用战斗间隙,深入部队传达贯彻前委决议精神,统一思想,鼓舞士气。不久,湖南军阀何键奔袭道州而来。红七军从湘南道州向江华开进。这时,大雪纷飞,寒风刺骨,红军将士衣着单薄,破鞋草履,顶风冒雪,艰难行进。许卓也同样身裹两件单衣,脚踏草鞋,眉毛胡子结了一层白霜,冻得嘴唇发白,手脚长满冻疮,但他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顽强的意志,坚定地走在队伍的前头。

连续不断的行军打仗,战士们十分疲惫。许卓看到体弱的战士走不动了,抢着把枪、行军包背在自己身上,有时身上背着三四支枪。他边走边宣传鼓动,给战士讲广州起义的故事,对同志们说:“人可以饿死,可以冻死,但革命意志不可丢!”鼓励大家以革命精神和坚强的信念战胜困难。

1931年1月9日,红七军历尽艰辛,抵达江华城,前委决定部队就地休整两天。许卓顾不得征途的疲劳,立即组织宣传队,在城内张贴布告、书写标语、散发传单、宣传演出,向驻地工人、农民、商人、学生宣传红军主张,受到群众拥护。部队很快筹足了被服和给养,还吸收了数十名青年学生参加红军。接着,许卓抓紧政治宣传工作,鼓舞部队翻越了人烟稀少的苗山区,摆脱了敌人的围堵。红七军政委邓小平夸他“是一位很好的团政委”。

1931年,红七军从右江根据地出发,转战桂、粤、湘、赣,原来浩浩荡荡的7000余人队伍,这时只剩下了千余人,而且少弹缺粮。为了巩固部队,许卓组织新党员宣誓,亲拟誓词:“保守秘密,服从纪律,牺牲个人,勇敢作战,努力革命,永不叛党!”他在宣誓会上发表演讲,提出现时党的主要任务是“造就一个个坚固的红军连队”。

不久,国民党军以绝对优势兵力,分数路包围过来,红七军处境极其危险。许卓当时身患疟疾,在医药奇缺的情况下,凭着坚强的意志,拄着木棍,与总指挥(此时亦为五十五团团长)李明瑞一起,指挥部队避敌锋芒,利用当夜细雨、大雾弥漫的天气,巧妙地从敌人重重包围中撤出。随后,他与李明瑞率部在茶陵、莲花、酃县、宁冈之间纵横驰骋,与敌作战,冲破敌人的包围堵截,连克数城。

4月间,他们直抵湘赣革命根据地永新县,与张云逸率领的红七军军部机关一部分人员和五十八团的大部分重新会合。接着,红七军发动安福战斗,击溃守敌,军威大震,乘胜横渡赣江,7月间到达于都县桥头圩与彭德怀率领的红三军团胜利会师。在这漫长的征途中,红七军前后行程7000多里,时间十个月。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政府为表彰这支部队不畏艰难、勇敢作战的精神,特奖给一面“转战千里”的锦旗。

1931年10月,因肃反扩大化,许卓被免职审查。许卓忍辱负重,坚信真理,撰写了《为中华苏维埃而战斗》等文章。1932年3月被解除审查,6月任红五军团第十五军参谋长。1933年调任工农红军总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后任作战局局长,协助周恩来和刘伯承胜利组织第四次反“围剿”的作战。

《反围剿》油画

1933年冬,蒋介石调动重兵和飞机,开始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不到两个月,敌人在南线已攻占福建永定、上杭等地,形成拉锯局面。被占领的两个县和武平县,原来都是红色苏区,距瑞金只有200多华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根据面临的形势,红军总司令部决定组织一个精干的检查团,到武平县的第三军分区了解情况,检查第五次反“围剿”作战防卫措施,以确保瑞金安全。周恩来副主席指派多谋善战的许卓为检查团团长。

1934年3月1日,许卓带领13人的检查团出发了。他们绕道武平县北,翻越几座大山,经两天冒雨长途跋涉,赶到第三军分区驻地。听了军分区司令员刘化生汇报防卫情况后,许卓提出要到敌钟少奎旅活动最猖獗的交界地段帽村区去观察。刘化生睁大眼睛说:“你要去那里?太危险了,不能去!”许卓用坚决而又温和的口气说:“第三军分区辖区,是中央苏区南线的要塞,帽村区是要塞的前哨,不亲自去看看,我心里不踏实。”

3月4日,天色阴沉沉的,许卓带着参谋、警卫员共六人前往帽村区。晌午时分,走到毛谷森林(森林名)的风吹帽岭(山名)时,忽然从右前方传来喊叫声。许卓驻足向四面探视,紧接着叫道:“有情况,快隐蔽!”就在许卓下命令的同时,山路两边密林里传来了叫嚣声:“捉红军……”红军战士们刚隐蔽好,敌人从四面向他们冲来,枪声大作。

许卓用火力压住扑过来的敌人后,发觉自己的左臂负了伤,鲜血直流,子弹也打完了。他换了一个隐蔽的地方,马上把挎包里的文件烧毁,然后从背上取下大刀,向包围过来的敌人砍去。敌人密集的子弹从他的身上穿过。许卓壮烈牺牲,时年26岁。

3月17日,老人、青年、小孩从四面八方来到帽村参加许卓的追悼会。周恩来、刘伯承来电致哀,红军总部送来的花圈上面写着:“沉痛悼念忠诚的革命战士许卓”。1944年,中共中央有关决议称许卓为“对革命有功的优秀干部”。

(责编:王燕华、刘婷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