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的万峰林山川秀丽,春意盎然。23日,中国侨联“亲情中华”艺术团走进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为当地群众献上了一场以“助力乡村振兴 庆祝建党百年”为主题的视听盛宴。中国侨联文化交流部副部长邢砚庄,中国华侨出版社总编辑郭岭松,省侨联副主席陈新伦,州委常委、州委统战部部长罗春红,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蒋静,州政府副州长王丽琼以及当地群众、归国留学生、归侨侨眷五百余人出席并观看演出。
兴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蒋蜀安对艺术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说:“感谢中国侨联‘亲情中华’艺术团不辞辛苦为我们送来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他表示,作为贵州省也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黔西南州干部群众上下同心,脱贫攻坚如期高质量完成。这其中,少不了归侨侨眷积极投身黔西南州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少不了中国侨联和贵州省侨联长期以来的关心支持。
演出现场,气氛热烈。观众们挥舞着手中的小红旗,齐声高喊“亲情中华、欢聚兴义,户外胜地、百花兴义”的口号。来自全总文工团、中国煤矿文工团、中央民族乐团、中国国家交响乐团等多个国家级艺术院团的歌唱家轮番上台,献上《伟大复兴》《大中国》《为我们的今天喝彩》等多首脍炙人口的歌曲。
黔西南州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当地文化馆和艺术院校表演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族音乐瑰宝《八音坐唱》等,将民族文化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国家一级演员吴松涛零距离表演的互动魔术《魔幻手彩》让现场观众惊叹不已,连连叫好。当青年歌手陈丽媛唱起《我和我的祖国》,深情款款的歌声赢得此起彼伏的掌声,唱出了台下群众满怀感恩的心声,各族群众情不自禁齐声合唱,歌声道出了他们对幸福生活的由衷赞美,对伟大祖国的深深祝福。
80多岁的马来西亚老归侨刘光声眼含泪光说:“感觉最高兴的一天,感谢中国侨联‘亲情中华’艺术团带来精彩的文艺演出。我1951年归国,在兴义水利部门工作,几十年来一家人一直受到党和政府以及侨联组织的关怀”。
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歌唱家郑咏表示:来这里演出特别有意义,特别荣幸,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好了,万峰林也更美了。
中国侨联文化交流部副部长、艺术团团长邢砚庄表示:“亲情中华”艺术团送艺术到兴义,一是向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的干部群众学习,同时也把侨联组织的祝福和问候带给黔西南广大的干部群众,希望通过艺术的力量弘扬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激发大家坚定跟党走,热爱共产党的决心和信念,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侨界力量。
唱支山歌给党听 幸福生活比蜜甜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24日,中国侨联“亲情中华”艺术团走进全国整乡易地扶贫搬迁示范点黔西南州晴隆县阿妹戚托小镇,携手当地彝族、苗族和布依族群众、脱贫攻坚一线代表、侨界代表,用快闪的艺术形式献礼建党百年,一曲《唱支山歌给党听》唱出对党的无比热爱,和对祖国的深深祝福。
快闪表演中,陈红珍笑容格外灿烂,她是晴隆县阿妹戚托小镇新塘社区主任。据她介绍,阿妹戚托小镇2018年建成,曾经的极贫乡镇三宝彝族乡整乡搬迁入住。2019年小镇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在重点发展特色民族旅游产业的同时因地制宜建设产业园区,引进刺绣生产、服装加工、摩托车生产企业,增加当地群众收入。2020年陈红珍所在的新塘社区359户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阿妹戚托小镇因搬迁兴起,靠旅游走出一条致富路。
晴隆与华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晴隆与华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抗战全面爆发后,1939年,东南亚各地华侨华人组成“南洋机工回国服务团”,回到祖国投入抗战物资运输工作。南侨机工负责运送的国际援华物资必须经过晴隆县境内才能送达前线。为让这条“生命线”畅通无阻,晴隆出动几乎全部劳动力修筑“二十四道拐”,曲折蜿蜒的“二十四道拐”见证了爱国华侨和晴隆人民用鲜血凝结的友谊。2016年12月,晴隆“二十四道拐”被中国侨联确认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这段同舟共济的佳话成为了永恒的烽火记忆。
特意从云南昆明赶来并参加快闪拍摄的云南省侨联南侨机工暨眷属联谊会会长徐宏基说,南侨机工的英雄壮举彰显了海外侨胞与祖国人民同仇敌忾、同舟共济的爱国情怀,展现了中华民族勇于为国牺牲、视死如归的品质和传统。作为南侨机工的后人,要倍加珍惜当今的美好生活,大力弘扬南侨机工的爱国精神,教育子孙后代为国为民勤奋工作。
黔西南自治州侨联主席杨黔生表示:“二十四道拐”公路体现出的爱国华侨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令人敬佩,州侨联要充分发挥好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的作用,把南侨机工精神传承好、宣传好,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凝聚侨心侨力,为助力晴隆的乡村振兴事业贡献力量。
在慰问演出间隙,“亲情中华”艺术团一行来到93岁高龄的缅甸归侨卢象太家中,中国侨联文化交流部副部长、“亲情中华”艺术团团长邢砚庄与他亲切交谈,向他表达慰问和祝福。邢砚庄表示,早年归国的老归侨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回国参加建设,体现了华侨爱国爱乡爱家人的高尚品格,侨联组织是归侨侨眷的娘家,今后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住在“景区”奔小康 阿妹戚托感党恩
25日,由中国侨联、贵州省侨联共同主办的慰问演出在晴隆县阿妹戚托小镇举办。当晚,阿妹戚托小镇云雾茫茫,宛若进入一片仙境。艺术家们与当地干部和少数民族群众欢聚一堂,共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加油助力。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归侨侨眷、全县各级领导干部、驻村干部、抗疫医护人员千余人来到现场观看演出。
演出以舞蹈《九歌九乐》开场,欢快的节奏令现场气氛迅速升温,瞬间激发了观众们的热情。阿妹戚托艺术团和当地教师献上了歌曲《阿妹戚托感党恩》和布依族舞蹈《布依姑娘》、彝族舞蹈《阿妹戚托》等节目。演出现场,“亲情中华”艺术团的艺术家们与观众热情互动,《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山歌唱出好兆头》《中国龙》《老前辈》《今夜无眠》……一首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响起,台下观众们齐声合唱,唱出了他们对党的感恩之情,对幸福生活的由衷欣喜和对祖国的深深祝福。
脱贫攻坚一线代表、晴隆县茶马镇战马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冬冬说:“乡村振兴,文化先行。在晴隆县刚刚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的关键时刻,中国侨联‘亲情中华欢聚晴隆’为晴隆送来了阵容强大、内容丰富、技艺精湛的精彩演出,不仅为刚刚摆脱贫困的晴隆人民送来了别开生面的精神大餐,而且也更加激发了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向美好幸福新生活的信心、动力和活力”。
演出在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郑咏《我爱你中国》的歌声中落下帷幕。至此,中国侨联“亲情中华”艺术团在黔西南州的慰问演出取得圆满成功。
以文化为媒介,传递中华亲情。13年来,中国侨联先后组织了千余场这样精彩的慰问演出,足迹遍布全球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座城市,所到之处,充分展示了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深受海内外侨界和当地人民的喜爱。
来源:文化交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