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侨胞在祖国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未缺席。在传播马列主义建党求索途中,在烽火硝烟抗日救国战场上,在热情支持新中国建设道路时,在春风吹动改革开放浪潮里,在新时代逐梦伟大征程中,都能看到“侨”的身影。
广州作为著名侨乡都市,广大侨胞在百年征程中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增进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贡献了巨大力量,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爱国之歌。
为进一步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广州市侨联现推出“百年侨力量”百期系列报道,呈现华侨华人与广州发展的密切联系以及华侨华人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共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为党为民建功绩——侨务工作者方方。
方方(1904~1971),原名方思琼,广东普宁人,1924年考入广州第二届农讲所,学习宣传马列主义,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工作。在其近半个世纪的革命生涯中,方方组织工农武装,创建闽粤赣边苏区,领导闽西南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组织华南抗日战争,护送在港数百名爱国民主进步人士安全北上,配合南下大军解放广东全境,新中国成立后领导广东大力开展经济建设,支持党和国家侨务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刻都坚持为党尽忠、为国尽责、为民奉献,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耸立起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方方(1904~1971),原名方思琼,广东普宁人。青年时代受“五四”运动的影响,方方联合进步青年组织“洪阳集益社”,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1924年,他考入广州第二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参加了“新学生社”,结识了彭湃、阮啸仙等一批共产党人,接受宣传马列主义。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20世纪20年代,方方在家乡普宁扩大农会组织,领导农会的革命活动,被方姓地主劣绅视为眼中钉,扬言要把他开除出方氏族谱。方方听后斩钉截铁地说:“不准我姓方,我偏要姓方,而且还要用方字来取名,就叫方方!”从此,方方的名字就传开了。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方方率领农军英勇反击国民党反动派,遭到通缉,只好逃往泰国避难。当听到南昌起义部队入粤到潮的消息后,马上回香港联系省委参加革命。1927年10月,回潮安任县委宣传部长。1929年春,任东江特委宣传委员、职工委员,后任普宁县委书记。
1930年,方方来到潮阳、普宁、惠来交界的大南山,参加闽粤赣边区党的第一次代表会议,方方任大会秘书长。大会讨论了把三省边界根据地联成一片和扩大红军等问题。1933年春,方方在发动群众生产支援前线和扩大红军工作上获得了优异成绩。只经过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方方就把他所在的才溪乡创建成全苏维埃“第一模范区”,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扬。
之后,方方调任闽西苏区工作,领导闽西革命。1935年春,在中央主力红军进入长征、省委与军区的领导机关被摧毁、国民党已展开残酷"清剿"的严峻局势下,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宣布成立,方方任政治部主任。
那段时间,战士们在深山密林里有时十天半月没有饭吃,常以野菜野果充饥。由于患病无药医治,很多同志都牺牲了。在艰苦岁月里,方方发动大家分散联系群众,争取乡长、保长、甲长,把周边数百余里数十个乡村的群众工作建立起来,并运用灵活多变的游击战术,与数倍甚至数十倍于自己的敌人周旋在崇山峻岭之间,打破了国民党军10个正规师的反复"清剿"。
1937年4月至9月,方方受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委托,到延安向党中央汇报。在延安,方方受到毛泽东、张闻天、朱德等人的接见。毛泽东高兴地对方方说:"你们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保留了这么多干部,保留和发展了部队,保留了20万亩土地(指土地革命时期农民分到的土地,这部分土地直到解放时还基本保留在农民的手里),保卫了苏区广大群众的利益,这是伟大的胜利。"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沦陷后,方方根据党中央关于华南工作“一切为着发展游击战争”的指示,要求各地党组织发动群众,开辟农村与山地的游击支点,并亲临潮汕,布置在潮汕铁路沿线开展游击战,抗击日军的侵略。
任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书记时的方方
1941年春,方方任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书记,领导粤北、南、闽西、闽南、潮梅、广西、琼崖、江西、湘南等地区党的组织和抗日斗争。在抗日战争期间,方方积极发展、巩固党的组织;吸收培训大批海外归国青年,为党造就了一批抗日骨干;广泛争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投入抗日斗争的洪流。这一切为后来的解放战争时期在所辖区域发展武装斗争、迎接大军南下、解放华南创造了有利条件。
抗战胜利后,《双十协定》和《停战令》墨迹未干,蒋介石即密令其军队迅速抢占战略要点,命国民党广东当局在最短时间内消灭华南中共部队。1946年1月,方方被任命为北平军调处执行部第八小组中共首席代表,以少将身份到广州与国民党谈判华南抗日纵队北撤问题。经过与广东当局面对面斗争,终于达成了东纵北撤烟台的协议。
1947年5月成立中共中央香港分局,方方为书记。这一时期,方方把香港打造成华南解放战争的指挥中心,远见卓识重视经济工作,为南下解放军主力解放广东创造了特殊的有利条件。当解放战争进入尾声,为筹备新政协的召开,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倡议"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一号召发出之后,立即得到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以及海外爱国华侨、华人的热烈响应。
如何把旅居香港的民主人士和文化精英安全地运送到解放区,关系到新政协能否顺利召开,不容丝毫错失。方方为切实贯彻安全第一的原则,在周恩来的亲自指挥下,做了大量细致周密的工作,认真筹划、分批安全护送何香凝、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等数百名爱国民主进步人士离开香港到达解放区。据统计,在护送的人士中后来成为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正式代表的就有115人。
1949年8月,方方到赣州迎接南下大军,参加了由叶剑英主持的华南分局扩大会议。会议研究了解放广东的作战方案,解放后华南党政军的人事安排等重大事宜。会议肯定了方方同志等领导的华南分局和各地党委做出成绩,这些成绩给人民解放军主力进入华南及广东作战,最后完成解放华南及解放广东全省的任务,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广州解放后,方方任广东省人民政府第一副主席,协助叶剑英同志主持广东的工作。在这期间,他为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1950年方方兼任广东土改委员会主任,他根据《土改法》和中央的部署,积极发动群众开展土改运动,解放农村生产力。
1955年春,方方调任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侨事务委员会主持工作。为贯彻执行国务院侨务政策,方方每年都至少有两次到侨乡基层调研,有时长达三四个月。他不辞劳苦,走遍南方各省,深入基层,广泛接触各阶层的侨乡,听取他们的意见,结合侨务工作的实际,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侨务工作的展开。
1960年,国务院发出关于接待和安置归国华侨的批示,并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接待和安置归国华侨委员会,任命方方为委员兼办公室主任。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方方推动有关地方增办几十个国营华侨农场、林场、华侨投资的工厂企业,增办华侨中等补习学校以及暨南大学、华侨大学,既使归侨得到妥善安置,又使归侨为祖国建设事业发挥所长。方方作为我国侨务活动的卓越领导人,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作了大量工作,把祖国对华侨的关怀送到他们心坎上,使归侨感受祖国的无限温暖。
习仲勋为方方题词
在方方半个世纪的革命生涯中,他常常独当一面,开拓进取,创造性开展工作;他又从不怕任何挫折,总能在逆境中做出新的成就。方方同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念念不忘党的事业,充分体现了一位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耸立起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