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经济科技>>科技服务
第八届侨界贡献奖人物风采录(七十)
薛彦卓:励精图治向北极,为船为海为国防
2021年04月23日15:11  来源:中国侨联

薛彦卓,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院长。主持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在极地船舶与海洋工程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科研成果。

敢为人先,助力行业发展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雪融化加速,北极在战略、经济、科研、环保、航道、资源等方面的价值不断提升,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极地的开发与利用,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极地船舶是我国极地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然而我国在极地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很多研究领域尚属空白,如极地船舶性能预报、冰载荷计算分析等。

“十二五”期间,薛彦卓教授在国内率先提出了极地装备技术研究方向,针对极地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制造中的关键技术,率先开展了极地航行船舶性能预报理论方法研究,在冰载荷及破冰能力计算、冰水船耦合运动机理、冰区船舶操纵性计算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率先采用近场动力学与有限元耦合的方法对海冰力学特性及冰载荷预报方法进行了研究;综合考虑破冰能力等关键因素,对船—冰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破冰船连续式破冰载荷与运动计算方法和冲撞式破冰载荷非线性数值模拟方法。

多年来,薛彦卓教授带领团队取得了多项国内领先的研究成果,为我国极地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的设计与研发提供了技术支撑,获得工业界的广泛好评。其中,冰载荷预报技术直接应用于我国新一代极地科考船“雪龙2号”、全球最新极地甲板运输船、我国首座适合北极海域的半潜式钻井平台“维京龙”号等国之重器的设计中,打破了极地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中载荷预报国外垄断的被动局面。冰载荷预报技术与极地船舶性能预报技术应用于我国首艘穿越北极航道的商船“永盛轮”等极地船舶的载荷预报与主机功率预报中,大大节约了冰区商船航行的油耗,为中远海运特种运输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节支和新增利润近1亿元,效益显著。气垫破冰机理与冰破坏模式方面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我国第一艘极地破冰/运输平台的研制中,并受邀参加2019年中国国际海事技术展览会,被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等栏目报道,引起了行业的广泛关注。

国际协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

作为“北极大学”联盟委员、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大会(ISSC)委员,薛彦卓教授积极推动我国极地装备与技术领域学术交流,先后举办了极地科学技术国际研讨会、极地装备与技术创新国际论坛等,围绕极地装备技术领域的关键技术进行交流与研讨,并开展相关技术培训,不断促进和加强各单位之间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与资源共享上的深度合作和共同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在极地装备技术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国内外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为我国极地装备技术领域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作为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的院长,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带头人,薛彦卓教授充分发挥行业引领作用,牵头发起成立了国际上首个船舶与海洋工程创新与合作国际组织(International Innovation and Cooperation in Naval Architecture and Marine Engineering (ICNAME)Alliance)。该组织是世界第一个以中国高校为主的船舶类国际学术组织,吸纳了中国、英国、法国、俄罗斯、葡萄牙、日本、泰国、加拿大、芬兰、美国等11个国家55个单位加入,搭建了全新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平台,促进和加强了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研究领域知名高校、研究机构、行业单位之间在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培养、资源共享的相互合作和共同发展,推动了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科技创新与发展及研究成果在工业领域的转化与应用。

多年来,薛彦卓教授勇担创新先锋、助力行业发展、服务国家需求,为极地船舶科研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在“为船为海为国防”这条路上,他目标明确,矢志不渝,一心励精图治向北极。

(责编:王燕华、刘婷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