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经济科技>>科技服务
第八届侨界贡献奖人物风采录(六十八)
徐永平:为三农服务插上科技的翅膀
2021年04月22日14:55  来源:中国侨联

徐永平归国创业十几载,用独特的行业理念、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完善的管理模式,将大连赛姆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打造成闻名遐迩、业绩斐然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现代生物农业行业的领军人才,在行业内备受称赞。

出国求学,回国创业

1959年1月,徐永平出生于内蒙古乌兰浩特大草原,清贫的生活和父母辛苦劳作的背影让少年时的徐永平开始思考人生,随着求学的道路越走越远,他给自己立下一个人生信念——掌握知识,改变命运,为国争光!1977年高考恢复,徐永平多年求知的渴望终于有了实现的机会。在获得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后,徐永平收到了加拿大萨斯卡彻温大学博士录取通知书,并获得了亚洲唯一一个享受全额奖学金的名额,就此踏上了8年的异国求学之路。

国外的现代生物农业和动物保健方面的先进技术让徐永平体会到国内与之存在的差距,他以此为动力更加刻苦学习。在1996年获得博士学位并先后在加拿大多家生物技术企业任职,担任副研究员、首席科学家、技术总监等职。在加拿大学习和工作的时间里,他立足科研创新,发表论文20多篇,大多数被SCI收录。除学术科研外,他还在工作中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企业管理模式。

在1998年7月,徐永平毅然放弃国外已有的成就,携带妻儿回国,决心要用他在国外所学到的知识报效自己的祖国,在祖国的土地上闯出一片新的天地。经过反复调研和实地考察,徐永平决定把自己的公司建在大连开发区双D港,因为这里不仅集聚了近30家世界500强企业的项目和众多高新企业和品牌产业,而且辽宁省和大连市政府给予大力的优惠政策,使这里成为了投资创业者的绝佳选择。

学术立企,科研立业

创业之初,徐永平全身心投入工作,废寝忘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大连赛姆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终于成立并正式投产。公司为立足高端,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成立之初便组建了一支以归国学者为核心的动物营养与生物技术研发团队。徐永平十分注重高素质人才在企业中的作用,创建了博士后工作站,先后有21名博士进站进行生物技术前沿科学研究工作。

在创办企业的同时,徐永平把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高精专人才作为己任,2002年,徐永平担任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有硕士生22人、博士生27人。迄今为止共指导42名博士后进行课题研究,顺利出站博士后28人。共发表学术论文335余篇(SCI 96篇;国际会议论文76篇;中文核心期刊108;国内会议论文55篇);共申请发明专利143项,授权发明专利42项。

公司以保证畜产品安全为前提,与大连理工大学进行产学研联动合作,于2005年经大连市发改委批准设立了“大连市畜产品安全保障技术工程中心”,2007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了“动物性食品安全保障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015年经大连市科技局批准设立了“大连市食品安全保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8年经辽宁省科技厅批准设立了“辽宁省噬菌体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心”现拥有专职研发人员36人(博士12人,硕士17人,学士7人),其中归国学者4人,另有外籍科学家3人。该技术中心研发、检验、转化能力在我国动物营养与生物技术交叉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拼搏,徐永平的学术研究硕果累累,学术研究带动了科技进步,科技进步促进了企业发展。徐永平的公司先后承担了国际重大合作项目、国家科技部863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海洋公益项目、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公司的“特异性卵黄免疫球蛋白(EYIg)的产业化”已经被国家发改委列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并于2007年全面竣工投产。

绿色生物,福泽三农

食品安全是与人口、资源和环境并列的人类所共同面对的第四大难题,我国也将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提到议事日程。徐永平认为,从源头上寻找可靠的方法将为解决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保障。他结合国内外对抗生素替代品的迫切需求和畜牧业发展的现状,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先后研发“微切助互作技术”和“卵黄免疫球蛋白替代抗生素技术”两大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提出对国内集约化养殖业中疾病严重的现实问题独创兼具营养与保健双重功效的“终生保健(TLC,Total Life Care)”理念。公司以上述技术及理念为核心,开发出了以药效营养保健品、饲料和新剂型兽药为主的三大门类、六大系列、200余种产品,销至全国22个省、自治区,受到了广大养殖者的普遍认可和好评。

(责编:蔡雨荷、刘婷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