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经济科技>>科技服务
第八届侨界贡献奖人物风采录(六十七)
娄岩:将智能技术融入教育的创新者
2021年04月22日14:51  来源:中国侨联

娄岩,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基础学院主任,教授,加拿大政府特聘Y2K问题专家。中国医学院校VR/AR和大数据程课程建设及“互联网+教学”创始人。1984年首次将网络技术引入高校;1985年最先把数理统计方法引入高校;2013年自主创建了高校教学管理局域网平台和高校教学资源互联网平台,最早将“互联网+教学”引入高校并用于教学;2014年最早在全国医学院校开设大数据和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课程,出版教材和专著;2018年提出智能医学的概念,并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全国高校智能医学产教研联盟;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智能医学专业委员会和智能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2013年起暨对高校传统教育从形式到内容进行改革,为国内高校教育改革做出了贡献。他用创造性的工作,推动了中国的教育事业的进步。

教书育人,匠心独运

2013年,娄岩带领团队,在没有任何资助情况下,自主创建“高校教学管理局域网平台和高校教学资源互联网平台“,最早在高校针对全校本科生开展“互联网+”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并在全国的近百所高校广泛推广。

2014年率先将大数据、AR/VR和智能医学引进中国高校课堂,主编相应专著和教材40部,并在全国高校巡回推广和指导教学,为五年后教育部提出在高校建立大数据和虚拟现实专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为国内培养出首批掌握大数据和VR技术的医学生,对国内高校教育改革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被国内多所高校聘为院长和客座教授。

创建了全省高校第一个医学虚拟现实实验室,为包括辽宁在内的全国二十余所高校研发了国家级虚拟仿真项目,由国家版权局认定的软件著作权17项。

回国后,先后在科学出版社主编出版教材和专著共40本,包括32本高校教材、6本专著和2本国家级规划教材。其中一本被评为全世界大数据领域十大必读书籍,一本被辽宁省科协评为全额资助优秀著作奖。并先后向企业、大学图书馆、延安老区和专业人士捐赠科技图书2000余册,为中国大数据、AV/VR和智能医学的普及做出了贡献。

参与创建国内第一个智能医学工程专业,主编出版全球第一套“智能医学工程”系列丛书。帮助包括同济大学、中山大学等在内6所大学成立大数据和智能医学工程专业,为高校新学科建设做出了贡献。

在学生培养方面,通过对教育内容形式的改革,培养出一批批具有医工融合素养的医学生,指导大学生竞赛荣获多项国家级和省级一等奖,多次被评为辽宁省优秀指导教师。

科学研究,别出心裁

娄岩教授回国后抓住了科技发展的热点,在国内高校开创了VR/AR和大数据课程和教材以及“互联网+”教学。同时深入研究虚拟现实的技术,并将VR技术与医疗领域的应用相结合,逐渐培养了一个基于VR技术的创业团队,尤其擅长虚拟现实人机交互内容制作、3D虚拟仿真项目的开发与创业。应用VR(虚拟现实)产品研发制作贯穿医疗装备制造业、临床医疗及医学教育等行业,在虚拟仿真、VR与数据互通、VR教育实训、VR医疗等领域实现技术性突破。与全国各大医疗机构、院校开展了针对前沿性课题的研究、学术交流以及技术转让等合作。同时密切与公司合作开展横向课题共21项,如:心脏虚拟仿真教学、产科虚拟实训解决方案、眼科虚拟仿真教学实训系统、药局—静脉药物配制中心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广州地铁可视化解决方案、机械设备操作培训、不锈钢爆破工艺、辊压机设备产品数字手册、核弹救援培训VR等。

娄岩教授深入了解VR教学领域的空白和需求,推动自己的研发团队和科技企业开展合作,帮助各大院校建设开发一批交互性、情境化的教师教育课程资源、VR等数字化教学培训方式、教师教育信息化教学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及VR实验实训平台建设等,将自身的技术转化为服务成果。2016—2020年,辅导在校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每年都取得国家级奖项和省级特等、一等奖;2018、2019年连续两年获得辽宁省优秀指导教师;2017—2019年连续三年荣获“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教育创新个人”一等奖。

科研业绩,硕果累累

娄岩教授曾主持和参与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级课题、11项省级课题和4项校级课题。2013年起在国内外专业杂志上发表50余篇学术论文,包括4篇SCI文章、2篇EI,最高影响因子5.5。经国家版权局认证10项软件著作权,主编高校教材和专著40部。

在国内率先创建智能医学专业委员会、智能技术应用专委会、全国高校智能医学产学研联盟。并以产、教、学、研为抓手,开创了我国医学院校和科研院所专业人才强强联合的局面。作为上述组织负责人,娄岩教授为国内培养医工融合型人才起到推动作用。回国七年累计受邀300余次在国际和国内医学大会上发言,被中山大学、同济大学和人民大学等数十所高校邀请进行学术交流和指导学科建设。尤其在医学虚拟仿真领域包括解剖教学和微创手术模拟训练方面,先后指导国内40余所高校新学科建设和申请国家级虚拟仿真项目。因其在医工融合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被医学业界人士誉为“医学VR技术第一人”。

(责编:蔡雨荷、刘婷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