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建党百年专题>>百年侨心
南侨机工:赤子功勋 民族忠魂
2021年04月07日17:54  来源:福侨世界总网

编者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全省开展“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之际,由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指导,福建省侨联主办,各设区市侨联等协办,联合推出“追梦中华 学侨史 忆侨杰”专题宣传。报道百名闽籍华侨华人和归侨侨眷代表(或事件)与祖(籍)国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百年历程,投身中华民族独立解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展现敢拼会拼爱国爱乡无私奉献的华侨精神,进一步凝聚实现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磅礴福建侨界力量。

1939年,国难当头,正当祖国民族处于最危急关头,三千多南侨机工响应陈嘉庚先生号召,毅然抛弃海外较为忧裕的生活,在南侨总会的统一领导和组织下大规模回国参战,共同抵御外敌,这是抗战史上一段英勇悲壮的历史,也是华侨史上的一大壮举,惊天地,泣鬼神!“南侨机工”的历史功绩,主要突出表现在抗战输血管——滇缅公路的军事运输。此外,他们还在其他军事运输线上( 四川、贵州、广西、湖南等地)以及中印公路抢运军火兵员,并积极配合盟军对日大反攻。南侨机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和巨大的牺牲。

1.国难当头回国参战

南侨机工回国参战

说到南侨机工,绕不开滇缅公路。追溯历史,抗战爆发后,我国沿海口岸及对外交通要道先后沦陷,国际军事运输濒临断绝。1938年新开辟的滇缅公路,成为战时我国西南大后方惟一的国际通道。滇缅公路自云南昆明至缅甸腊戍,全长1146公里。内可连川、康、黔、桂四省,外可通曼德勒、仰光,成为我国与东南亚联系的纽带,海外华侨捐赠的军需物品、药物和世界各国支援的军火物资均依赖此路输入。新抢修的滇缅公路,地势险恶,山路崎岖,这样恶劣的行车环境,非有熟练的机工难以胜任。但当时国内技术娴熟的司机与修理工十分匮乏,一时要训练这种人才,远水救不了近火。于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西南运输处主任宋子良致电“南侨总会”主席陈嘉庚先生,希望代招募华侨机工回国,以救燃眉之急。陈嘉庚立即于1939年2月7日发布《南侨总会第6号通告》,并在报上刊登广告,号召机工回国服务,共拯危亡。

机工招募的条件是:一、能驾驶大型货运汽车的司机及修理工。二、年龄在20岁以上、40岁以下,持有当地(侨居地)汽车驾驶执照者。三、略识中文,略会讲普通话,无不良嗜好(尤其不嗜酒)。四、凡应募者,须持该地筹赈会或商会介绍函,知其平素确具爱国志愿。招募广告附告:各地筹赈会负责征募,考验合格者报南侨总会。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陈嘉庚先生振臂一呼,立即得到南洋华侨的热烈响应。陈嘉庚在《南侨回忆录》一书中写道:“有一修机工在南洋十年,每月收入坡币二百余元,自甘牺牲,并招同伴十余人,带其全副机器前往。”据笔者到滇缅公路实地寻访,《南侨回忆录》所记载的这位机工,就是新加坡的英国汽车公司卓有声望的机械工程师王文松。当时招募广告规定机工月薪仅国币30元,而王文松却抛弃200坡币(折合国币近700元)的月薪,自甘牺牲,并带领一批伙伴,自备全副机修器具回国。由此可见,南侨机工的爱国情操与奉献精神是何等高尚!

陈嘉庚先生亲笔签署

介绍南侨机工许志光回国服务的信函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位将全家老小送回故乡福建而铁心参战的新加坡华侨机工许志光,仍珍藏着1939年3月13日陈嘉庚亲笔签署的一封信,信中写道:“华侨青年许志光君,热心国家,此次毅然牺牲原有职业,回国服务司机工作,帮助国家,殊足钦佩。现伊母及其妻子,拟不日遄返原籍安居……希予以特别优待。”从这封历经半个世纪沧桑的珍贵信件中,赤子之心,跃然纸上!

南侨机工白雪娇回国参战,给父母的告别信

“当代花木兰”——女扮男装的南侨机工李月美

机工队伍中,还有几位热血的华侨女青年。泉州安溪籍的槟城筹赈会妇女部职员白雪娇,改名白雪樵,瞒着双亲报名参加机工队,临行留下一封家书,信中写道:“亲爱的父母亲,别了,现在什么也不能阻挠我投笔从戎了……此去虽然千山万水,未卜安危,但是,以有用之躯,在有用之日,尤其是在祖国危难的时刻,正是青年奋发效力的时机。”而一位被何香凝题词誉为“巾帼英雄”的马来亚华侨机工李月美,女扮男装与弟弟李锦容一起回国参战,则更富有传奇色彩。有一次,李月美在滇缅公路翻车受重伤,幸亏及时送医院抢救才脱险,人们也才知道“他”原来是女郎。后来,李月美与一位对她精心护理的华侨机工杨维铨在患难中结成伴侣,一时传为佳话,被当时海内外报章誉为“当代花木兰”。

南侨机工回国参战日记珍贵手稿

类似事例,不胜枚举。当时这些海外赤子,有的是放弃海外待遇优厚的职业而回国;有的年仅十七八,却虚报为20岁才够条件回来;有的惜别未婚妻而奔赴抗日疆场,约好胜利归来再相会;有的毅然别妻离子报效祖国;有的因家长不同意,则改名瞒着家庭秘密参加机工队伍……总之,踊跃报名的动人事迹,感人肺腑,无法尽述。仅在1939年的2月至8月的半年内,前后共有9批机工回国,总数达3200多人。他们当中,既有普通司机、修理工,又有富家子弟、工程师、大学生等,但都在爱国号召下不落人后,共赴国难。正如《新华日报》1941年1月27日所报道的:“几乎每个人回国来参加抗战的经过,都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史实!”

2.“抗战输血管” 为祖国而战

三千多南侨机工回国后,经昆明潘家湾训练所的短期军事、业务集训,便先后编入西南运输处属下的十几个大队以及后来专门组建的“华侨运输先锋大队”(分第一、第二大队),奔赴滇缅公路沿线服务。修理工除部分随队维修外,其余分配到芒市、保山、下关、昆明、贵阳、重庆等地的修理厂。南侨机工服务的地方很广,四川、贵州、湖南、两广以及越南、缅甸仰光等地都有他们的足迹,但主要还是集中在滇缅公路上。

滇缅公路山高路险

1985年,蔡汉良在华侨大学接受采访时说,南侨机工刚从海外回来,一下子投入紧张的军事运输,人人要闯过四个“生死关” :

第一是“险路关”:滇缅公路蜿蜒在横断山脉纵谷区,海拔500至3000多米,沿途悬崖、峭壁、陡坡、急弯、深谷、湍流,令人惊心动魄,满载军火物资的卡车行驶在如此险峻的路上,稍微不慎,便车毁人亡,有的甚至连尸体也找不到,南侨机工的无名英雄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第二是“雨季关”:由于滇缅公路突击建成,路基未稳,路面狭窄,坑洼坎坷,一到雨季,泥泞黏滑,行车犹如老牛拖犁,裹足难前,塌方险情,更是屡见不鲜。但是,南侨机工早有准备,每人都随车带有厚木板,遇到险路段则随时铺垫,冒险通行。

第三,还要闯过“瘴疟关”:由于滇西至缅北一带,是世界上有名的“烟瘴之地”,毒蚊猖獗,恶疟流行,对每位机工构成很大威胁。据《新华日报》1941年1月27日报道:“当此路通车之始,华侨司机就做了开路先锋。他们驾车驰至芒市、遮放一带,每天遭遇流行的恶性疟疾,平均死亡率每日约计七八人。”

第四是“空袭关”:日寇为了封锁滇缅公路,时常派飞机空袭、轰炸,尤其是1940年10月,“滇缅路重开之后,敌机的轰炸,愈演愈烈。但华侨司机们并不因此而气馁,他们自动踊跃地参加华侨义勇抢运大队,在敌机机翼下拼命地为祖国抢运抗战物资,前仆后继,以加紧运输来为死难的同胞复仇!整个滇缅路的运输就依靠这些抗战英雄的壮烈牺牲来维持!”

南侨机工浴血奋战在抗战军事运输线上,图为举世闻名的滇缅公路延长线

由于滇缅公路的运输不断补充了抗战实力,对日本妄想迅速灭亡中国的企图构成巨大障碍,因此,日寇将切断这一国际要道作为重点目标。据统计,自1940年10月18日至1941年2月27日的130多天内,日寇出动飞机400多架次,轰炸滇缅路的重点桥梁达20多次。其中较严重的有:1941年1月23日,功果桥遭到9架日机的狂轰滥炸,有一半桥面坠入澜沧江中,敌广播“滇缅公路已断,三个月内无通车希望”;然而,南侨机工却用144个汽油桶扎成大浮筏,冒险将满载军火的车队及时抢运过江,使军运大动脉畅通无阻。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大举进攻东南亚。1942年2月,南洋群岛各地先后沦陷,日军由泰国入侵缅甸。为保卫滇缅公路,根据中英协定,中国派遣10万远征军入缅与英缅联军并肩作战,但因种种原因,战事失利。3月8日仰光沦陷,4月下旬,日军占领腊戍,随即以装甲车为先导,用汽车载运步兵先遣队沿滇缅公路向中国境内推进。5月3日,日军占领我国边陲城镇畹町,4日攻下龙陵,5日挺进至怒江惠通桥西岸。为阻止日军东进,中国守军自炸惠通桥,结果数百名南侨机工、近千辆汽车及数万名缅甸华侨难民未及过桥而被阻于怒江天险。这些南侨机工有的冒险渡过怒江,有的上山参加游击队,还有不少人被日军抓去惨遭杀害。至此,敌我双方隔江对峙,滇缅公路的国际运输终于被切断了,国内运输只剩昆明至保山之间的路段继续运行。

随着战局的恶化,南侨机工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三年多来(1939年1月10日-1942年5月5日)发挥过重要作用的滇缅公路被切断,西南运输处(此时已改为中缅运输局)竟然对回国参战、屡建功勋的南侨机工撒手不管。除小部分被留用外,多数机工被遣散,突然间成为无业游民,生活陷入困境。当时南洋已沦陷,侨汇中断,有家归不得,许多机工无依无靠,只得四处飘零,流离颠沛,有的竟在贫病交迫中悲惨地死去。尽管处境艰难,但南侨机工仍不忘矢志报国的夙愿,积极做好力所能及的抗日工作。

根据在东南亚开展敌后斗争工作的需要,有一部分南侨机工被盟军选派进行训练,然后潜往南洋日军占区担任地下情报工作,侦察日军动态,为国际反法西斯斗争作出新贡献。泉州籍泰国华侨机工蔡汉良,曾于1944年被派往泰国,侦察拉温日军基地。由于他熟悉当地情况,深入虎穴,巧妙周旋,终于摸清敌情,配合盟军一举摧毁拉温日寇军事基地。另外,也有数百名机工奉命随盟军赴印度服务,他们协助盟军搞军运后勤,并为中印公路和中印输油管的修建奉献了力量。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那些历尽艰辛流落在国内各地的南侨机工,他们都尽力参加收复滇西的战斗以及各地的对日反攻,坚持到最后胜利。

据《中华民国统计提要》记载,从1939年7月至1942年7月,滇缅公路运输的军需品和其他物资共计50多万吨。《华侨先锋》第2卷第9期记载,南侨机工在滇缅公路上,平均每日的军事物资输入量保持在300吨的水平以上,被誉为抗战运输线上的“神行太保”。

3.赤子功勋 永载史册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了,亲历抗战的南侨机工欣喜万分,欢庆胜利。为南侨机工复员,设在云南的“华侨互助会”进行华侨机工总登记。据华侨互助会《南风》半月刊记载,第一期总登记,机工人数共1203人,其中新、马有1061人,占87%。而后来获准遣返,享有奖金及证书的有1144人。当年3200余名机工回国,胜利后登记入册者竟不足半数,其余的不是牺牲、病故就是失散,可见损失是相当大的。

罗开瑚

张修隆

据不完全的统计,三千多南侨机工回国参战,作出巨大贡献也付出巨大牺牲,在抗战中牺牲的有一千多人,约占总数三分之一;战后复员南返的有一千多人,也占总数三分之一;其余的有近千人留居国内,约占总数三分之一;经过战后70多年的风雨沧桑,目前全世界南侨机工幸存者仅剩三位,且年事已高,留居昆明的罗开瑚老人已103岁, 海南的张修隆102岁,连 “最小的”重庆的蒋印生也已95岁了。

毋庸讳言,在极“左”路线影响下,许多机工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尤其是“文革”十年浩劫,南侨机工们更因海外关系及参加抗战的经历而受到不公正待遇。在“文革”年代,多数华侨老机工都戴着各种“高帽”,诸如“特嫌分子”“里通外国分子”“历史反革命”“国民党残渣余孽”“反动机工”“海外关系复杂”等等。当代“花木兰”李月美被迫害而死。尽管各地机工们几乎无一不受到冲击和不公正的对待,但他们热爱祖国的赤诚之心不动摇,坚信南侨机工回国抗战的光荣史实终究会得到历史的公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拨乱反正,华侨政策得到重申和落实,抗战史上这段被遗忘甚至被颠倒的南侨机工历史,终于得到公正的评价,冤案得以平反,名誉得到恢复。在纪念抗战胜利40周年之际,陈嘉庚先生之侄陈共存先生一直在海外积极努力,终于促成1986年率新加坡考察团到滇缅公路慰问考察,专程调查南侨机工可歌可泣的史迹,给这一群把青春年华无私奉献给祖国的海外赤子、抗战遗孤以极大的抚慰和鼓舞。同年年底,我国政府制定新政策,照顾南侨机工享受100%退休金的待遇,以保障他们幸福地安度晚年。

南侨机工回国参战,为抗日战争作出巨大的贡献。他们虽然是一些无名英雄,然而海内外炎黄子孙永远也不会忘记他们的历史功绩。

早在1946年7月7日,为了追悼回国参战华侨烈士和死难同胞,马来亚槟榔屿华侨筹赈会在升旗山与鹤山交界的山坡上,树立了一座“槟榔屿华侨抗战殉职机工罹难同胞纪念碑”。

接着,1947年11月30日,马来亚雪兰莪华侨筹赈会特在吉隆坡广东义山亭建立了一座“雪兰莪华侨抗机工回国抗战殉难纪念碑”,使南侨机工参加抗战的忠勇事迹长存人间。

1989年,云南省人民政府特在滇缅公路的起点——昆明树立起一座雄伟庄严的“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 。纪念碑矗立在西山公园滇池之滨,碑身以汉白玉石砌成,气势磅礴。碑前两层台阶均为七级,象征“七·七”抗战;碑的上端雕有“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荣誉纪念章”,四条墨石横带象征当年四万万同胞齐心抗日;碑面镌刻有“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十一个金色大字,落款是“云南省人民政府立”;碑身的两侧砌成两面旗帜形状,象征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旗帜上雕刻3个“七·七”纪念章,代表着回国抗日的三千多名南侨机工;碑身高九米,碑座高三米,体现着“九·三”胜利节;碑座的正面刻着四个大字“赤子功勋”,是对南侨机工和海外华侨为祖国抗日战争作出贡献的高度赞誉。

2005年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又一座雄伟壮丽的“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碑”在云南畹町落成;碑体总高十六米,上端四条金色横带,代表抗战时期四万万同胞。南侨机工荣誉证章镶嵌期其间,标志着海内外同胞同心抗战。宽六米高三米共三层的黑色底座寓意“九·三”抗战胜利。碑后是记述南侨机工回国抗战的浮雕长廊,右侧为纪念碑碑记。中间浮雕分别为:召唤篇、送别篇、筑路篇、铁流篇、蹈火篇、胜利篇。左侧是南侨机工英名录。浮雕下方《百雀图》,寓意美丽孔雀之乡德宏。浮雕廊正面六根柱子,代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走过风风雨雨与坎坷沧桑,南侨机工的拳拳赤子心赢得了社会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誉。2015年7月7日,“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在畹町落成并隆重举行剪彩仪式,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献礼。

南侨机工回国参战,不仅为抗日战争本身贡献力量,而且也以他们为民族存亡而献身的壮举,鼓舞了全民族抗战的意志和信心。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南侨机工的光辉历史,仍将继续激励与凝聚海内外炎黄子孙,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林少川)

(责编:蔡雨荷、刘婷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