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建党百年专题>>百年侨心
一纸侨批历沧桑 两头相思家国情
2021年03月26日14:09  来源:中国侨联

距离福建漳州市城区20多公里,靠近九龙江入海口的流传村,有一座规模宏大的中西合璧式建筑,这就是漳州最早的侨批局——天一信局总局旧址。

天一信局成立于1880年,创始人郭有品1853年出生在龙溪流传社,17岁时离开家乡到菲律宾马尼拉闯荡。

刚开始,郭有品做“水客”,替华侨送侨批回国赚取佣金,后来回乡创办了专营东南亚一带信汇、票汇、电汇业务的银信局。

郭伯龄天一信局郭有品第五代传人:

天一总局在巅峰的时候应该是在1916年前后,不收手续费,最辉煌的时候,南到香港,北到上海,有9个分局,国外达到26个分局。

2009年,一批属于漳州市角美镇锦宅村同一家族的400多封侨批被发现。它们大多是由郭有品天一信局在马尼拉、厦门、龙溪流传社等机构办理投送。

黄开物,1878年出生在锦宅村,20多岁时前往马尼拉经营布业生意。在菲律宾受到民主思想的感召,秘密加入同盟会,支援辛亥革命,任同盟会菲律宾机关报《公理报》撰稿人。

黄开物家族的侨批,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不仅是家庭私事,还反映出清末民初的社会民情、商贸往来以及辛亥时政等状况。

黄亚德黄开物第四代后人:

把外面的新思想带到我们家里来,劝他的兄弟侄儿都剪掉辫子,鼓励我们这边要放弃裹脚。

1915年1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向袁世凯政府递交了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秘密条款,激起了中国人的极大愤慨。

1928年,日本出兵经青岛沿胶济铁路进入济南,残杀济南军民,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济南惨案”。

时任山东交涉署交涉员的蔡公时据理力争,痛斥日军行径,竟被日军割鼻、削耳、挖眼后残忍杀害。

6月7日,吉隆坡华侨战章在写给汕头松口梅嵩侄子巫松杰的侨批中描述道:“无辜受辱,(噩)耗传来,莫不发指俱裂,以为日本横蛮极点,并且无理(要)求我政府之五条件种种,皆亡国之毒计。”

1937年7月7日,随着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全面爆发阶段,海外华侨也纷纷行动起来。

1938年10月10日,南洋各属45埠华侨筹赈会、慈善会和商会的代表168人,在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大礼堂举行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也就是南侨总会的成立大会。

主席陈嘉庚在大会上发表讲话,“愿我八百万同胞从今日起,充大精诚,固大团结,宏大力量,以我政府为后盾,则抗战断无不胜,建国断无不成。”

在美国生活的华侨愤恨日本侵华,掀起了航空救国运动,分别在波特兰、旧金山成立美洲华侨航空学校、中华航空学校,为祖国培训、输送航空人才。

1940年7月16日,雾都重庆迎来了一个难得的晴天,这天上午,华侨飞行员丁寿康正在给远在泰国的叔父丁季平写家书,他在信中写道:“重庆市面的情形,较去年初次遭炸好得多了,警报响了,人员从容趋避,解除了,照常工作活动,中国人民确已在轰炸中坚强老练起来了。”

丁寿康刚刚写完信,刺耳的防空警报骤然响起,他来不及将信装进信封,就冲向了自己的战机。

战斗中,丁寿康的战机不幸中弹坠毁,丁寿康重伤不治身亡,时年25岁。

战斗结束后,丁寿康的队友回到宿舍,发现了这封墨迹未干的家书。他写道:“此当国存亡绝续之秋,个人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每个人驾机起飞击敌,都抱着必死的决心。”

在后来的抗战过程中,许多华侨飞行员为了捍卫祖国而血洒长空。在中国抗战的天空上,永远铭刻着海外赤子的不朽功勋。

同样为国赴难、舍生忘死的,还有来自南洋的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

1939年,在陈嘉庚的号召下,3192人踊跃报名,其中很多人瞒着家人应征回国,马来西亚华侨白雪娇就是其中之一。

白雪娇在临行前给家人留下了这样一封家书:亲爱的父母亲:别了,现在什么也不能阻挠我投笔从戎了,我知道父母亲一向是明情达理的,对于女儿的行动是不会有异议的。

当时,白雪娇是协和学校的一名教员,回国前,她背着父母亲,偷偷辞去自己教师的工作,化名施夏圭,成为南侨机工中仅有的五名女性之一。

这是一封来自延安的回批,上面留下了周恩来、叶剑英、潘汉年、廖承志四个如雷贯耳的名字。

在侨批的世界中,一般国内寄往国外的回批极为少见,像这样只见回批,不见来批的情况更是罕见。

林庆熙汕头侨批文物馆馆长:

泰国有三个青年华侨,他们赞同中国共产党全民抗战的这种主张,所以在泰国就筹集了两百块,寄回抗日军政大学。周恩来、叶剑英、潘汉年、廖承志四位领导收到了两百块之后,就写了一个回信给这三位青年,鼓励他们到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参加国家的抗日民族大业。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第一次会议开幕,陈嘉庚、司徒美堂、蚁美厚等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侨代表参加了会议。

10月1日,海外归来的爱国侨领们一同登上天安门,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典。

一纸侨批,两头相思。一百多年来,侨批伴随华人社会走过风雨沧桑,见证历史瞬间。

从这些鲜活的史料中,人们能触摸到海外华人心系桑梓、关怀故土的拳拳之心,感受到他们精忠报国、死而后已的爱国精神。

来源:CCTV国家记忆公众号(ID:cctvguojiajiyi)

(责编:刘婷婷、黄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