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经济科技>>创新创业
2020年全国侨联经济科技工作会议经验交流之四
汇聚侨力资源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福建省侨联
2021年03月23日11:40  来源:中国侨联

翁小杰副主席做大会交流

“一带一路”倡议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实施的新一轮扩大开放的战略之举,翻开了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篇章,为我国加强区域合作提供了新平台,也为福建发展带来了新机遇。福建既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在我国对外经贸文化交流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福建华侨华人是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联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参与者、建设者和见证者,我会积极汇聚海外华侨华人的资源优势,在服务 “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成效明显。

一、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依托侨务优势,推动对外投资合作。充分发挥海外侨胞成熟的生产营销网络、广泛的政界商界人脉以及熟悉中外法律习俗等资源优势,加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商会组织和经济科技界的交流合作,引导华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一是加大力度实施“走出去”战略与国际市场对接,充分发挥海外华侨华人桥梁纽带作用,助力省内企业拓展双向贸易和双向投资,提高国内企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能力。发挥海外侨力资源为企业在境外上市融资、设立原材料基地、筹建产业合作园区等方面的优势,引导和支持福建企业与海外侨商合作开发海外能源、矿产等紧缺资源类项目,将优势产能稳步有序地转移到“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开辟更加便捷可靠、安全有效的国际合作通道;二是以海外侨商产业园区等为依托,重点做好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重点侨商、重点侨团与我省重点领域的产业对接。如2019年11月20日,协助尼日利亚埃多州举办招商推介会。由我会参与主办的尼日利亚埃多州福建区招商投资推介会在福州举行。在尼侨商代表、在榕闽籍侨商、省内企业代表等逾120人出席推介会。会上,对尼日利亚营商环境、企业运营状况以及相关工业园区等进行了推介,与会侨商就相关政策问题进行了交流互动,并就相关项目合作进行了洽谈。本次推介会是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体现;三是通过出访活动推介“一带一路”建设。福建省侨联陈式海主席于2019年9月率团出访加纳、尼日利亚、肯尼亚三国,分别召开“一带一路”推介座谈会,向参会的侨商介绍福建的省情、侨情、和福建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方案,侨胞们反响热烈并表示,他们已有一定的实力和基础,目前非洲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很大,对接福建的“一带一路”项目商机很多,希望在侨联的帮助下与省内的有关职能部门和有意向走出去的企业加强联系,洽谈合作,一起扩大投资拓展市场,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同时,我们将东南汽车拟在非洲拓展市场的信息进行了推介和宣传,得到了侨胞的响应,三个国家的多位侨领表示愿意对接该项目,助推东南汽车对接落地非洲。

(二)依托经贸活动平台,深化商贸交流。为侨商参与福建省内各重大经贸活动平台牵线助力,组织开展好侨资经贸交流和项目推介的精准对接活动,推动意向项目的落地转化,做好跟踪服务。面对当前疫情的常态化,创新工作模式,做好经贸活动的云平台对接工作。2019年参与主办“一带一路”农产品农资(电商)交易会等活动。2020年3月,为响应“一带一路”和中缅经济走廊建设,服务更多侨商沿中缅经济走廊投资发展,福建省侨商会与中缅经济文化交流中心联合举办了组织商会会员通过在线直播的形式,邀请缅甸驻华大使吴苗丹佩参与,梳理缅甸投资政策和投资机会,并邀请缅甸知名企业推介了缅甸投资合作项目。7月中旬,由福建省商务厅和省外办主办,福建省侨商联合会参与协办“中国·福建-意大利经贸合作在线推介会”在两国七地以视频直播连线方式举行,在线吸引中意工商企业界代表3000多人参与,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带一路”倡议。9月上旬,由我会与福建省工信厅共同主办侨商“一带一路”线上合作推介会活动在福州举行。活动采取线下活动和线上视频直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旨在为广泛发动海内外侨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福建省惠企政策有效落地。期间,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了福建省对外投资支持政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五位侨商代表推介了所在国的合作商机;会上还介绍了福建省工业品网上博览会、产业供需对接平台的相关情况,参会侨商代表表示受益匪浅。

(三)加强双向合作,致力人才智库建设。一是以福建省新侨人才联谊会为依托,增进同专业社团、海归及青年组织合作。2019年以来,我会不定期邀请高层次专家学者来闽开展对接交流活动。如:推动英国皇家医学院高武图院士与福建省华侨医院开展学术合作;国际电化学能源科学院理事、江苏华源氢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志刚博士与福建省中医药大学对接合作;协助荷兰朱授恩博士对接世界自贸区协会在福建设立办事处;法国国家药学院张勇民院士与福建医科大学洽谈药物研究与人才培养;邀请陈友斌博士与海峡银行对接合作;邀请日本国家环境科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徐开钦博士与省环保厅对接交流。二是组织海外华侨华人专业科技人才考察团来闽考察对接活动,补齐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短板”,培育和增强未来发展动能。如2019年9月,我会邀请了日本华人教授会访问团一行13人来闽考察对接,访问团专家层次高、研究领域广泛,在日本主流社会有广泛影响。时任福建省委常委、统战部邢善萍部长会见了访问团成员。访问团还与福建省直有关部门举行了福建日本交流座谈会,积极建言献策。随后还分赴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华侨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学术交流,举办讲座论坛等,并考察了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各位专家表示将把福建的最新发展介绍给日本主流社会,积极推动闽日合作交流;三是通过“侨智沙龙”常态化活动平台凝聚侨界力量,促进侨资与侨智对接合作,截止目前,已举办“侨智沙龙”活动48期。四是打造“闽侨智库”品牌。“闽侨智库”是省侨联2017年在原有侨情研究员的基础上,聘请有意从事侨情、社情等研究工作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学者、新侨知识分子、海外留学人员等,通过侨情专报的方式,体现建言献策参政议政的职能,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高水平的侨智支持。2020年选聘了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第二届智库成员164 名(其中特约研究员8名、成员156名),推进福州、厦门、泉州3个委员会建设,加大力度培育厦门大学研究中心,2020年10月新挂牌福州大学、闽江学院2个研究中心,进一步延伸了工作手臂。“闽侨智库”充分运用海外侨胞的优势,发挥侨联工作智库的功能,积极投身“一带一路”研究、研判“一带一路”建设走势与重点、推动相关政策出台与实施、化解“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风险和挑战、凝聚国际共识、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举办“一带一路”与海外华人发展研修班,总结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论与成果,向海外介绍福建省在“海丝核心区”建设上的优势和特色等。福建省侨联连续两年被中国侨联评为信息工作先进一等奖。五是为配合“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为接入和提升沿线系统的兼容性和数据共享能力,结合福建省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同时福建省委、省政府着力建设创新型省份的特点,我会参与推动福州物联网开放实验室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福建(泉州)哈工大工程技术研究院、南洋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等单位联合申报建设“丝路天地交通协同技术与系统”国际联合实验室。该实验室的建设不仅将推动我国5G网络商用化进程,有利于构建一个智慧的交通运输体系,促进汽车、航空和交通服务的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对提高交通运输效率、节省资源、减少污染、降低事故发生率、改善交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并将带动我国通航产业飞行服务和交通运输服务的大力升级。

(四)打造工作载体,拓展文化交流。参与首届海丝国际茶文化论坛系列活动。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国际茶日”贺信精神,弘扬茶文化,促进海内外交流互鉴,我会于2020年11月底参与由福建日报社主办的首届海丝国际茶文化论坛系列活动暨“海丝国际杯”2020年首届茶王赛活动。邀请20多个国家的海外茶商、茶企,侨领、海外茶行业专家参与活动,主导组织召开“茶文化的海外传播”分论坛,推动我会精准扶贫挂钩帮扶村——松溪县郑墩镇南坑村白茶宣传和“直播带货”,提升南坑村白茶知名度;依托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华人头条APP,打造国际数字化融媒体综合服务平台,华人头条APP自2015年12月阿根廷首站上线以来,已拓展合作69个国家和地区的主流华文媒体142个(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51个),海外华侨华人用户占用户总数的比例超70%,累计用户已突破5000万,通过以华人头条APP为龙头、PC端、微网端和微信小程序四大平台实现全球传播,并可与微信、微博、推特等社交平台实现一键分享。目前,华人头条项目已被推荐纳入“十四五”规划及“一带一路”国家建设重大项目库。依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媒体矩阵,华人头条持续助力福建全省及厦门市的对外传播;华人头条商会通产品也将正式上线,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华侨商会、海外商会、中资企业架设一座数字金桥,海内外商会均可入驻,利用该平台拓展人脉、共享商机、发布招商引资引智信息,为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五)充分开发运用福侨世界总网“一带一路”多元协作平台。一是建立完善信息报送、经贸协作、轮值会议等机制建设,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完善“一带一路”信息发布平台,加强海内外与“一带一路”相关的政策信息、重大经贸活动和项目的互联互通,使之成为“海丝”建设的重要纽带和桥梁。二是逐步发展构建“一带一路”综合服务平台,针对国内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面临着对海外业务、法律、文化缺乏了解等诸多困境进行业务拓展合作。建立起与政府相关部门、金融保险机构、民间商会、涉外律师事务所等各方协作机制,建立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项目信息库;三是及时组织协作成员单位和各类企业进行针对性推介对接。

来源:经济科技部

(责编:刘琼、黄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