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陈峰教授每天往返于香港的家和深大粤海校区之间,这样的奔波不仅没使他疲惫,反而一直精神满满,因为他一直在做自己最感兴趣的科学研究。本可以在香港大学做一辈子教授的他,非常不喜欢“稳定”这个词——上世纪80年代初大学毕业谋得公职,在很多人眼里算是端上了“铁饭碗”,他却辞职去教书。在汕头大学任教期间,他又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通过邮局寄信的方式获得留学机会。三十多岁就成为香港大学终身教授,四十多岁出任生物科学学院执行院长的陈峰,本可继续享受丰厚的收入和完善的福利,但却再次出发,回到大陆寻求新的突破。
投身科研 毅然决然
1979年,陈峰通过自学考上了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当年这所大学是全国为数不多的重点大学之一。那时的信息获取远不如现在方便,选专业很大程度上靠感觉。他首先选定了工科这个范围,“因为看重工科有较强的应用性”,而看到“微生物工程”几个字时,发现自己从来没听说过,觉得“很新颖,挺前沿”,结果“一读就喜欢上了”。
大学毕业时,陈峰被老家汕头的防疫部门录用。端着“铁饭碗”的他心里却变得苦闷:“自己学了不少东西,可现在的工作却和科研完全是两码事。这种稳定滋润的工作对我来说看不到前景。”他辞职选择了自己的喜欢的工作,去汕头大学任教。一边教书,他也一边思考,要想把科研做好,也许很有必要到国外去见见世面。有了这个想法,陈峰主动补齐自己的英语短板。而机会也并未让他等待太久。
赴外深造 登峰造极
1987年,陈峰远渡重洋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继续深造。一到学校,他就迫不及待地希望导师布置任务给他。导师9点到办公室,陈峰8点半就等在门口。他很快对微藻产生了兴趣。微藻是一类古老的植物,大量分布在海洋、湖泊等水域,品类多达数万种。微藻含有多种价值可观的营养成分和化工原料,在医药、食品、可再生能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陈峰读研的那个年代,学界传统上普遍认为,藻类属于自养型植物,也就是需要在光和二氧化碳的帮助下,通过光合作用才能生长。但这种自养方式的依赖却限制了微藻的大规模利用。但陈峰知道,科研上的突破往往源自对传统的颠覆。根据研究,陈峰发现微藻有很多代谢途径,可在有机碳源(如糖类)等物质的帮助下,不经光合作用便可实现生物合成。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陈峰提出了利用异养方式规模化高密度培养微藻的思路。
实验结果最终验证了他的判断。他将这一研究成果写成论文投给业内权威杂志《应用藻类学》。可他的这篇文章却被当作微藻研究的异端而遭到拒绝。在一系列证据的支撑下,陈峰终于说服了杂志的主编、英国Durham大学教授Brian Whitton,论文得以发表。陈峰也由此在这一领域初露锋芒。
近十几年的实践表明,微藻异养由于其可控性更适合工业化生产。与之相比,光合自养养殖更像农业,可重复性差。目前国内外最成功的微藻生产均属异养的方式。多年后,当年给陈峰“毙稿”的Whitton特地邀请陈峰担任该杂志的编委。为表达对陈峰的赞赏和诚意,他还专门到香港大学当面提出邀请。
如今,有生物技术企业家会跟陈峰说,加了微藻的发酵罐就像印钞机一样,“真是件神奇的事情”。当年,陈峰也正是看到了这一领域的巨大前景,才把其当作自己终身的事业,产业化发酵微藻成了他的梦想之一。
DHA是婴儿奶粉中强制添加的营养素,也是缓解心脑血管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功能成分。上世纪90年代末,一种新型DHA生产方式出现,即微藻DHA,所得产品品质远优于传统的鱼油DHA。该技术被美国马泰克公司垄断,进口至我国的微藻DHA油(含40%DHA)每吨售价约170万元。陈峰于2000年作为首席科学家主导创建的润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利用微藻规模化生产高纯度DHA藻油的公司,实现了微藻DHA在中国的产业化,建立年产1000吨的微藻DHA生产线,打破了美国的技术垄断局面,使得微藻DHA油的价格下降至每吨仅30万元。该技术的突破造福了中国广大消费者,也使微藻DHA油的应用更广泛。
学成归国 造福祖国
因在微藻研究领域的卓越成绩,陈峰尚在昆士兰大学读博期间,就得到了香港大学的聘用邀请。他本可以享受着高薪和优厚福利直到退休,但他更依恋自己的学术工作。于是,陈峰于2011年到北京大学工学院任教。2018年,受到深圳大学李清泉校长的邀请来到了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从香港大学到北京大学,又到深圳大学,每一次的“跳槽”,薪酬都大大缩水,且环境需要重新适应。微笑常常挂在脸上的陈峰并不觉得这是什么损失,他笑道:“反正挣了钱也没时间花,我也不想50多岁就过上退休般的生活。”
来到深大后,他迫不及待地继续深入微藻研究。目前,创建了“深圳市海洋微生物组工程重点实验室”、“深圳大学食品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并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项目在内的5000多万元的科研专项。同时,他还担任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院长,将海外和北大的先进管理制度引入深大,为科研和人才培养提供更好的环境保障。
对于微藻研究的发展前景,他很是期待:“深圳是中国最有活力和潜力的城市之一,在这里,希望我最爱的微藻事业能成为深大甚至深圳市的一个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