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泳副主席做大会交流)
近年来,北京市侨联经济科技工作在中国侨联经济科技部的直接指导下,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现将北京市侨联抗疫和助力侨企复工复产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凝聚力量,打赢抗疫阻击战
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北京市侨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中国侨联指示精神和北京市委相关工作要求,充分发挥组织优势,采取切实举措,广泛调动侨界力量,团结带领侨界群众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助力侨企复工复产。
(一)提高站位,确保疫情防控和重点工作双胜利
北京市侨联强化责任担当,始终做到党有号召、侨有行动。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北京一线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北京市委蔡奇书记到“侨之家、怡海社区”调研防疫工作并给予充分肯定。中国侨联万立骏主席多次到北京指导基层侨联防疫工作、看望慰问援鄂医务人员和家属、调研侨资企业复工复产。李卓彬、隋军、齐全胜副主席也先后到北京检查指导侨联防疫工作。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市委领导的指示要求、中国侨联领导的精准指导,使北京市侨联干部和侨界群众深受鼓舞,为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坚定了决心、增强了信心。我们团结带领侨界群众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侨企复工复产、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促进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确保疫情防控和年度重点工作双胜利。
(二)捐赠物资,宣传引导、助力打赢疫情防控保卫战
北京市侨联先后成立了募集物资工作专班、支援海外工作专班,每日坚持召开专班视频调度会,每周召开专班碰头会。在新冠疫情发生后,共募集口罩、防护服、手套等防疫物资近100多万个(套),按照北京市统一安排,第一时间送到了抗疫一线单位。物资捐赠共涉及100余家单位,覆盖全市15个区,其中包含工业园区、社区49家,医疗部门31家,侨资企业30家。在海外疫情日趋严重的情况下,全面进行舆情收集、信息报送、宣传引导,各种保障规范、有序推进。根据海外侨团的要求,捐赠物资150余万(件)。在中国侨联基金会的支持下,组织全市基层组织开展了“爱心包”邮寄活动,以点对点、小批量的形式,及时将“爱心包”送到海外侨胞和留学生中的手中,共向50个国家和地区邮寄“爱心包”10500个,其中口罩53万个,手套72万只,中成药3.5万盒,充分体现了首都人民的爱心,为稳定侨胞和留学生情绪,支持海外抗疫,发挥了积极作用。针对企业复工复产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通过推送优惠政策指引,筹措防护物资用于支持一线疫情防控和华商企业复工复产,助力企业更快恢复活力,带动社会经济发展。通过“线上+线下”的模式,以“坚定信心、科学防治、同舟共济、科学施策”为主要内容定制宣传海报,在全市公交系统、社区、楼宇电梯内循环播放560万次,营造了万众一心、引导企业抗击疫情的浓厚氛围。
(三)深入调研,加强联系,了解掌握企业真实情况
北京市侨联建立机关干部联系企业制度,深入了解企业复工复产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自3月5日起,市侨联领导、相关部室工作人员先后实地走访中商惠民集团、汉光百货等华商企业30多家,看望慰问一线职工,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联系企业1200余人次,了解侨企需求、做好服务工作。为企业提供防疫口罩2.5万多个、防护服250套、消毒液3.4吨、酒精1.15万升,支持企业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达产工作。经统计,至2020年10月初商会会员企业复工复产率已达100%。
二、开拓思路,打造工作云平台
针对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形势新要求,我们认真思考,创新方法开展工作,积极探索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服务侨资企业发展,重点打造了“云招聘、云培训、云做客”系列云平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举办“创业中华·百企千岗·助创行动”云招聘活动
北京市侨联发挥侨联组织优势,解决侨资企业面临的招聘难、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难等问题,在中国侨联的指导下,联合津冀侨联、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海淀区委统战部和中国侨商联合会等单位联合举办“创业中华·百企千岗·助创行动”云招聘活动,采取线上办公和线上招聘的方式搭建企业用工需求与就业人员需求的平台。云招聘活动在BTV北京时间APP上进行直播,解读了相关政策,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超市”服务频道上开设“创业中华·百企千岗·助创行动”专栏,持续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京津冀侨资企业招聘。在天津市侨联、河北省侨联的大力支持下,共有京津冀三地110家企业在专栏发布招聘信息,招聘人数达3500余人,并通过“就业超市”“百姓就业”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进行宣传发布,平台点击量达4.4万人次。
(二)举办“港澳和海外侨领国情研修班”云培训活动
此次研修班是北京市侨联与北京社会主义学院联合举办,通过网络教学的方式,为期三天,分别开设《疫情冲击与中国宏观经济》、《香港国安法—香港长治久安的法律保障》、《民法典——开启中国法治新时代》等课程。云培训是北京市侨联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积极尝试和探索,是开展工作的新方式、新方法,学员由北京市侨联、天津市侨联、河北省侨联共同邀请,来自五大洲29个国家和地区的47位侨领参加,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了他们对祖(籍)国的认知。
(三)开展“侨爱无疆·助企发展”云做客活动
云做客,是搭建政府职能部门与侨企以及企业之间沟通交流、服务企业发展的新平台,北京市侨联与北京市海淀区委统战部、海淀区侨联共同打造的一项支持侨商侨企发展的系列活动。此项活动由北京市侨创联盟、中关村软件园、北京市海淀区侨创产业协会等单位承办,主要以在线访谈企业代表人物、播放企业宣传片、实体产品在线带货等内容进行,共举办创新科技、生物医药、金融投资、文化发展4个专场,在微博、优酷等各大主流视频网站宣传。通过开展云做客活动,为侨商侨企搭建了一个展示、推介和交流的网上平台,坚持以侨为本,精准服务,帮助企业招贤纳士、宣传品牌、推广产品、推介人才,利用互联网多媒体技术多渠道线上发布,让更多人不受地域限制获得对企业的直观印象,同时也让政府与侨企直接对话,切实了解企业的困难与需求,为企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助推企业健康发展。
三、发挥优势,汇集工作新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期的侨务工作要打破地域的界限,跳出侨务部门的范围,使之成为党和各级政府的大事,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参与的大事。” 北京市侨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发挥侨联组织独特优势,发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侨联工作。
(一)多方齐努力,贯彻大侨务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北京市侨联按照万主席提出的织好“两张网”的工作要求,全面统筹协调,积极与各有关单位建立联系,发挥各自优势,密切合作,共克时艰。面对防控物资运输遇到的难题,协调首都机场海关、通关公司、北京市红十字会,积极联系联邦、DHL、顺丰等快递公司,帮助运输。同时,通过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积极与驻在国使领馆、航空公司联系,千方百计地把防疫物资运送回国。与中国红会、市委统战部、市人社局、市民政局、市卫健委、市工商联、中关村各园区、各级政府等单位沟通协调,以最快的速度将侨胞捐赠物资和款项送到急需的第一线。与市工商联建立合作关系,为在复工复产过程中遇到问题的企业开辟了绿色通道。
(二)牵手京津冀,协同促发展
在中国侨联经济科技部的统筹协调下,北京市侨联与津冀侨联建立“京津冀侨联主席联席会议”工作机制,服务三地协同发展,加强经济科技工作经常性沟通与联动。做到信息互通、活动互邀、优势互补,把载体建设成为侨联合作联动特色平台。成功举办了“创业中华·牵手京津冀——第十九届海外侨界高层次人才为国服务活动”。来自美国、芬兰、加拿大、法国以及香港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74位海外侨界高层次人才,共携带经济科技项目71项,前往京津冀三地考察对接。举办了四期京津冀新侨人才研修班;组织侨商侨企赴天津市滨海新区、宝坻区,河北省唐山市、衡水市、秦皇岛市以及张家口市等地进行考察交流,助推地方经济发展。发挥“新侨汇”的影响力,先后组织开展新侨创业沙龙、新侨企业家培训、创新创业推介展示会、冬奥行商务考察、精准扶贫考察、京津冀协同发展考察。
(三)发掘侨资源,精准帮扶精准脱贫
脱贫攻坚也是北京市侨联近三年经科工作的重点,我们统筹协调各方面的资源和优势,形成合力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通过产业、教育、就业、健康扶贫等方式,精准帮扶、精准扶贫。组织实施“京侨帮扶·双百行动、京蒙合作、美丽乡村”三个精准扶贫和精准帮扶项目。“京侨帮扶·双百行动”通过支持河北省阜平县300个贫困户农业大棚信息化升级改造项目,单棚可降低人力成本2000余元。“京侨帮扶·京蒙合作”帮助侨资企业北京祥达瑞林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建设万头安格斯种牛繁育基地,项目落地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企业还投入资金建立了两个爱心超市惠及百姓。“京侨帮扶·美丽乡村”项目将侨界资源与北京市怀柔区的生态产业体系对接,推动当地产业升级、脱低增收。我们还加强北京张家口两地侨联、侨商侨企合作交流,发挥优势为助力冬奥和脱贫攻坚作出新贡献,先后四次组团考察张家口,两地侨商会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侨资企业北京泰克美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分别与察北雪川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和尚义县农民协会签署了合作意向协议书,为改善土壤、提高土豆品质和产量提供技术支持。组织侨商积极捐赠建设冰雪博物馆建设,部分侨商企业还发挥自身专业技术优势,协助建设相关展馆。
来源:经济科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