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和全省开展“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之际,由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指导,福建省侨联主办,各设区市侨联等协办,联合推出“追梦中华·学侨史 忆侨杰”专题宣传。报道百名闽籍华侨华人和归侨侨眷代表(或事件)与祖(籍)国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百年历程,投身中华民族独立解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展现敢拼会拼爱国爱乡无私奉献的华侨精神,进一步凝聚实现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磅礴福建侨界力量。
学习党史,铭记初心,传承红色基因。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4月6日厦门大学也将迎来百年校庆。
3日,在厦门大学囊萤楼内,以“学习党史 奋进百年新征程”为主题,厦门大学“扬才班”举行学习沙龙,退休老党员、老教授颜章炮、黄福才和师生们深情回顾厦门大学百年光辉历程,缅怀先烈,矢志传承红色文化,让囊萤之光在八闽大地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罗扬才
1926年2月,厦门大学学生罗扬才、罗秋天、李觉民3名共产党员在厦门大学囊萤楼一楼宿舍秘密举行会议,正式宣告成立中共厦门大学支部,罗扬才任首任支部书记。这是福建省诞生的第一个党支部。
“第一个党组织成立以后在学生当中的影响很大,不仅领导了学校里面的学生运动,一些骨干党员还参与到厦门地区乃至福建省的革命斗争。”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颜章炮介绍,例如罗扬才烈士,他既是厦大的学生领袖,同时也是厦门市工人运动的领袖,是厦门市第一届工会的委员长。
“中共厦门大学支部成立后一个月左右,就先后发展了上百位党员,其中很大一部分分布在闽西南。这对我省的革命斗争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黄福才说,在学习和认识厦门大学第一个党支部的时候,要把它跟整个福建的革命斗争、中国的革命斗争联系起来。
囊萤之光,渐成燎原之火。在厦门大学党支部的号召和组织下,大批有志青年加入到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中共厦门大学支部成为了闽西南地区建党的发祥地和播种机、革命运动的策源地,被誉为“八闽大地的革命摇篮”。
中共厦门大学党支部诞生地囊萤楼
在囊萤楼内的厦大革命史展馆内,那段红色历史历历在目。从“八闽革命摇篮”“坚持红旗不倒”“抗日救亡基地”“东南民主堡垒”四个部分,厦大革命史展馆分别展示了1921年至1950年厦大师生反抗外来侵略、挽救民族危机、加强党团建设的史实。如今,厦大革命史展馆吸引了越来越多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前来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成为我省开展党史教育的重要场所。
厦门大学党史研究专家、年近9旬的老党员陈炳三为学生们讲起厦门大学的“红色记忆”依旧激情澎湃。“以罗扬才烈士为代表的革命精神是厦门大学代代相传的四种精神之一,我们后辈要努力继承和发扬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他说。
厦门大学内罗扬才的纪念雕像
2019年,厦门大学启动了学生党支部书记培养“扬才计划”,由全校33个学院(研究院)的学生党支部书记、支部委员、重点培养的党员学生骨干组成了“扬才先锋党支部”,引导优秀党员学生在校内校外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作为厦大人,今年适逢建党100周年,厦门大学建校100年,我们不仅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还应该践行革命精神,在学习和生活中探索真理,敢为人先,不懈奋斗。”厦门大学第二期“扬才班”学员、厦门大学2019级硕士研究生邹川洋说。
1926年4月,中共厦门特别支部成立,下辖厦门大学、集美小学、禾山、大中支部。图为集美小学支部旧址。
来源:新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