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经济科技>>科技服务
第八届侨界贡献奖人物风采录(二十七)
叶向东:凝聚侨心汇侨力,担当建功新时代
2021年03月02日14:16  来源:中国侨联

叶向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致力于数学中动力系统领域的研究,在动力系统的结构及其应用、熵与复杂性理论等方面做出了系统的创造性工作。通过出版专著《拓扑动力系统概论》、培养研究生和组织国内、国际学术会议,为遍历理论和拓扑动力系统的现代理论在中国的普及和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曾荣获中国数学会陈省身数学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0年被聘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专注研究,成果显著;教书育人,桃李满园

叶向东教授长期从事基础数学中拓扑动力系统、遍历理论以及它们应用的研究。他与合作者对动力系统的结构及逐点多重遍历定理、熵理论、复杂性层次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获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揭示了极小系统最大幂零因子产生的机制;证明了遍历distal系统的逐点多重遍历定理;给出Furstenberg不交性问题的一个充分必要条件;引入拓扑Kolmogorov系统新定义并得到正熵系统新的刻画;证明了 Devaney 混沌蕴含 Li-Yorke混沌等。

他在国际高水平数学杂志上发表论文90多篇,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邀请报告,担任了国内外多个数学杂志的编委。1996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0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11年,叶向东、黄文、邵松获安徽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013年,获得第十四届陈省身数学奖。2018年,叶向东、黄文、邵松完成的“动力系统的结构及其复杂性研究”项目,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他一直从事本科生教学和研究生培养工作。合作培养博士研究生18名,其中1名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名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名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3名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1名获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他先后获得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中国科学院宝洁优秀研究生导师奖、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等荣誉。

凝聚侨心、汇聚侨智;发挥侨力,推动社会建设

叶向东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期间,分管统战工作,关心和支持学校侨联的建设,充分发挥其海内外联系广泛的优势,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推动学校建设与发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校60多年来,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优秀人才,遍布世界各地的海外校友达万余人。近年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紧紧抓住以“国家级人才引进计划”为代表的人才计划,充分利用归侨、侨眷和海外校友的广泛联系,吸引和凝聚大量海外高层次人才,鼓励和支持人才回国创新创业。截至目前,学校引进和培养各类高层次人才470多人,占学校师资队伍的36%。他们中绝大部分是归国留学人员,已经成为学校重要的教学和科研骨干力量,涌现出以潘建伟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科学家,为学校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他充分发挥“地方侨联+高校侨联+校友会”机制的优势,把组织、信息、人才的优势叠加在一起,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需求、大学的人才需求与新归侨的发展需求有效对接起来。在担任安徽省侨联兼职副主席期间,注重加强学校与安徽省侨联的联系,推动“地方侨联+高校侨联+校友会”工作机制的建设,汇聚侨界资源,促进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中国侨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大力支持下,安徽省侨联、合肥市人民政府已连续3年举办的“创业中华·创新安徽”巢湖侨创峰会,充分依托学校海内外校友的智力、资金、技术等创新资源优势,促进产业与创新深度融合,培育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助力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积极推动学校创建安徽省“侨之家”单位,为充分利用海外侨胞、归侨侨眷的独特优势及学校的教育服务功能,不断拓展“双向服务”领域提供了平台。

他坚持以人为本,为侨服务,维护侨益,经常为归侨、侨眷和归国留学人员办实事、解难题。在日常工作中,坚持老侨、新侨并重,在经费、场地等方面,对侨联工作予以充分保障。完善办理归侨侨眷证流程,为新侨教师子女入学加分提供便利。帮助组建侨联志愿者队伍,更好地为归侨、侨眷服务。每到传统佳节之际组织开展慰问活动,为学校老归侨、侨眷送去关心和温暖。

(责编:蔡雨荷、刘婷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