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侨刊乡讯>>《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史海探源】20世纪上半叶菲律宾华侨体育的兴起与体育民族主义探析
2021年02月04日14:40  来源:中国侨联

“体育民族主义”是指通过体育手段提高民族声望,寻求民族生存边界的合法性,补偿民族在其他方面的弱小的社会情感与意识形态。体育是政治一致、道德、自尊和优越性的一个源泉,“体育民族主义”无条件地接受高水平的典范及竞争性民族精神,是民族在他者间自我肯定的一种形式。近代菲律宾华侨体育在民族主义运动影响下开始兴起,体育在华侨社会被赋予了培养健全国民和洗刷“东亚病夫”等民族耻辱的使命。在国民教育、全运会、远东运动会及抗战等民族主义相关环境与事件的推动下,不断发展的菲律宾华侨体育提升了民族威望,巩固了华侨社会基于中国认同的内向性和一致性,为华侨在当地的生存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一、菲律宾华侨体育兴起的背景

1913年中国代表团到马尼拉参加第一届远东运动会,被认为是菲律宾华侨体育的开端。菲律宾华侨体育的兴起与发展,得益于菲律宾现代体育的兴盛,也受到这一时期侨界体育的发展与交流的影响,更与“体育救国”话语在菲华社会的传播密切相关。

(一)现代体育在菲律宾的兴起

美国占领菲律宾后,推行所谓“仁慈同化”,美国士兵、殖民当局及基督教青年会等将现代体育引入菲律宾,并获得菲律宾人的热烈回应。菲律宾当局极为重视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并建立了菲律宾民众广泛参与的马尼拉嘉年华运动会等各级赛事,以及大力推动体育场等设施的建设。菲律宾这种浓厚的体育环境氛围,对华侨体育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

(二)华人世界体育发展与交流的影响

1912年,访问马尼拉的伍廷芳称羡菲律宾体育发展盛况,却感慨于当地华侨对体育的忽视。于是,伍廷芳电邀檀香山华侨棒球队赴菲比赛,并在次年亲率中国远东运动会代表团赴菲参赛。中国选手的出色表现及其展现的民族新气象、新精神使菲律宾华侨大受感染,成为菲律宾华侨对体育观感与兴趣的起点。此后,为宣扬中华民族形象与“增光侨界”,邀请华人球队访菲成为当地华侨的惯例。

(三)“体育救国”话语在菲律宾华侨社会的传播

20世纪初,“病夫”成为中华民族被想象的重要面相之一,在当时的知识分子看来,要振兴民族就必须在国民中提倡体育,以摆脱“病夫”的现状与耻辱。当时许多菲律宾华侨都有从赴菲检疫和在菲被污名化等诸多屈辱经历,激起他们对“病夫”的强烈反应,积极响应体育救国。来自中国的教育、体育界人士也鼓励华侨应注重体育,陈掌谔等更是直接留菲服务于华侨体育。“体育救国”日益成为菲律宾华侨教育、舆论各界的共识,即只有在华侨青年中积极提倡体育,才能返老大之支那,成新少年之中国。

二、国民教育与菲律宾华侨体育的展开

菲律宾华侨体育的发展,与华侨教育的革新有着重要联系。民族主义是20世纪前期华侨教育的核心,培养健全的国民因而也成为华侨学校体育的重要目标。在以小吕宋中西学校为代表的华侨学校,不仅出现了最早的华侨体育组织和最活跃的华侨体育积极分子,也为日后华侨社会提供了体育领袖与大批优秀选手。1927年在日本五战五捷的菲律宾中华青年会篮球队成员都是此前中西学校最活泼的小学生,到20世纪30年代末,中西校友队更是冠绝马尼拉女子篮球联盟。菲律宾华侨界最早的联合运动会也是由马尼拉的六所华侨学校发起,强健的体魄逐渐成为华侨学生眼中成材的必备条件。菲律宾华侨体育,起步于华校体育,逐渐扩大到整个华侨社会。

三、体育民族主义与菲律宾华侨社会体育的发展

菲律宾华侨体育的发展,与国庆纪念日、日本侵华等一系列政治事件有密切关系。菲律宾华侨社会的体育的几次跨越式发展,都显著受到民族主义环境与事件的影响。

(一)“体育强国”与菲律宾华侨体育的发展

1917年,曾任中西学校英文教员的禾礼评论到,菲律宾华侨体育组织难以长久的原因在于缺乏体育发展所需的组织、精神、激励以及从事体育锻炼的时间,而华侨民族主义则提供了上述体育存续的要素。

1924年,林珠光率中华青年会篮球队回国参加第三次全运会,开创了海外华侨参加全运正式比赛的历史。20世纪20年代末,菲律宾中华青年会篮球队以中国人球队的身份实现远征日本和北美的壮举,不仅为侨界带回巨大的声誉,而且为民族和国家争得了光荣。

华侨体育代表在菲律宾以外的出色表现,激励了菲律宾华侨社会体育的发展。1924年青年会篮球队返回菲律宾后,当地华侨建立了每年在国庆纪念日举办国庆运动大会的机制。1931年,菲岛星期休业律实施后,华侨工商界纷纷利用星期日组织球队进行体育锻炼,更多华侨队伍加入国庆运动会等赛事。由于赌博、酗酒乃至吸食鸦片等不正当消遣与华侨“病夫”形象联系在一起,利用星期日进行体育等正当娱乐更成为关乎民族声誉的大事。

(二)“体育救国”与菲律宾华侨体育的繁荣

1934年,在马尼拉举办远东运动会中,中国成绩不佳,远东运动会也被日、菲非法解散。菲律宾华侨亲历屈辱与失望,意识到体育与国家的相互关系及其时代使命,华侨体育一时异常蓬勃。全面抗战开始后,为履行“运动不忘救国”宗旨,菲律宾华侨各界团结合作,组织了各种救国色彩浓厚的比赛和直接为抗战募集资金的义赛。如在1939年马尼拉华侨国庆运动会,出现了如“七七”、“台儿庄”等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篮球队名,开幕等礼仪规程也极具民族主义与救国色彩。这届赛事将票券纯收入的一半捐给妇慰会用于救济伤兵难民,华侨购票极为踊跃。

四、菲华体育组织扩展与菲华社会的整合

菲律宾华侨社会体育组织的发展,是一个菲律宾华侨社会不断整合的过程。尤其是1922年菲律宾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与1934年菲律宾华侨体育协会成立后,立即组织了华侨参与度极高的运动大会,有力促进了菲律宾华侨各界的团结与整合。1939-1941年的马尼拉、宿务、怡朗埠际篮球赛更是将这一努力拓展到全岛,各地华侨社团在中华商会、驻菲领事馆与国民党支部领导下积极参与,以联络全菲华侨感情和培养健全国民体魄。

五、结语

在20世纪上半叶的菲律宾华侨社会,发展体育一方面是为培养健全国民;另一方面是以体育号召华侨参与强国与救国运动,展现民族精神、提升民族声誉,整合与拓展华侨社会内部力量,大大提升了民族自信心与使命感。通过参与国际赛事、国庆体育赛事及抗战义赛等,菲律宾华侨增进了内聚力,并表现了民族竞争力,为在当地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作者薛斌,男,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东南亚史、菲律宾华侨史。本文摘编自《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20年第4期)

(责编:邱王紫藤、徐玉涵)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