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基层建设
宁波市海曙和镇海两区侨联基层组织建设取得实效
2021年02月03日16:12  来源:中国侨联

宁波市海曙区侨联推行“六个六”工作法激发基层组织工作活力

宁波市海曙区侨联以规范基层侨联组织为目标,以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大力推进“两个建设”,以“六大职能”夯实“六个一”,以“六个到位”推动“六行动”,以“六大品牌”形成“六助力”,即以认识机制、排摸机制、保障机制、领导机制、责任机制、服务机制“六项机制”到位推动开展凝心凝聚、调查调研、协同协力、组织组建、固基强基、暖侨护侨“六项行动”,以树立“高新、和合、亲清、和美、文化、双创”“六大品牌”对高质量发展、社会治理、政侨(企)连心、乡村振兴、城乡文明、内外循环形成“六助力”,积极打造宁波侨联工作的海曙样板。

一、基本情况

海曙区现有侨资企业220余家、归侨侨眷7957人、海外涉侨人员9102人,侨情呈现出总量多、新侨多、高知多的“三多”特色。海曙区17个乡镇街道实现了侨联组织的全覆盖,“街道+社区+社区组织”三级组织实现全覆盖。以“五好”班子为标准,配齐配强侨联组织班子队伍,努力实现一个好主席带一个好团队的班子格局,主席的年龄全面下降,学历全面上升。

二、主要做法

(一)开展凝心凝聚行动,认识机制到位。善用“侨情侨梦”,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重要论述的贯彻落实行动,把思想统一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上来,统一到省市区侨联工作要求上来。善用“侨思侨心”,及时通报“侨代会”精神和海曙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激发侨界群众对祖国故乡的认同感和向心力。善用“侨言侨语”,打造侨界理论宣传品牌,形成“党建带侨建、侨建为党建”的工作格局,做到听党话、跟党走。

(二)开展调查调研行动,排摸机制到位。开展底子清、数字清、关系清、动态清的“四清”工作,摸清海曙家底。海东老侨少新侨多,创业创新有活力;海西老侨多新侨少,反哺家乡有情怀;海中侨企多捐赠多,经济发展有动力;形成“东商西绿中提升”的经济社会布局构架。按照因地制宜,分层分类的原则,开展各美其美、美人自美的“一域一品”侨联组织特色品牌打造。

(三)开展协同协力行动,保障机制到位。优化部门协同,加大资源整合,充分发挥抗疫期间高效协同的作战优势,变各自为政为握指成拳,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调、内外互动的工作格局。优化人员配置,明确责任人、时间表、路线图,拉高工作标杆,培树一批榜样典型,激发侨务干部干事创业热情。优化经费保障,通过“财政保障一点、项目补足一点、社会捐助一点”等多种方式,加强工作经费支持。

(四)开展组织组建行动,领导机制到位。坚持“一盘棋”做谋划,创建侨联基层组织工作示范点,推动建立涉侨部门联席会议,形成顶层设计工作合力。坚持“一张图”绘到底,立足未来五年工作规划,建立“系统谋划、体系推进、项目落实”的工作闭环机制。坚持“一条心”干事情,优化基层侨联班子成员,完善侨界专家决策咨询、委员履职述职等机制,建立健全侨界培训体系。

(五)开展固基强基行动,责任机制到位。抓目标考核,将侨联工作纳入大党建目标考核,分值占统战系统40%。抓比学赶超,以“学标杆比担当,学先进比贡献”双学双比活动,实现市基层侨联组织示范创建工作全覆盖,所有街道侨联均建立“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三级组织,学校、楼宇、园区、海外、侨企等探索建立侨联组织。抓工作激励,通过评选优秀、推荐各级平台、奖励基层经费等方式,调动工作积极性,发挥优秀基层侨联组织示范引领作用。

(六)开展暖侨护侨行动,服务机制到位。落实工作特色,紧扣服务侨胞主题,积极推广为侨服务直通卡等海曙版惠侨项目。落实工作机制,形成走访慰问长效机制、志愿服务运作机制和困难侨眷帮扶机制。落实工作方式,通过网上创梦苑、线上E+模式,以及线下点对点服务、面对面沟通等方式,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加深侨界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三、工作成效

(一)树立“高新”品牌,助力高质量发展。段塘街道、石碶街道依托高新侨企多优势,建立“资源共享、人才共育、活动共联、难题共解、发展共赢、责任共担”的“6G”运行机制,探索建设高新资源集聚型基层侨联组织。引导涉侨企业开展“一企一赛制,一岗一特色”,鼓励侨胞以及海归在科技创新、项目攻坚中比学赶超。开展“进侨企、访侨情、知侨心”活动,帮助涉侨企业解决融资需求、用工短缺等问题30余件。深化与国外大学、专家合作,为侨企招引硕士11名,博士2名,科研项目入选3315计划,引导辖区海归创建了“鹿选”健康轻奢品牌。

(二)树立“和合”品牌,助力社会治理。望春街道、白云街道以“1+3+N”的管理服务模式,探索助力社会治理基层侨联组织。共建共享架好“联”字桥,制订涵盖36项服务内容的海外大使“使命单”,参与社会治理。筑基强基铺好“家”字路,孵化培育邻里暖侨守望队、外语学习交流团等7支侨务专业团队。创业创新念好“引”字经,举办“海归的方向”、“大手拉小手”活动,引导入驻“海创之家”。为侨护侨唱好“和”字曲,由侨界人士组成的志愿服务团队,在疫情前后用“打满全场”的行动展现侨界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和实力。

(三)树立“亲清”品牌,助力政侨(企)连心。古林街道、鼓楼街道“以品牌促规范,以特色促活力”,探索“亲清”政企基层侨联组织。古林街道发挥120余家规上企业中三分之一都是侨企的特色,试点建立以“服务中心和维权中心”两大功能的服务平台,开展“亲清”平台侨企专属服务。打造“侨爱四季”,形成古林“侨见爱”侨企服务特色品牌。建立“侨务帮办”小分队,提供“政策帮享、困难帮解、企情帮言”的“三帮”侨企专业服务,成功帮助18家侨企解决难题20余个。组建“商圈法律咨询团”,以诊所式法律服务受理侨企相关咨询,实现侨企法律服务覆盖率100%。

(四)树立“和美”品牌,助力乡村振兴。章水镇、集仕港镇以侨乡文化基地创建为抓手,探索侨乡“和美”基层侨联组织。坚持精准推进,努力做到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同频共振,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精密导航,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小城镇试点建设”、“书香海曙”民宿经济等打造侨爱文化旅游线路,设立乡村振兴公司,开展田园综合体式侨文化展示。精心建网,建立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组织网络,按照“小而精、暖人心”的标准,实现打造侨乡文化基地“侨胞之家”活动场地和服务内容的双提升。

(五)树立“文化”品牌,助力城乡文明。高桥镇、洞桥镇结合辖区文化底蕴深厚,文化产业密集的特色,以王升大博物馆、全祖望故居为平台,探索基层侨联组织弘扬侨文化之路。组织引领侨胞侨眷参加梁祝七夕欢乐跑、汉文化节、王升大传统米食文化体验、长乐文化礼堂华重阳、新庄新年祈福等活动。引导留学生加入“海燕回家护航队”,推出“博知birds”海燕课堂,加强海内外文化交流体验。推动全祖望故居修缮,举办“贤聚四明”全祖望文化节,开发“全公宴”,重修《桓溪全氏家谱》等。

(六)树立“双创”品牌,助力内外循环。西门街道、宁波众创园区充分整合侨资源,致力于在“创”字上下功夫,探索基层侨联组织海内外资源转化,开展“双招双引”,唱好“双循环”。围绕以“Service(服务) -Unity(团结) -Neighbor(友邻)”为核心的阳光(SUN)工作法,打通侨情联络线。制定电商高标准规划发展计划,抢抓电商经济热点,吸引海外人士加入,充分显现电商产业集聚规模效应,帮助园区内20余家侨企电商技术实现攻坚克难。通过“覆盖、服务、扶持、孵化”为核心的“4F”服务机制和“组织联建、活动联谊、资源联享”为核心的“3L”运行机制,发挥2万余人的“加申汇”、“海创之家”、智慧谷“三位一体”的平台作用,在“为侨企服务”和“为侨胞服务”两个方面双向发力。

宁波市镇海区侨联积极探索建立“侨联+重点中学+校友会”镇海模式

镇海是“宁波帮”重要发源地之一、著名侨乡,镇海籍海外“宁波帮”人士英才辈出、薪火相传。镇海也是浙江省著名的教育强区,拥有以镇海中学为代表的一批优质学校,从中走出的优秀校友遍布海内外。近年来,镇海区侨联积极致力于加强与区内重点学校及校友会的合作联动,探索“侨联+重点中学+校友会”镇海模式,实现资源互补,携手共赢,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一、以“宁波帮”精神为纽带“聚魂”,增进价值认同

价值认同是实现不同组织间紧密合作的高效“粘合剂”。以“知行合一、知难而进、知书达礼、知恩图报”为核心的“宁波帮”精神,是连接广大镇海籍侨界人士和镇海各重点中学及校友的重要文化纽带。区侨联紧紧抓住传承弘扬“宁波帮”精神这个主题,以此为切入点,积极推进“侨联+重点中学+校友会”模式,为合作各方树立一个共同的价值追求,感召广大镇海籍侨胞和各重点中学校友,从包玉刚、邵逸夫等杰出代表人物的事迹中汲取力量,在新时代继续传承发扬“宁波帮”精神,在服务镇海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再铸新的辉煌。

二、以社团交叉任职为途径“聚智”,实现深度融合

区侨联把推进侨联所属社团与区内重点中学校友会之间领导和工作班子职务交叉任职作为重要途径,实现侨联与重点中学及校友会之间紧密契合,在领导和工作班子这个层面相互打通,实现深度合作。在区侨联下属社团换届、领导班子增补过程中,将区内重点中学优秀校友纳入视野,精心物色,做好安排。目前,1名镇海中学校友代表担任区侨联兼职副主席,区侨企留企协会会长、香港镇海青年联谊会会长均为镇海中学校友,区侨联下属3社团领导班子中担任理事以上人选的区内重点中学校友达20余人。2020年10月镇海中学校友总会正式成立,区侨联积极争取区有关领导支持,安排1位区侨联副主席兼任镇海中学校友总会副秘书长;推荐镇海中学校友会、中兴校友会作为镇海海外联谊会团体会员单位。社团职务的交叉任职从机制上有力促进了侨联与校友会工作的相互融合。

三、以“三共”合作为载体“聚力”,彰显联动效应

区侨联积极推动与区内重点中学及校友会资源共享、活动共办、平台共建,“侨联+重点中学+校友会”工作模式联动成效明显,实现多方共赢。

一是资源共享。区侨联与区内重点中学及其校友会之间建立了资源共享机制。在历次侨情调查中,特别是今年疫情形势下开展的侨情数据排查中,镇海中学等学校均给予积极配合支持,共享海外校友基本资料。在区侨联微信群“建群扩网”工作中,镇海中学发挥了积极作用,邀请区侨联工作人员入驻5个镇海中学海外校友群,共拓展侨联微信群成员481人。区侨联积极发挥港澳台及海外侨务资源优势,助力学校建设发展。引进的侨捐项目中,教育类项目资金达1.48亿,占全部捐赠项目的62%;先后牵线建立4对镇海、香港两地学校友好交流关系;牵线港澳台海外出生成长的“宁波帮”新生代与镇海中学海外校友联谊交友。

二是活动共办。区侨联与重点中学及其校友会在共同组织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力,实现互利共赢。区侨联组织参与的涉侨活动积极邀请校友会代表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主动与区侨联对接。比如,在世界宁波帮·帮宁波发展大会和宁波帮文化节嘉宾邀请中,镇海中学校友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邀请并接待了一批重要嘉宾;2017年香港镇海青年联谊会换届,区侨联邀请镇海中学联合组团赴港,参加香港镇海青年联谊会理事会就职典礼,并组织香港镇海中学校友代表座谈会;2018年区侨联牵线香港包达三基金会组织镇海中学学生代表团赴香港开展体育交流。2019年与中兴中学共同策划香港罗杰承中学来镇海开展友好交流活动。2020年镇海中学校友总会成立,区侨联、区人才办、区招商中心等部门与全国各地100多位镇中校友,在中国科学院院士贺贤土和多所国内著名高校校友会及10余个海外校友会发来的视频贺信祝贺中,共同见证这所百年名校校友总会正式成立,并与校友们面对面地交流联谊,共存家国之念、共怀故地乡谊、共襄合作之举。

三是平台共建。着眼凝心聚力、服务发展,侨联与校友会加强合作,共同推进相关平台载体建设。在镇海中学校友创业创新基地建设中,区侨联与镇海中学校友会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协作。区侨联在上级侨务部门支持下,积极为镇海中学校友创业创新基地对接侨务资源,助力引资引智,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向有关部门反映基地建设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推动基地顺利发展。

四、以服务大局为导向“聚能”,增添发展动力

在推进“侨联+重点中学+校友会”工作模式中,区侨联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根本方向,通过聚合三方优质资源,形成1+1+1大于3的效应,服务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始终坚持“侨联+重点中学+校友会”工作模式的开放性,随时对接区有关部门、功能园区,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赋能”。2019年,区侨联主动协调区有关部门,积极推荐2名镇海中学优秀境外校友,以新乡贤代表的身份列席区政协会议,为镇海发展参政议政、出谋献计。推荐港胞、侨胞、校友中的优秀代表受聘担任镇海区引才大使、海外人才(留学人员)联络站负责人。韦尔股份董事长虞仁荣、上海交大医学院常务副院长方勇等10位著名镇中校友受聘为镇海区委、区政府首批镇中“智库校友”,涵盖工商、科技、医卫、财政等经济社会多个领域。主动牵线重点侨胞、知名校友回乡考察交流,与人才、招商部门对接会谈,服务高层次人才引领计划、高质量招商引资,推进镇海籍侨胞及重点中学校友项目、人才回归,为镇海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中官路创业创新大街建设等贡献力量。2020年结合镇海中学校友总会成立,主动对接、积极参与会同区人才办等部门共同举办了首届镇海中学校友创业创新大赛,“通过机器视觉提供零售场境智能化解决方案”等十个优质双创项目获奖,其中4个获奖项目在镇海中学校友总会成立大会上与4个镇(街道)现场签订意向落地。 

(责编:闫枫、徐玉涵)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