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经济科技>>科技服务
第八届侨界贡献奖人物风采录(十三)
李玉新:现代中药创新的践行者
2021年02月03日15:58  来源:中国侨联

李玉新,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药物基因和蛋白筛选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国家人类干细胞库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农业与医药基因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致力于对恶性肿瘤和感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的防治工作,开展创新性候选药物筛选和新型医药产品开发,在利用现代生物学技术开展中药有效成分筛选以及创新性医药产品开发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抗肿瘤中药有效成分的筛选和发现

为了解决中药中抗肿瘤的有效成分不清楚、作用机制不明确这一关系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关键问题,李玉新教授针对肿瘤发生、发展、转移及耐药等各个关键环节,自行构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基因、蛋白、细胞及整体水平的抗肿瘤药物筛选模型,并根据各相关基因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进行技术集成,形成了逐级递进的抗肿瘤药物筛选创新体系。在此基础上筛选发现了楸皮酸、楸皮新酸等一系列抗肿瘤中药有效成分,并通过研究逐一阐明了这些中药有效成分的抗肿瘤作用机制。

防病毒中药防疫创新产品开发

中药治疗瘟疫历史悠久,在使用方法上均为内服而非外用。李玉新教授针对2003年“非典”和2019年“新冠肺炎”两次疫情,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分别利用中药成分研制开发了“防病毒药物口罩”和系列“防病毒消毒产品”,并在疫情防控一线大规模投入使用,为控制疫情提供了有力工具。

李新玉教授主持研制了多种现代中药、基因工程新药、干细胞制剂和新型医疗器械等生物医药创新产品,创建一系列成果孵化和转化技术体系,从而有力促进了科技成果的应用。“防病毒药物口罩”在SARS疫情防控中的应用,以及系列“防病毒消毒产品”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的应用都是其中的典型事例。

2003年SARS流行初期,研制出用于疫情防控的“防病毒药物口罩”。“防病毒药物口罩”中使用的中药成分,经军事医学科学院等权威部门检测鉴定,具有确切的抗SARS病毒作用。“防病毒药物口罩”第一时间获得了国家药监局批准,大规模生产投入到了抗击SARS一线使用,为疫情的有效控制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9年12月8日,湖北武汉出现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随后疫情快速在国内各地蔓延开来。医学和生物学科技工作者的职业敏感,让李玉新教授意识到要实现对于疫情的有效控制,关键问题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阻断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最大程度上减少新增病例数;二是对于感染者实施有效治疗,最大程度上降低死亡率。然而当时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缺少特异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法,因此如何有效阻断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就成为了此次疫情控制的首要问题。

李玉新教授立即带领团队在前期研究工作基础上,启动了用于阻断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系列防病毒消毒产品的研发羡慕。2020年2月初,就成功研制出用于阻断病毒空气传播的“防病毒口罩消毒液”(用于口罩消毒,并为口罩附加了抗病毒功能)和“防病毒空气消毒液”(用于汽车内、火车车厢内、房间内的空气消毒),以及用于阻断病毒接触传播的“防病毒消毒液”和“防病毒消毒湿巾”(用于手部皮肤和物品表面消毒)等系列防病毒消毒产品。与传统消毒产品相比,新产品的优势在于能够有效抑制与灭活冠状病毒和其它种类病毒及细菌等致病微生物,对人体无刺激性,而且不污染环境。

2020年2月上旬,全面启动“防病毒口罩消毒液”“防病毒消毒液”“防病毒消毒湿巾”“防病毒空气消毒液”等系列防病毒消毒产品的规模化生产。这些防病毒消毒产品第一时间大批量投向武汉抗疫前线和各地疫情防控一线。系列新型防病毒消毒产品的应用成为阻断病毒传播的有力工具,同时“防病毒口罩消毒液”的使用能够延长口罩的使用时间,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口罩供应不足的压力。中国一汽集团将“防病毒空气消毒液”普遍用于汽车内空气消毒,为疫情期间汽车交通运输提供了安全保证。

系列防病毒消毒产品投入使用后,得到了各地医护工作者等疫情防控一线人员和群众的广泛好评。1月29日,人民日报-人民网以“好消息!东北师范大学研发出系列抗病毒消毒产品”为题进行了报道。中国日报、中国新闻网、吉林日报、“新浪吉林”陆续刊出关于系列防病毒消毒产品研发与应用的相关报道。2月10日,中国一汽红旗官方网站发布了题为“中国一汽红旗品牌应用新型车内空气消毒液,将健康出行落到实处”的新闻报道。2月20日,搜狐网以《投之以桑榆,报之以桃李——“灾急送”暖心记》为题,报道了防病毒消毒液从东北运往武汉的过程。3月16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网站发布了题为“科技研发攻关支撑疫情防控——中国科协在行动”的视频新闻。

(责编:闫枫、徐玉涵)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