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基层建设
夯实基础抓阵地 襄阳市侨联组织建设出成效
2021年01月27日16:36  

近年来,襄阳市侨联深入贯彻落实中国侨联《关于新时代加强基层侨联建设的指导意见》,聚焦强“三性”、去“四化”,按照“着力扩大侨联组织覆盖面、着力活跃基层侨联工作、着力服务基层侨界群众”要求,以组织建设为重点,以“侨之家”建设为基础,以做实为侨服务为根本,健全机制,创新方法,整合资源,强化考核,深入推进全市侨联基层阵地建设,不断激发基层组织、基层阵地、基层活动活力,让侨联组织真正成为了侨界群众的“联心之桥”“温暖之家”。

一、多点齐抓,基层组织全覆盖,在发挥功能上“强起来”

襄阳市把侨联基层组织建设作为侨联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采取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实现了基层侨联组织全覆盖,夯实了为侨服务的组织基础,为“侨之家”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一是找准关键点,示范引路。改革从自身做起,以市侨联为示范,深入学习研讨国家和省侨联改革方案,统一思想、凝聚共训,抓住换届为契机,调整优化内设机构,完善部室职能,成立了侨联侨界文化交流促进会、新侨(青年)委员会、法律顾问委员会,实现侨联改革一步到位。二是壮大亮点,样板对标。以老河口市、南漳县侨联为“样板工程”,以点带面,为全市基层侨联改革提供标杆。多次深入这两地侨联开展调研督导,遇到问题积极化解,最终促成南漳县侨联在原有2个事业编制的基础上,再增加1个行政编制;促成老河口市侨联在原有2个参公事业编制的基础上,再增加1个机关编制。由于这两地侨联的改革使机构改强,也改出了侨联工作的活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三是突出重点,强力推进。以襄州、枣阳、高新区三个归侨侨眷集中地区为重点,强化协调,跟踪督办,强力推进,促成三地设置了工作机构,理顺了工作机制,配备了工作人员,保障了工作的顺利开展。四是化解难点,全面覆盖。为了消除全市侨联组织建设的盲点,市侨联把尚未成立侨联组织的保康县和湖北文理学院作为侨联组织建设的难点,积极借助中办、省市委下发的加强和改进侨联工作实施意见的“两办”文件和中央、省市侨联改革方案等有关会议和文件要求,用好用活这些“尚方宝剑”,打好建立健全完善侨联组织的攻坚战,最终促成成立了湖北文理学院归国华侨联合会(留学人员联谊会),促成保康县在机构改革、精简编制的压力下成立了侨联组织,全市侨联组织建设盲点终于突破,全市9个县市区共建9个基层侨联实现了应建尽建,完善了“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工作机制,市、县、乡镇三级实现上下贯通、左右协同、内外联动的组织网络基本健全,全市侨联组织实现所在县(市、区)和高校全覆盖。

二、多招并用,基层阵地全覆盖,在凝聚侨胞上“动起来”

今年以来,襄阳市侨联将基层“三星级侨之家”建设确定为全市侨联改革重点项目,强化督办,强力推进,实现了基层“侨之家”全覆盖。一是调研督办,摸清侨情强基础。为全面推进县(市、区)“三星级侨之家”建设,在全市侨联全面开展侨情数据调研工作,逐县(市、区)调研督办,全市侨情数据库进一步更新完善。全面推行“四个一”工作法,即每月一条进度信息、每季一篇侨情专报、半年一报工作总结、每年一次拉练现场会,责任倒逼,让侨情更准确,为侨服务更透明。二是对标学习,全力推进高标准。将基层“侨之家”建设作为市侨联作风建设“攻坚年”的攻坚目标,以荆州市“侨之家”建设为对标目标,全面对标对表,组织县(市、区)、院校侨联主席及高新区群团工作部(侨联)负责人及机关干部一行赴荆州市侨联实地学习侨联工作、“侨之家”阵地建设和社区侨联工作经验,让建设有标准,追赶有目标。三是创新方式,拉练观摩增动力。为全面评定“侨之家”建设成果,推进省级“四星级侨之家”建设。襄阳市侨联创新开展年度“三星级侨之家”拉练观摩暨考核评定工作。县(市、区)侨联主席为成员全程参与拉练考评,对年度申报新建的“三星级侨之家”逐一观摩评比,背靠背现场打分,交叉点评。把建设成果“亮”出来,把工作差距“比”出来,把工作动力“评”出来。

一年来,全市侨联阵地建设成效显著,县(市、区)“三星级侨之家”实现全覆盖。全市共建有“星级侨之家”13个,为侨服务站等6个,海派留学生俱乐部、留学生创业服务站、留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等5个,维侨法律服务援助中心、为侨服务法律顾问团等3个,“侨之家”、“侨联之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2个,海外工作联络站2个(巴西、俄罗斯),为侨服务平台不断健全完善,对侨界群众的服务全面强化。

三、多措并举,基层活动全覆盖,服务侨胞上“实起来”

在健全组织、夯实阵地的基础上,襄阳市侨联充分发挥“侨之家”阵地作用,积极探索为侨服务的新路径、新载体,网上网下相结合,虚拟实体相统一,有效提高了为侨服务水平,获得侨胞点赞,真正让“侨之家”成为了“温暖之家”。海外华侨华人微信群、侨之家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不断健全完善,集宣传平台、工作平台、信息平台、服务平台、互动平台五位一体的“网上侨联”服务阵地不断推进。研究印发了《襄阳市侨联联系基层服务群众工作制度》,在机关全面推行“1+5”服务模式(侨联干部+基层侨联组织+侨团+侨企+新侨+困难侨界群众),侨联干部与侨界群众的直接联系不断强化。“侨胞之家”、“归国留学生创新创业服务站”、“新侨创新创业基地”等工作平台正由活动型向服务型升级发展,覆盖广泛、快捷有效的服务侨界群众体系逐步完善,实现了侨联的服务覆盖。

特别是面对新冠疫情,为助力侨企渡过难关,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对侨企复工复产情况开展调研的通知》《关于开展领导干部走访服务侨企专项活动的通知》《关于对全市侨情信息进行全面采集的通知》,建立了《襄阳市侨联联系基层服务群众工作制度》,推行机关干部+县(市、区)侨联、侨社团、侨企、新侨、困难侨界群众的“1+5”服务模式;组建工作专班,由市侨联班子成员带队,走访调研市、县两级包保侨企,现场协调解决侨企复工复产中的困难问题:多方协调中日龙公司及时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帮助盈乐卫生用品有限公司申请办理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完成转产生产口罩;引导襄阳兰滋田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成雄织造公司等出口型侨企由出口转内销,先后向10家重点侨企送去总价值3万多元的消毒液、防护口罩等防疫物资;市、县两级侨联共组建12个侨企调研专班,及时采集、更新侨情、侨资侨属企业最新信息,截止目前共了解掌握224家侨企复工复产情况,实地走访侨企39家,同时坚持做到“两个一”,即一周一问、一周一结,保障侨企反映问题有渠道、有跟进、有回音;向侨企发放《襄阳市应对疫情惠企政策清单》200余份,积极宣传政策措施,解答政策咨询问题53条;联合市人大专委会发放了省人大与省侨办发起的“港澳台侨资企业复工复产调查问卷”200多份,了解侨企需求和问题,针对性地助力侨资企业经营发展。

来源:襄阳市侨联

(责编:徐玉涵、邱王紫藤)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