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经济科技>>科技服务
第八届侨界贡献奖人物风采录(四)
黄锡璆:国之所需,吾之所向
2021年01月21日14:07  来源:中国侨联

黄锡璆,1957年从印度尼西亚归国。1964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分配至设计院工作了五十六年。1984年考取公派留学,赴比利时卢汶大学留学深造,以医院建筑规划设计为研究课题。1988年获得博士学位。心怀拳拳赤子之心,义无反顾毅然回国到原单位,开展医疗建筑的规划设计与研究工作。他坚持投身于设计一线,努力将国外先进的医院设计理念与技术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开拓创新,为推动我国医院建筑规划与设计的发展,缩短我国医院设计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做出了积极贡献。

开拓创新,推动中国医院设计现代化

黄锡璆提出医院系统工程的综合优化理念,从空间布局、诊疗流程、医疗环境、环境安全、新技术新装备的配置等全方位实现医院设计现代化。

倡导医院总体规划。运用矩阵排列原理对医院各功能科室进行排列组合,采纳先进的方格网式交通模式,并运用医院主街概念,实现医院流程精益化。提出适合国情有利节能、高效的半集中式建筑形态,已为国内众多医院建设广泛接受并采纳。

汲纳先进医院设计概念与服务模式。项目设计中先后采纳日间手术部概念,生物洁净手术部(多通道式或中心供应区式),多通道式放射影像科,开放空间化验室,组成物配中心的后勤科室,以及新近分级诊疗的急诊中心布局等。

导入医院环境安全体系。承担国机集团“安全医院”课题研究,并推广应用。在国内医院项目率先使用减震垫结构,在急诊中心预设应急空间等,提升医疗设施安全性及应急能力。

引进配置先进技术及装备。从80年代起相继把太阳能热水系统、减震隔震系统、气送管道物流传输系统、机器人物流输送系统、药物配送系统、污衣管道传送系统、医院垃圾管道收集系统、自动管道除尘系统、病床床垫清洗消毒系统等引入医院设计。近年紧密结合IT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医院智能化水平。

关爱社会,推动改善贫困地区基本医疗设施工作

黄锡璆受聘于世界银行,作为加强中国贫困地区基本服务及卫生区域规划区Ⅲ、Ⅳ、Ⅷ及中等城市(沙市、洛阳、常州)基础设施项目以及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共5个卫生项目基建顾问,随工作组赴偏远项目地区考察调研、评估审查、技术咨询。

抗击“非典”,主持小汤山医院设计及规范编制

2003年“非典”流行暴发,接到北京政府的紧急任务,黄锡璆主持设计了小汤山应急医院,运用标准化设计方法,严格洁污分区分流,控制气流定向流动。抗击“非典”小汤山定点医院的建成并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北京市非典患者的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了病死率和感染率,北京市非典疫情迅速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受卫生部委托编制《非典应急医院设计要则》发往全国,并将设计图纸无偿发放给天津、大连、南京、内蒙古、福州等外省市地区。因此,被授予“中央企业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非典”结束后,黄锡璆同志并未停止对传染病医院的研究和实践。受住建部、卫生部委托,在国外资料零散的情况下主持编制我国首部国家《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新冠疫情战役打响,再次请命奔赴第一线

在全国人民共庆新春佳节、共享阖家团圆之际,新冠肺炎疫情急剧发展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2020年1月23日,农历腊月二十九,参照北京“小汤山医院模式”在武汉建设专门医院的命令下达,目标是10天建成一座床位达1000个的大型医院,用来集中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作为79岁高龄的老人,黄锡璆同志积极响应党中央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战斗号召,在1月23日上午向党组织递交了亲自手写的抗击疫情请战书,他在请战书中写到“与其他年轻同事相比,家中牵挂少,具有‘非典’小汤山实战经验”,表达了愿随时听从组织安排赶赴前线、参加疫情抗击工作的决心。同日,担任中国中元应急技术专家组组长,对武汉火神山医院设计进行技术指导。在他的带领下,时隔17年,小汤山设计团队再次集结,在接到武汉建设局的请求支援信函当日下午将修订完善的小汤山医院图纸送达。除夕早晨他又手写设计要点及时传真对方。设计团队成员为火神山医院的建设提供24小时的技术支援,并持续关心、提出建议,获相关单位好评。黄锡璆同志整个春节假期没有休息过一天,每天坚持到岗工作,指导多项应急医疗项目设计工作。在疫情期间,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托,主持编制完成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救治设施设计导则(试行)》。受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委托,主持编制完成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染病应急医疗设施设计标准》。

17年时间,黄锡璆同志经历了时代的巨变,初心未改,面对危难的关键时刻,依旧为国之所需逆行而上。

(责编:邱王紫藤、徐玉涵)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