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国内侨界
追梦中华·侨与脱贫攻坚丨踏破岭头千嶂远
2020年11月15日16:27  

将近4年半时间,1500多个日日夜夜,沟沟岔岔留下了他的足迹,贫困群众把他当亲人。历经过四任驻村工作队长、三任驻村第一书记、两任村党支部书记,唯独他仍在坚守,为了脱贫攻坚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他把香子坪当成了自己的家,每家每户都是他的牵挂。

2016年4月19日,三门峡市侨联综合科科长郭晓东作为市委统战部、市侨联联合派驻香子坪村驻村工作队队员,背着被褥离开城市、离开家人,来到了陌生而又偏僻的山村——卢氏县文峪乡香子坪村。

既然来了,就要扑下身、安下心,实实在在为群众做些事,做事的前提是要熟悉村情,掌握民情,于是郭晓东便开始了他的走访工作。香子坪村人口居住分散,“一沟十八岔,岔岔有人家,多则三五户,少则一两家”。郭晓东在村组干部带领下组组到、户户访,整个村里的情况逐渐了然于胸,厚厚的笔记本上记录着群众的家庭信息。

香子坪村地处伏牛山腹地,位于卢氏县文峪乡东南部,距县城35公里,全村辖5个村民组10个自然村。全村村民总户数298户97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6户545人,系省定贫困村。在各级的关怀和支持下,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密切配合、协同作战,香子坪村已于2018年完成“一低五有六通”相关指标,实现贫困村出列,目前未脱贫4户11人,贫困发生率1.12%。2020年的香子坪村和2016年的香子坪村相比,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面貌焕然一新,脱贫攻坚给村里和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这背后,有郭晓东的一份酸甜苦辣,更有他的一份青春感怀。

触 动

触动之一:深入要深情

到村的第一天,郭晓东沿着322省道一直走到香子坪村的板长沟组,他看着老百姓,老百姓问着他,彼此的不熟悉对郭晓东触动很大。对于如何开展扶贫工作,郭晓东还要从零开始,一点点摸索学习。当天下午,窑场组的张安,推开他的房门,问能否上个什么产业,增收致富,这让初来乍到的郭晓东难以回答。夜里,郭晓东难以入眠,就在工作笔记上写道:“一定要带着深情深入群众中去,尽快适应农村生活。”除了整理各类表格,只要有机会,他总要走下去。过了几天,村医李拴问他是否一起下村入户,要往一家一户的墙上贴环保卡片。听到这,郭晓东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他们一户一户走,一户一户贴。傍晚,在下院组长徐天奇家,吃了一顿农家饭。就这样,通过一项工作、一顿饭,郭晓东一步步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

触动之二:走路要走心

2018年,沟北组贫困户苗庆伟的孩子苗万天考上军校了,听到这个消息,郭晓东比孩子家长还高兴。因为是他参谋着让孩子去当兵的。刚到村,郭晓东住在村部,和苗庆伟家相距有2公里,彼此更不熟悉。只是有一次,他们一块从乡政府坐车回村,一块赶了70里山路,算是彼此有了了解。

2016年的一天下午,苗万天找到郭晓东,说大学毕业了,在当兵和打工之间,不知如何选择。大学毕业是人生彷徨的阶段,也是人生选择的阶段,更是人生的一道分水岭。郭晓东认为优秀的人到哪里都优秀,当兵也许更有出路,也是对自己的锻炼,就提出让他当兵的建议。如今,苗万天的父亲苗庆伟每次见到郭晓东,总会说着感谢的话。驻村干部的口碑从哪里来?就是从老百姓的口中而来。以心换心,以心交心,设身处地解决老百姓的实际问题就能赢得群众的信任。

触动之三:不独亲其亲

一天,郭晓东和驻村第一书记在贫困户张作周家中入户走访,贫困户张树国的母亲董桂香从自己家里端了一碗鸡蛋茶,满满的6个荷包蛋。在农村,这是对客人的最高礼遇。董桂香为啥给他们端荷包蛋呢?原来,有一次董桂香生病,郭晓东知道后,和驻村工作队员带着4箱礼物和200块钱,爬了4里山路,去看过她。人皆有父母,不独亲其亲,老人也是有心。这样,通过深入、走进、关怀,郭晓东算是真正融入到了香子坪村。

支 持

支持一:单位给力

驻村要有坚强的后盾作支撑。四年来,市侨联发挥相关优势,强力推动驻村工作有效开展。

在阵地建设方面,单位投资2万元,安装党群服务中心电子LED屏、国旗杆,配套文明实践站桌椅等设施;先后给驻村工作队配备笔记本电脑3台、空调3台、冰箱1台、打印机1台、办公耗材若干,有力保障驻村扶贫工作的开展。

在产业发展方面,投资5万元,购买中蜂蜂箱300个,用于香子坪村的中蜂产业发展;协调资金10万元,用于香子坪休闲驿站项目配套,支持发展乡村旅游业;协调资金20万元,安装26KW光伏发光设施,并网发电,壮大集体经济。

在完善基础设施方面,协调联系缺口资金13.5万元,修建道路2公里,方便香子坪村6组居民的出行;协调资金6万元,为村安装摄像头完善安全防范工程。

在为民服务方面,捐赠御寒棉衣510件;联系香港福慧慈善基金会,捐赠米面油2次,价值2万元;联系原三门峡豫剧团到村演出,送戏5场;协调资金2.5万元,支持困难群众实施“六改一增”项目;开展送春联活动3次,送文化下乡2次,送健康下乡2次。

支持二:家人理解

驻村意味着自己要作出更大的牺牲。四年来,用郭晓东妻子的话说,他把市区的家当成了旅馆,一年也就住个两三次。年幼的儿子随妻子去了乡村的学校,郭晓东经常在香子坪,每到双休日,郭晓东要么在村里加班,要么到妻子的学校小聚,来回250公里的路程,一头是亲情,另一头是责任。原来在市区上班,郭晓东是不驾车的,驻村后沉睡了5年的驾照揣在身上,熟练了4天就开车上路了。卢氏山区弯道多,冬天路面结冰很滑,父母担心想让他回单位,郭晓东却说,即便自己不去驻村,别人也是要去的,单位派了自己,就是对自己的信任,不能提条件。作为教书育人的妻子更理解脱贫攻坚的意义,无声地承担了家庭的担子。

2017年,妻子再次怀孕。作为从外地远嫁到三门峡,没有亲人在身边,她既要上班,又要照顾大儿子生活及语言迟缓康复训练等事项,仅每天接送孩子上幼儿园,特别是快生时,挺着大肚子带着4岁的大儿子,住在学校的5楼,着实让妻子累得够呛。当时,郭晓东的父亲还未退休,母亲身体又不好,也无法照顾一家老小。于是,郭晓东便每天一大早开车去村里,晚上再回到位于灵宝市阳店镇的妻子学校宿舍,披星戴月,两头不见太阳。有一次晚上开车特别累,开车转弯时竟然睡着了,幸好路上没人,车撞到马路牙子,着实把硬朗的郭晓东给吓坏了。

日子在坚守中流逝。2017年冬至那天,第二个宝宝降生了。郭晓东只能委托外地的丈母娘赶来照顾妻儿,把大儿子送到乡下父母家。他也想多陪陪妻儿,但想起乡亲们的期盼,还有那么多扶贫工作任务,他忍泪作别襁褓中的小儿和未出月子的妻子,转身走向脱贫攻坚的战场。

2018年4月,父亲突发心梗,所幸治疗及时,这一年,母亲要照顾父亲,两个孩子和休产假的妻子只能一起回娘家,郭晓东每周不得不往返于香子坪和宝丰之间,距离由250公里变成了750公里。就在这一年,妻子也成了扶贫大军中的一员,她反而更能理解丈夫的不易。

2019年,由于学校缺化学老师,妻子跨专业承担起3个班的化学课。工作之余,她既要扶贫,还要照顾一家人的生活起居,她比以前更忙了。连续几年的劳累,加上繁重的工作,妻子还是病到了,查出胸腔有瘤。四年来,也就是在妻子住院期间,一家人才在一起团圆了几天。

支持三:团结合作

驻村扶贫,有市派的干部、乡派的干部,还有村干部,大家来自不同的单位,有不同的情况,团结合作是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没有和谐的氛围、团结的局面、担当的精神,开展工作恐怕就是纸上谈兵。

按照省、市要求,成立村级脱贫责任组,责任组组长由乡(镇)副科级以上(含副科级)干部担任,成员由村两委成员、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包村干部等10名干部组成,脱贫责任组按照“全包全打全包干”工作要求,凝聚“领、扶、帮、带”各方力量合力攻坚。责任组长亲自部署各项扶贫工作,成员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扶贫日常工作的落实,做常抓不懈,打通了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夯实了村级脱贫组织保障。

变 化

通过近年来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香子坪村喜讯不断,2018年香子坪村荣获了市级“文明村”,县级“美丽乡村标兵村”,村党支部被县委组织部命名为“五星级党支部”。同时,多次被乡党委、政府表彰为先进村、优秀党支部。2018年贫困村脱贫摘帽指标达标全面完成,整村顺利脱贫。

四年来,郭晓东收获满满。在香子坪,他有了自己的小菜园,亲自劳作、亲自种菜,感受节气的变化,收获丰收的喜悦;在这里,他身体力行,用满腔热情来感受什么是深入群众,什么是实事求是,什么是团结协作;在这里,他锻炼了自己,放下了心中的小我,学会了爱,爱自己、爱家人、爱香子坪的山水和亲人;在这里,颇有文艺范的郭晓东还填了一首《江城子·香子坪》,感受农村的欣喜变化:春风杨柳岫云叠。风冽冽,梨花切。山青日斜,绿树村边合。踏破岭头千嶂远,十里江,半水河。青山村舍披帷霞。水潺澈,花醉蝶。忆谷雨,小楼春风昨?车如流水马如龙,灯不寐,人相窃。

来源:河南省侨联

(责编:邱王紫藤、徐玉涵)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