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文化交流>>亲情中华
架起脱贫致富的“侨”梁
——中国侨联“亲情中华” 红渡村文艺演出侧记 
2020年11月06日21:51  来源:中国侨联

红色大乌江,英雄迴龙渡。11月5日,被命名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红渡村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中国侨联“亲情中华”艺术团带着侨联组织对革命老区父老乡亲的深情牵挂、对扶贫干部的亲切问候,一路风尘仆仆来到红渡村,奉上一场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文化盛宴。

距离演出开始尚有两三个小时,突破乌江纪念园广场上已经人头攒动,近2000名观众守候在演出现场。原空政文工团国家一级演员林萍、田毅,东方演艺集团国家一级演员淮梓伦,北京歌剧舞剧院的国家一级演员周旋和苗族著名歌唱家阿幼朵纷纷献唱,和观众频频互动,现场一片欢歌笑语。中国铁路文工团青年魔术师于点儿表演的魔术《变幻莫测》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中国国家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表演艺术家张秋歌和当代著名诗人阿紫饱含深情又充满力量的诗朗诵《英雄》令人潸然泪下,赢得了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尽管现场有几百名观众因为条件有限不能安排座位,但是老乡们仍然兴致勃勃观看节目,无人离场。

本次演出由中国侨联、贵州省侨联主办,遵义市侨联、中共余庆县委、余庆县人民政府承办,向中共余庆县委宣传部、统战部,余庆县文体旅游局、中共大乌江镇委员会、大乌江镇人民政府协办。演出前中共余庆县委书记令狐绍辉在致辞中对艺术团的到来表示欢迎。贵州省侨联主席吕虹在致辞中表示,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贵州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今天“亲情中华”欢聚红渡,我们希望通过这场文化盛宴,向长期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表达侨联组织的深切问候,向革命老区、红色圣地的父老乡亲们送上最美好的祝福。

红渡村原名“岩门”,坐落在乌江边上。因1935年1月红军在村中迴龙渡口率先突破乌江、北上遵义而改名“红渡”。2013年,贵州省侨联与余庆县结对帮扶,并先后选派8名优秀干部参与扶贫,其中5名干部在红渡村驻村。他们充分利用侨的资源,通过各种渠道,引荐侨商、侨胞、基金会捐赠,动员侨商会会员企业、侨联委员等出钱出力,协调相关部门落实项目等,最大限度帮助红渡村脱贫攻坚、振兴乡村。

如何更好架起脱贫致富的“侨”梁?

杨新对此有着很深的感触。他是贵州省侨联派驻余庆县大乌江镇红渡村第一书记,来到红渡已经一年半的时间。他说,我们要依托侨联的侨务资源,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精准脱贫的工作中来。沿着红渡村迤逦的山路,不时可以看到生动逼真的壁画、干净别致的农家旅居小院,偶尔遇到正在骑行的游客从身边走过。有机稻米、小叶苦丁茶等农产品走出了山村,走向了市场……红渡村“乡村变景区、民居变客旅、产品变商品”,老乡们的日子越来越好。

据介绍,2016年,红渡村实现整村脱贫。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3000元增长到2019年的9900元。“侨界积极参与了精准脱贫这项伟大的事业,没有缺席”,杨新说。

红渡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杨涛表示, 听说“亲情中华”艺术团的演出,村民特意赶来观看。

来观看演出的红渡村村民伍文华说,驻村干部和群众走在一起,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所需。村民蔡贞贵是美国侨眷,他说,这些年侨联组织一直很关心他,协调省农科院带来了种植技术,自己种的柑橘大幅增产。省侨联的驻村干部还主动联系到他在美国的女儿,疫情期间给予了关心问候。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既要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还要千方百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越是到关键时刻,越要响鼓重锤。此次“亲情中华”艺术团团长、中国侨联文化交流部副部长邢砚庄说,“侨联文化交流工作始终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政治站位。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 。作为侨联文化交流部门,我们将继续发挥侨界优势,用好文化载体,团结凝聚广大侨胞,动员各级侨联组织,与地方党委政府积极配合,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侨界力量。”

(责编:徐玉涵、邱王紫藤)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