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华侨华人研究>>侨史刊物
【侨乡研究】关系邻近性视角下的海外华商与侨乡经济
——以改革开放后广东潮汕地区为例
2020年09月03日15:49  来源:中国侨联

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华商引领了侨乡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如今华商投资仍是中国外资主体,但不再集中在侨乡。探讨海外华商与侨乡经济关系的变化及原因,对理解侨乡经济和海外华商在华经济活动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传统侨乡潮汕地区为例,通过比较海外华商在不同阶段的作用,探究海外华商影响侨乡经济的机制。

一、文献回顾:华商网络与侨乡发展

学者从从社会资本、制度环境、道义经济等角度探讨了华商网络与侨乡的关系,指出海外华商为侨乡提供了当地所缺乏的资金、设备、信息、知识和技术,带动了侨乡外向型经济。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海外华商在侨乡投资骤减。有学者探讨了海外华商网络作用的变化和侨资企业的地理转移,虽提及经济全球化和中国产业集群发展对海外华商在华经济活动的影响,但只在“华人/中国”层次进行探讨,没有区分侨乡与非侨乡。侨乡研究虽发现新一代华商与祖籍地联系出现断层、海外华商与侨乡基于传统道义的社会关系没落,但多仅关注“侨”的社会关系,少有从侨乡产业集群发展的视角来探讨海外华商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二、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关系邻近性与侨乡的跨国华商网络

产业集群是区域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其关键在于创造地理邻近性,促进分工专业性和合作灵活性,嵌于本地社会网络的企业互相信任、合作和共享知识。近期经济地理学者探讨其他的邻近性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如认知邻近性、组织邻近性等。海外华商对侨乡经济发展的影响,正是通过构建彼此的关系邻近性、在建立交流渠道、促成跨区域“地方传言”和构建共同规范等三方面发挥作用。

关系邻近性在特定的环境下可以弥补其他邻近性的缺失,也可能被其他邻近性取代。当侨乡缺乏其他邻近性来支持其参与全球经济时,与海外华商的关系邻近性便显得尤其重要。随着侨乡产业的发展,其他类型邻近性可能出现并取代关系邻近性。因此,关系邻近性的理论框架,既考虑了侨乡经济中“侨”的特殊作用,也避免了就“侨”论“侨”,有助于我们从经济全球化区域发展的视角理解 “侨”与侨乡发展的关系。

三、1978—1997年:关键的关系邻近性

改革开放后,海外潮商在潮汕投资建厂,或将原有生产线转移到家乡,或投资潮汕传统产业。潮人社团和潮汕政府积极建立制度性信息渠道,让更多潮商了解侨乡现状和投资情况。借助关系邻近性,潮汕与外界的信息渠道畅通,海外潮商亦可更顺畅与当地合作者及政府官员交流。潮汕文化中“帮助自己人”“回报家乡”等社会规范也推动跨国投资的发生。外资企业带来的资金、设备、技术和知识,成为潮汕企业了解外部的窗口。

此外,海外潮商或将其投资企业的订单外包给本地企业,或担任侨乡企业和全球贸易商之间的中介,协助潮汕企业了解并进入全球市场。成立于1997年以前的受访企业有近一半是通过海外潮商得到第一个国际订单。比起侨资企业,非正式的私人关系对本土企业的成长更重要。侨乡企业与海外中间商的交流大多通过亲友间的互访闲聊实现,合作也常采取灵活方式。在海外华商帮助下,潮汕产生了大量出口导向的私营制造企业并形成产业集群。

四、1998—2007年:被取代的关系邻近性

随着改革深化,潮汕失去原海内外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独特优势,“华人/中国”的共同语言文化背景足以令海外潮商在大陆其他地区顺利投资。潮汕缺乏珠三角、长三角等地的良好政策环境。讲人情、重关系的社会规范对投资项目的现代化管理产生障碍。由关系邻近性带来的信息渠道,使海外潮商投资家乡失败的故事广泛流传,进一步阻止了可能的投资者。但就吸引侨资而言,关系邻近性在“华人/中国”的层次仍发挥作用,中华文化的共通性对海外华商在中国进行跨国经济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这阶段海外潮商在联结潮汕企业和全球市场方面不再扮演重要角色,其他邻近性取代了关系邻近性的作用。(1)国际客户的来源不再依赖跨国潮人网络,而是建立在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上。生产企业在潮汕地区的地理集聚,使行业内的全球贸易商直接前往潮汕寻找合作者。44%的受访企业表示国际订单的新客户主要通过老客户或者供应商介绍。从潮汕本地贸易公司或大型企业处获得国际订单则成为小企业进入全球市场的主要渠道。(2)国际展销会为生产商和贸易商提供了全球集市,创造了临时性的地理邻近性。参展的生产企业还充当桥梁作用,使未具备参展能力的本地企业加入到全球生产网络中。(3)网上交易降低了潮汕企业寻找国际客户的成本,扩大了市场的地理规模。超过一半的受访企业在2008年之前便建有网站或加入阿里巴巴等网上交易平台。

五、2008年至今:关系邻近性的新潜力

2008年后,在中国经济转型与内需市场成长的背景下,潮汕出现再次借助潮人网络促进经济的新可能。2000年中期后,我国各地专业市场迅速发展,成为商品进入全国、全球市场的重要窗口。大量潮汕人聚居在潮汕产品的专业市场所在地,担任潮汕制造企业的销售渠道。这些潮汕人利用潮汕社会网络,与潮汕厂家采用灵活的交易模式和快捷的反馈渠道,增强潮汕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这一阶段,潮汕出现海外留学青年回乡的新现象,海内外潮人社团积极设立的青年团和国际潮籍博士联合会与家乡多有互访。2014年,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成立,以构建面向海外华侨华人的聚集发展创新平台。知识和创新成为新经济的核心驱动力,具有共同知识框架的认知邻近性对区域创新尤为关键。关系邻近性提供的信息渠道、有效交流以及规范和信任,都有助于在认知邻近性基础上促进集体学习和创新活动。这些新现象为“侨”资源再次发挥关系邻近性作用提供了可能性。

六、结语

构建有效邻近性是地方在全球化经济中竞争的关键。借助华商网络,侨乡构建邻近性有独特优势。但关系邻近性既非静止不变,也不是区域发展的唯一动力。潮汕案例揭示了关系邻近性在改革初期帮助侨乡进入全球生产网络;随着中国经济制度的发展完善,基于中华文化认同而非侨乡文化认同的关系邻近性在更广的地理范围建立,海外华商到商业环境更好的非祖籍地投资,同时侨乡的产业集群、国际展销会和网上交易使侨乡企业借助其他邻近性进入全球市场;而国内潮商网络的形成、留学生回乡创业、海外青年定期返乡及华侨试验区建立等新现象,暗示了关系邻近性在国内范围内和高新产业发挥作用的新空间。

(作者陈蕊,韩山师范学院潮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本文摘编自《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20年第2期) 

(责编:闫枫、邱王紫藤)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