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目前确诊病例与死亡病例均位居世界前三位,是欧洲疫情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曾呼吁意大利人要像二战后重建国家那样来抵御病毒。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挑战,身居海外的华侨华人与当地民众一道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北京时间2020年4月13日下午4时,由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共同主办了海外观察在线系列“海外华商谈抗疫”之意大利专场。本次会议邀请了三位有影响力的意大利华商,分别是全国政协会议海外列席侨胞代表、意大利宋庆龄基金会主席、罗马侨界疫情应急小组组长金慧女士,欧洲华商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意大利MAX FACTORY零售连锁集团董事长李万春先生,欧洲华商联合会会长、欧洲华商商学院执行院长戴小璋先生,就疫情下意大利当前状况,意大利华人群体低感染率的原因,当地华人生活与华商经营所受影响,意大利出台的政策和措施,华侨华人先前驰援祖国及与意大利民众并肩作战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与观众朋友们展开探讨与分享。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张春旺所长为本次活动致辞,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龙登高教授,温州大学商学院张一力教授以及意大利青田总商会荣誉会长周勇先生,分别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深度点评和总结,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副主任邢菁华博士主持了会议。
张春旺所长首先为本次活动致辞。他表示,“海外华商谈抗疫”系列活动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向国内传递了海外华商抗疫的种种举措,以及他们互助友爱的精神,令人印象深刻。海外华商在支援国内和参与住在国抗击疫情中表现出了无私奉献和宽广胸怀,同时能做好自我约束和自我防范。各侨团之间相互配合协作,真正做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张所长也向关心和帮助海外侨胞抗击疫情的各级侨务干部表达敬意。
演讲嘉宾金慧女士,从小旅居意大利,除了担任宋庆龄基金会主席以外,还兼任多个意大利官方政治、经济及文化领域的中国市场特邀顾问,被当地媒体称为中意桥梁的特殊代表。她对疫情进行三个方面的介绍,一是在意大利疫情如此严重的情形下,华人群体感染率低的背后原因。她回顾,这次疫情来势凶猛,有6000多万人口的意大利,在短短1个多月的时间里,已成为除美国之外全球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近6000多名医务工作者被感染,而意大利政府先前没有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 逐步发展到今天的局面。在这么多位感染者中,自然也有好几百位是我们的华人同胞,但是令人非常惊讶的是,在罗马地区,甚至在华人非常集中的普拉托市地区竟然截止目前为止没有一位华人同胞被感染,这对意大利人来说简直就是一个让人无可置信的奇迹。这归功于当地华侨华人的自觉防范。中国疫情爆发的时候,许多当时春节回国探亲的侨胞受到了中国防疫的影响,在返回意大利之后采纳了各种防护措施,自动居家隔离14天,以实际行动为当地社会树立了榜样。当地华人最早落下了各企业的闸门,并自觉取消了华人农历节日聚会,侨胞最早主动带起了防疫口罩及手套,减少了不必要的外出。接着,在使馆领事部的支持下,罗马22个侨团即时成立了疫情应急中心,以年轻人为首建立了热线支援小组,24小时辅助跟踪所有疑似的患者,直至他们病情康愈。同时,促成罗马最大的综合医院与北京的医院牵手,推出全球首例针对新冠肺炎传染病的中西医治疗方案;二是疫情中华侨华人的互帮互助。金主席介绍了疫情初期意大利华侨华人全力以赴通过各个途径寻找医疗物资驰援祖国疫区,现在又与意大利人民共同抗疫的一幕幕感人的片段。起初旅意侨胞每时每刻都密切关注着国内疫情的发展趋势,很多侨胞高价采购了意大利几乎所有防护品,各城市的侨胞互相传递讯息,组织了从采购到运输的一条龙的义务服务,在意大利当地树立了我们华人爱国爱乡的良好形象。但自从意大利开始有确诊病历后,侨胞们开始关注所居城市的疫情走势,并对意大利各国家机构、友人开始提供援助和医疗物品的赠送。先后走访了意大利卫生部、民防署、新冠肺炎疫情综合医院等地,为他们送去了中国人民的友谊。疫情是不分国界的,当时我们与祖国同在,现在,我们也一定与我们的所居国同在。三是在疫情中做好风险防范,遵守当地法律法规。这点其实对于海外的华侨华人非常重要,既然选择在这个国家生活,就必须遵守这个国家的法律。特别是在疫情关键时刻,欧洲各国都在严厉打击恶意倒卖口罩等防疫物资的行为,当地的华侨华人也应提高警惕,当收到一些国内寄来的救援物资,达到一定数量时要获得非商业用途的证明,以防止不必要的麻烦。驻意领馆已经为侨领们提供了“爱心物资支援运输”公章证明,虽然只有少少的几份,但互相借用,无论是前往民防署、使馆或仓库提货,还是安排各政府机构爱心赠送,都基本顺利通行。
欧洲华商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意大利MAX FACTORY零售连锁集团董事长李万春先生,从四个方面对疫情下的华商概况和未来的华商发展进行了阐述与思考。首先,他介绍了个人从2001年移居意大利的从商经历,2005年在意大利开始尝试开第一家店,到2011年开第一家4000多平米大型超市至今,在意大利已有20家连锁商超。原先打算今年继续扩增7到8家,但因为疫情中断。自3月11号晚,意大利总理孔特签发了商业停止法令后,除了食品日用超市、银行、香烟店、药店等民生用品外,其他商业场所全部关门,华人商店也不例外。新冠疫情对全球的经济影响非常巨大,而对于贸易行业更是雪上加霜。由于大量产品来自于意大利之外,如中国、土耳其、越南、孟加拉......还要担心供货方所在地的生产能力是否受到影响,因为现在是属于全球采购的时代,没有货物就没有交易;其次,李会长介绍了在疫情中的华商如何进行抗疫。作为一名华商,他和他的华商朋友们向当地医院和政府部门捐款捐物,并在口罩上用带有企业LOGO的意大利语标注着“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字样,获得当地民众的赞誉,一些民众还在网站上留言感谢。目的是希望能更快更好的控制住疫情,同时也提升当地政府和居民对华人的形象,有助于避免仇华、排华的情况出现;再次,介绍了关于意大利政府在疫情中采取的对中小企业帮扶措施。意大利将以国家担保贷款的形式向企业提供4000亿欧元流动资金,其中2000亿欧元用于帮助国内市场企业。这其中就包括意大利政府为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员工支付80%工资,企业所承担的60%房租将在年底以税收的形式返还等;最后,李会长就疫情后华商的发展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华商在疫情期间可以去做一些内部整顿,或是为以后复工复产提前部署和战略调整等。疫情过后,他本人不会有太大的投资,静观其变,等待机会,并加快网购的布局。接下去应该会有一些商家倒闭,虽然市场小、消费能力低,供应商会更加理智的去选择合作商,消费者也会更加理性,但并不意味着就没有生意机会和发展空间,重新复工后华人企业会遇到用工荒等问题也需要提前考虑。
欧洲华商联合会会长、欧洲华商商学院执行院长戴小璋先生,首先介绍了意大利乃至欧洲疫情如此严重和死亡率高的原因。欧洲一些官员对疫情的忽视是主要原因,起初他们在媒体上多次表态疫情被夸大,口罩对健康的人毫无用处,更有意大利代表说新冠病毒只是针对黄种人的病,与他们没有关系。而不同民众又错以为这次疫情只是一场普通流感,更有很多意大利年轻人认为死亡率不高,只是老年人会被传染,从而忽视病毒的危险性;再次,戴会长分析了意大利侨社抗击疫情的优势、疫情对策和外部环境,认为当务之急是保证所有侨胞的人生安全,要谨防前期抢购医疗物资的遗留问题,对于反华、排华问题要做好预案;最后,戴会长以自己的视角,给出意大利华社抗击疫情两种战略性策略,在疫情前期和中期,要做到比意大利居民提早预防和控制疫情举措的实施。在疫情结束后的生产与恢复阶段,要做到谨慎和有序,多观察多思考,反而可以比当地民众再晚一些行动为妥。
周勇会长表示丽水市与青田县一起联动,援助海外侨胞抗疫,以及海外侨胞回馈国内社会是非常感动的。这次中国政府对整个意大利的援助有目共睹,也加深和巩固了两国的未来友谊,从更深层次看,会提升和改善华侨华人在当地的社会地位。受这次疫情的打击,欧洲的经济会面临很大的挑战,当地的华商也不例外。所以这段时间,周会长建议海外的华商要多思考下一步的打算,在后疫情时期,如何弥补自己的损失,为企业未来的发展与转型提前做好准备。周会长也表示或许未来一些欧洲包括北美的企业将目光转向中国市场,海外华商也应抓住机会做大做强。
张一力教授也对本场活动进行了点评,他表示意大利疫情发展超出了我们的初期想像,华商华人正处于一个严峻的生存状态;华商的商业受到极大的压力,可以说一落千丈,而且复工复产遥遥无期,对华商传统的产业影响更大,全球供应链发生了变化;侨社组织了很多的应急群,切实解决了华人的现实困难;二代的作用,日益突出,无论是法律,还是网络技术,都很好地解决了信息收集和服务问题。
龙登高教授做了总结发言。他认为今天意大利专场是“海外华商谈抗疫”系列最令人感动也富有收获的一场。
首先,四位嘉宾从华商个体、华侨社团与中意两个国家三个层面全面介绍了意大利华侨抗疫。华侨个体勇敢克服偏见,最早防护,守望相助,华侨社团成立热线小组,抗疫应急援助中心。吸取武汉的教训,疫情初期取消了春节一系列商贸与庆祝活动,比意大利政府做得好。这才创造了奇迹,普拉托、罗马等重灾区的零感染,并誓言华侨一个也不能少。
其次,海外华商的特点、优势与创新力在疫情期间得到了体现。意大利与各地华侨的低感染率,就是因为吸取了武汉的教训与中国的经验,这恰恰就是国际视野下的前瞻性与适应力。海外华商中西文化融汇一体,其跨越文化、国界与制度的实践,形成强烈的企业家精神,与国内商界、意大利商界相比形成独特的优势。欧洲华商商学院就是一种教育模式、社团模式的创新。疫情可怕,但也倒逼创新,“海外华商谈抗疫”就是其中之一,五场连线,五大洲二十多个国家的华商、学者与政界朋友汇聚,低成本、高收益,疫情之前是极少有的。相信海外华商也将在抗疫过程中和胜利之后,创造出新的产品、服务和经营模式。
第三,所谓欧美人生性浪漫,无拘无束,政府不能采取强制措施,以致无法控制新冠蔓延,这是一大认识误区。过去我们常听到的是相反的情形,中国人不守规则,缺乏公德;不像欧美人一样谨守规则,如不闯红灯,礼让行人等。以致不少学者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去探讨为什么中国人不守规矩,或者从市场经济与信用的角度去探讨为什么欧美人遵守规则,何以到疫情期间就恰好相反呢?再者,在法制国家,法律具有足够的强制效力。
这就像我们所讨论过的不戴口罩一样,并非文化的差异,而是病理误判与轻率,文化偏见与政客傲慢,及侥幸与逞强心态。这一切又是基于文化优越感,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医疗水平落后,中医药又说不清,因而无视武汉的教训,无视中国惨烈代价下所取得的经验,甚至初期还认为新冠就是黄种人专属。与之相对照,凡是谦卑应对、谨慎防护的地区,疫情就能有所控制,如加州、新加坡、日韩、中国大陆与港澳台等地。
世界华人研究学会主席李明欢教授、北京大学周建波教授、清华大学刘鹰教授、暨南大学陈奕平教授等学者也分别就疫情对海外华商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各国政府抗击疫情的经济扶植政策能否真正惠及海外华商、如何应对来自主流社会的歧视以及疫情与全球化未来的发展等问题展开讨论。
本次会议是为应对当前全球化疫情而召开的线上视频会议,汇集了包括海内外的知名学者和企业家,其中包括世界华人研究学会主席李明欢教授、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张秀明副所长、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周建波教授、福建师范大学林立强教授、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副主任刘鹰教授,以及暨南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各位学者,法国、西班牙、德国等国家和地区近200位朋友进行了连线参与和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这场新冠肺炎疫情,不只是中国的挑战,也是全球的挑战。身居海外的华侨华人,心向祖国,在海外严阵以待,为华夏全力以赴。在祖国疫情严重之时,华侨华人群体积极捐款捐物。在海外面临考验之时,华人坚强面对,互帮互助。华人华商抗击疫情的举措与精神令人感动与钦佩,希望意大利华侨华人能够早日战胜疫情,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海外华商谈抗疫“在线系列观察,将继续举办非洲、法国、东南亚、日韩华人与抗疫专场,诚邀世界各地著名华人华商及侨领,分享疫情之下的感人故事与理性思考,以飨海内外朋友。
来源: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