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下午,记者由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即日起自非疫情严重国家入境进京人员,也要居家观察或集中观察14天,纳入社区健康管理。
据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社区防控组办公室副主任、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强介绍,考虑到目前入境进京的外籍人员不断增多的现状,本市加大了防控保障力度。目前,全市按照“全口径、全范围、全闭环”的要求,对疫情严重国家入境人员的防控工作进行规范,并通过严格进京管理协调机制与外省区市沟通,细化工作任务,“点对点”“手递手”,以形成闭环防控体系。
目前,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D区已开辟专门区域,作为来自疫情严重国家的航班停靠专区,对所有乘客完成卫生检疫、体温筛查、信息核录、进港中转等流程后,分类进行转送。此外,据张强介绍,针对入境进京人员,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顺义区)还设立了专门的集散点,由各省区市和本市16区及开发区分别派驻工作组,做好24小时的分流转送工作。其中,目的地为外省区市的,由相关省区市具体负责转送和安全防护工作;目的地为北京的,由属地各区具体负责转送和安全防护工作。
有固定居所的,各区安排专车专人送至居住小区,严格执行14天的居家观察;无固定居所的,各区安排专车专人送至本区集中观察点;短期进京且有商务等行程目的地的,安排专车专人送至指定宾馆,并接受健康管理。对私家车来接且确定为居家观察的,各区则负责登记接机人员和旅客详细信息、签订承诺书后,核实无误的允许返回居住小区。
入境进京人员到达居住小区后,由街乡和社区在小区门口做好对接,出示居家观察告知书,签订居家观察承诺书,落实14天居家观察有关要求,做好日常服务保障。张强表示:“3月10日0时起,本市正式启动这项工作,目前工作总体进展顺利,旅客情绪基本稳定。”
发布会上,张强再次强调了对入境进京人员疫情防控的相关要求和规定:自疫情严重国家入境进京人员,继续执行居家或集中观察14天。另外,即日起自非疫情严重国家入境进京人员,也要居家观察或集中观察14天,纳入社区健康管理。短期入境进京且有商务等行程目的地的人员,需入住指定宾馆并进行核酸检测,未出检测结果前,不得离开宾馆。不在北京停留,经停首都国际机场、大兴国际机场转机出境人员,应接受健康管理。以上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将根据疫情形势发展情况适时调整。
发布
新增6例确诊病例均为境外输入
北京市卫健委昨日发布消息,3月10日0时至24时,北京新增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6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其中5例为意大利输入病例,1例为美国输入病例。新增报告疑似病例2例,均为境外输入;密切接触者44人,其中境外输入26人。治愈出院病例6例,分别从市区两级定点医院出院。其中有3名男性,3名女性,年龄最小的32岁,最大的93岁。
截至3月10日24时,累计确诊病例435例,治愈出院病例326例,死亡病例8例。现有疑似病例27例。累计确定密切接触者3694人,其中434人尚在隔离医学观察中。确诊病例中东城区14例、西城区53例、朝阳区72例、海淀区63例、丰台区43例、石景山区14例、门头沟3例、房山区16例、通州区19例、顺义区10例、昌平区29例、大兴区39例、怀柔区7例、密云区7例、延庆区1例,平谷区尚未有病例,外地来京病例25例,境外输入病例20例。
全市有12个区已连续14天以上无新增确诊病例,具体为平谷区自有疫情以来无报告病例,延庆区47天,门头沟区37天,怀柔区33天,顺义区31天,密云区28天,石景山区26天,大兴26天,房山区23天,昌平区22天,西城区20天,通州区20天。
435例确诊病例中,男性病例206例,占47.4%,女性病例229例,占52.6%;年龄范围为6个月~94岁,其中5岁以下14例,占3.2%,6岁至17岁17例,占3.9%,18岁至59岁293例,占67.4%,60岁及以上111例,占25.5%。
据市疾控中心昨日通报,3月10日新增的6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均为境外输入,不涉及京内居民小区。市疾控提醒,目前疫情境外输入风险持续加大,境外来京返京人员应遵守北京市疫情防控要求,加强个人防护。提醒各单位和市民朋友,疫情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丝毫不能松懈大意。文/本报记者 蒋若静
复工复产
43户市管企业集团总部已全面复工
在昨天的发布会上,市国资委党委副书记、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晋秋红表示,截至3月9日,市国资委直接监管的43户市管企业集团总部已全面复工;1089户二级及重要子企业中,符合复工复产条件的1019户企业已全部复工复产,复工复产率已达到100%。
晋秋红提到,市管企业在防护服和口罩上基本上没有布局,也不生产这类产品。但疫情当前,市国资委迅速组织动员有条件、有能力的企业转产扩产,加大研发力度,保障关键防疫物资的生产供应。
如时尚控股从零开始迅速转产,成为北京市口罩产量最大的生产企业,目前日产达200万只,并成功研发两种新型口罩产品;京城机电除为全市31条口罩生产线提供技术支持外,又完成两条新生产线的研制组装;化工集团为北京市各大医院及医疗机构提供医用手术手套496万余副,医用检查手套1935万余只;北京电控只用30天就研发投产了“无接触式”体温检测仪,可在3-5米距离、30毫秒以内完成16个目标测温……
目前,市国资委正在督导本市重点工程有序开工复工。据悉,今年15家市管企业承担了全市新续建重点建设任务78项,一季度需开工75项。截至3月9日已复工55项,目前未复工的20个项目也正在有序进行复工准备,力争一季度全部如期复工。
在重大工程建设方面,2月8日,北辰集团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工程复工;2月9日,北投集团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全面复工;2月10日,首钢集团滑雪大跳台配套建设复工;城建集团四项奥运建设项目、建工集团首都机场线西延等重点工程,也已陆续复工。京投集团三条在建地铁线和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等重点工程在两周内精准复工。轨道交通房山线北延、昌平线南延、3号线等重点工程相继复工。”晋秋红说。
保障供应
首农集团力保首都食品供应不涨价
疫情期间的食品供应,一直备受市民的关注。在昨天的发布会上,首农食品集团董事、新闻发言人陈方俊介绍,首农集团1月25日(大年初一)就已成立了集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以战时状态第一时间应急响应,集团生鲜日配生产企业和副食直营门店春节期间不停工、不停业、不涨价、保供应。自大年初二起,首农集团的米、面、油、肉、蛋、奶、菜等生产企业也都已复工复产。目前,除个别京外企业因当地疫情未复工外,目前首农的在京企业复工率达100%。
陈方俊介绍,目前北京的食品库存充足,集团共储存粮油、肉类、蛋类、蔬菜、食糖、副食调味品等11大类、20种产品,成品库存41.8万吨。另外,近370万吨粮食库存为加工企业生产提供充足货源。
为了进一步集中保供,首农集团还从外埠紧急安排调运,以保障首都市场供应。据悉,大红门自1月28日以来,累计屠宰生猪577905头,销售猪白条、分割品52000吨,优先满足北京市场供应;东方食品公司在蔬菜应急库存2万吨基础上,初四赴河北蔬菜订单基地筹集蔬菜2万吨,以“看家菜,平价卖”上市,赢得居民交口称赞;古船米业满负荷生产,吉林榆树基地大米从1月29日起陆续到京,累计调运9000吨。
“市场需要就是我们的使命。我们迅速调整了生产线,增加小包装食品供给,古船食品将小包装面粉日产量提升100吨。另外,打通了线上线下供应渠道,六必居、王致和、白玉等老字号登录微店等线上平台等等,以各种方式满足百姓在特殊时期日常采买需求,”陈方俊说。
案例分析
一家四口从意大利抵京后确诊
在昨天的发布会上,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介绍,3月10日,本市报告6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其中4例确诊病例来自意大利的同一家庭,为邱某某及其3名子女。该家庭国内户籍为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长期定居在意大利贝加莫省。
据患者及其亲属自述:邱某某的丈夫于2月27日在意大利当地出现发热、胸闷等症状,于3月4日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最高体温39.8℃,目前在意大利未返回国内。
邱某某于3月4日在意大利出现咳嗽且有痰,未就诊,其与其3名子女共4人于当地时间3月8日9:51搭乘EY088次航班,从意大利的米兰经停阿联酋的阿布扎比,换乘EY888,3月9日8:26到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在机场海关检查时,一家4人因有干咳等症状,即送至定点医院筛查。3月10日4人均确诊。目前,4名确诊病例在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治疗,病情稳定。涉及60名密切接触者,其中8人在北京,均已采取管理措施。
庞星火提示境外朋友,如有发热和干咳等症状,应尽早在当地就诊,避免长途旅行,以免耽误治疗,引发传染病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