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国内侨界
新闻特写 | 发光发热的“洋面孔”!
2020年03月03日17:30  

疫情当前,不分国籍。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不少在沪的外国朋友没有选择返回自己的国家,而是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他们与社区志愿者们一起,共同守护小区居民健康安全,成为特殊时期里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闵行:捐赠500只口罩的“巴铁”

说到阿米尔·汗的祖国,大家更喜欢用一个亲切的称呼——“巴铁”,足见中巴友谊之深厚。新冠病毒疫情发生后,家住闵行华漕的巴基斯坦人阿米尔·汗觉得自己同样“疫”不容辞——他立刻向自己的海外朋友寻求帮助,希望他们能帮忙“代购”口罩。

当这500只口罩飘扬过海送到阿米尔·汗手上,他在第一时间就给自己所在的美邻苑居民区送了过去,并告诉居委干部:“这只是第一批口罩,今后我还会想办法买更多的口罩,希望能帮助到华漕的朋友!”

在送上口罩的同时,阿米尔·汗还穿上了“绿马甲”,当起了社区防控志愿者。

在华漕社区的防控一线,还有不少外籍志愿者,他们和阿米尔·汗一样穿上“绿马甲”。

“华漕所有小区都在门岗设置了检查点,志愿者逐一检查每位居民的体温。”来自巴西的Christina说,在看到华漕的努力后,她就觉得自己应该站出来,成为一名普通志愿者,在守好“小家”的同时,也守护好社区这个“大家”。

Christina会一些简单的中文,这让她在门岗志愿工作中游刃有余。而来自新西兰的Ianessa基本不会说中文,但这并没有妨碍她开展服务——直接用体温计上的数字来说话,同样具有说服力。

据了解,这群外籍志愿者由华漕金丰国际社区发展促进会和镇文明办共同招募。到目前为止,共有十几位外籍朋友愿意或已经成为志愿者,共同为华漕抗“疫”加油鼓劲。作为国际友人与当地政府的沟通桥梁,华漕金丰国际社区发展促进会还积极配合居委,引导外籍友人配合社区防疫工作,并发布了华漕外籍人士对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措施的社区调查报告,希望借助国际智慧为社区抗疫出谋划策。

崇明:共同抗“疫”无国界

疫情发生后,居住在崇明区城桥镇明珠社区的外籍教师卡莫格洛,立即找到居委会。她表示,自己从南非来到崇明工作已经有6个月了,这段时间她交到了许多朋友,也得到了许多帮助。尤其是这段时间,她看到社区里有许多穿着绿马甲带着红袖章的邻居不怕疫情危险一直在帮助他人,她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一起支持明珠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

尽管语言有所不通,但“90后”的卡莫格洛在其他志愿者的配合下,用标准的动作、规范的标准、热情的笑容,出色完成了首次小区门口的管控服务。在结束志愿服务时,她说:“能帮大家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我非常高兴。如果可以,我愿意继续参加志愿者活动!”

连日来,在东江社区的入口处,出现了几个“特别”的身影——来自克罗地亚的TONI、法国的GILDO,以及来自韩国的金晓伸和李暻重在东江社区的号召下,穿起“黄马甲”做起了志愿者,为小区疫情防控助力加油。

晚上6点,这4名来自不同国家的外国友人准时站在社区的入口处,开始了他们的志愿服务——监测体温、查验证件、核实信息……他们个个一丝不苟、认真严格。会讲中文的两位韩国朋友还和居民们友好地招呼着,克罗地亚和法国的朋友也用笑容把自己融入了这片家园。

同样是来自南非的查尔斯,目前在爱贝国际少儿英语培训机构任教。近日,他在海岛居委会的招募下申请加入志愿者队伍,并将在明月苑门岗开展志愿服务。他表示,3月6日自己会来社区录制视频,向城桥各村居的外国人宣传疫情防控知识。

临时因事而无法参加志愿服务的德国工程师Timo Ernst,也通过视频的方式,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他说,“我们是一家人!”

来源:上海侨联

(责编:蒋琪、徐玉涵)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