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严峻复杂形势,朝阳区侨联党支部积极响应区直机关工委的号召,对接“手拉手”社区----朝阳区团结湖街道一二条社区,深度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当好战斗员、安检员、宣传员、信息员、示范员。
作为朝阳区侨联的“1+1手拉手”单位,团结湖一二条社区位于朝阳区长虹桥东南角。居民四千多户、一万多人,住宅楼51栋,高层塔楼15栋,社会单位128个。社区最早居民楼建于1958年,最年轻居民楼建于1998年。常驻居民中老人居多,出租户占30%,疫情防控工作局面复杂,任务繁重。
走进小区,一栋低矮的简陋的二层橘色小楼映入眼底。团结湖一二条社区书记杨颖带领社区居干们已在门口等候。“走,咱们分头行动吧。”就像是熟稔已久的老朋友,没有客套寒暄,没有冗长解释,杨书记快速分组后,大家立即前往各个楼栋进行入户摸排。
“大年三十接到新型冠状病毒防疫工作后,我们就停休返岗了,这两天一直在挨家挨户敲门,排查登记返京人员、常住户和租户的情况。3号楼上面那些楼层我昨天已经统计了,今天咱们从十四层开始往下。”
社区居干张超边走边介绍工作内容,她的左手拿着入户信息排查登记表,右手提着袋子,里边放着防疫宣传材料《团结湖街道致各地来(返)京朋友的一封信》和《团结湖街道致本地居民的一封信》,以及胶带和剪刀。
“大爷,打扰您了,我们是居委会的,现在在进行疫情防控信息摸排工作。您不用开门,通过小门回答我几个问题就行。春节期间您有没有离开过北京?……好勒!您近期少出门,勤通风,注意防护,有什么困难给我们居委会打电话!”张超一边向住户了解情况,一边详细记录,一边宣传防疫知识,叮嘱做好防护。
“下沉社区的近一个月,我参与了社区卡口处测量体温、登记外地来京人员情况、居住(租住)人员情况摸排登记、防控宣传、辖区商铺摸排等等一系列的工作,可以说是千头万绪。工作中遇到不理解、冷言冷语,但大家都耐心劝解。我坚信,只要我们万众一心,终将会取得这场战“疫”的最终胜利!”区侨联党支部宣传委员谢宾说。
“在下沉社区的过程中,同志们深深地感到,社区的工作看似简单、细碎,要做好、让大家都满意并不容易。社区工作是做群众工作的主战场,在一个社区当中工作、生活的群众、居民各种各样,千差万别,需要在社区工作的同志不仅要懂政策、会宣传,更重要的是得懂人情事故、知生活冷暖,不仅要热心、耐心,还得知心、暖心,要让社区群众配合的工作得让社区群众能够真正了解和理解,才会有响应和行动。我想,群众工作做好了,社区居民认同了,基层党建工作就真正落地生根,这场战争就能打好、打赢!”朝阳区侨联党支部书记、主席曾旭说。
随着返京人员流动高峰的到来,疫情防控工作也到了吃紧阶段。社区严格实施封闭管理,返京人员必须居家或集中观察14天,这就要求居民出门、进门都必须出示出入证。一开始,不少居民认为小区没有疫情,没有必要采取这么严格的措施,检查出入证和测量体温时不耐烦、不配合。因此,看似简单的“门卫”工作实则考验着大家的专业素养和心性涵养。
区侨联办公室主任、区侨联党支部组织委员兼纪检委员张璐对此深有体会,她多次值守后,总结了一套经验:“首先要业务过硬,对当前的疫情防控知识和政策了然于胸;第二要态度谦和有耐心,居民的不理解和冲动行为时有发生,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应急处理能力;第三要眼明手快,小区出入口人流车流量大,如果不全神贯注,容易发生漏洞。”她说,“疫情当下,作为下沉社区的党员,看似要在全新的岗位上开展陌生的工作,但是实质上都是为群众服务。来到一二条社区,我们路多走了一些、与居民更亲近了一些,工作时间长了一些,但是每天却被一二条社区内的一点一滴感动着。”
社区封闭式管理后,严格禁止外卖及快递人员等社会人员进入小区,很多居民反馈影响了正常生活。为了防止疫情输入,既要严格管控,又要满足居民的合理生活需求,这就要求大家开展工作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用人文关怀灵活应对。
“如果维修、搬家等服务人员需要进社区,让他们进行访客信息登记后打电话给住户,让住户拿着出入证来接,不要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需求。”社区居委会崔主任收到一位居民搬家咨询后,立刻调整社会人员管理策略,并对每一个入口值守点逐一交待。
2月10日下午,一二条社区接到陈女士来电求助。“我现在独自在家休养,不能出去拿快递,你们可否帮我一下?”接到陈女士电话,一二条社区居干张萌、张超二话没说赶往小区出入口,及时将陈女士购买的生活用品放到了她的家门口。
“下沉一线,就意味着我是社区的一员,俯下身来服从社区指挥,自觉主动向基层一线党员看齐,把投身防控疫情第一线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试金石,用实际行动展示侨联干部队伍的责任担当。”区侨联党支部党员杨粤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