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海角隔不开海外侨胞的赤子之心,万水千山斩不断血浓于水的同胞之情。
1月25日年初一浙江省侨联发出《关于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捐赠款物的倡议书》以来,旅居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广大浙江海外侨胞自发组织起来,以各种方式和渠道伸出援手,助力家乡抗击疫情。
1月31日,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在省侨联报送的《情牵四海,全球联动 浙江侨胞全力以赴支援抗击疫情一线》的工作汇报上作出批示,充分肯定了海内外侨胞连日来为抗击疫情所作出的积极贡献,称其为“情谊可嘉,大爱无疆!”向侨胞爱心支援抗击疫情表示家乡谢意!并指示一定要珍惜和用好捐款捐物。
受到车俊书记的鼓励和肯定后,侨界备受鼓舞,极大的提振了精气神,广大侨胞特别感动,大家纷纷表示要与祖国人民同呼吸、与家乡父老乡亲共命运,弘扬浙江“三个地”的精神,再接再厉,为驰援家乡打好防控阻击战发动全球侨力量,做好坚强后援!
截至2月18日,浙江侨胞已累计捐款18607.79万元,捐赠价值13722.65万元的医用物资,合计捐资捐赠32330.44万元。(其中,医用外科口罩548万个,医用级N95口罩44万个,医用防护服19万件。)
近日,浙江省副省长高兴夫在省侨联报送的《侨心向党 共克时艰 浙江省侨联全力以赴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工作汇报上又作出批示,充分肯定了省侨联在应急医用物资组织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感谢海内外侨胞!同时也希望在当前医用物资仍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大家能进一步加力,多渠道贡献。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2020年的这一粒灰尘落到海内外浙江人头顶的时候,却惊讶的发现,他们以惊人的凝聚力,以一颗中国心,以一群人的力量,共同扛起了这座山。
美国、俄罗斯、英国、日本、肯尼亚、喀麦隆、韩国、印度、越南、柬埔寨、孟加拉……
即使身在大洋彼岸,但浙江海外侨胞们却仍然时刻心系祖国,拥有一颗中国心!
横跨一个又一个时区,贯穿一个又一个24小时,参与的组织和个人难以尽数,感人细节难以尽录。
祖国母亲你别急,
孩子们带着救援物资回来了
2月2日,瑞典籍海宁人曹海嘉,在瑞典、德国等地采购了40箱物资送给家乡。
超市没货,他就去药店买,为了买到口罩,他走遍了大街小巷。终于在2月4日,曹海嘉的物资安全抵达海宁。
2月5日,一位温州90后华人,匿名从迪拜捐赠20吨医疗物资回国,捐赠给浙一医院等三家医疗机构。
为了这批价值200万的物资,国内承运的2位卡车司机,连开24小时,终于在凌晨三点抵达浙江。除了上厕所、吃方便面,一路不停歇。
司机宋师傅说,车上都是救命的东西,自己耽误一秒,医护人员就多一份危险。
虽然他们只身在外,但是他们时时刻刻关注国内的疫情。
虽然他们不能亲临疫区,但是他们却竭尽全力,贡献自己的一己之力。
他们大声地像祖国表白:“祖国母亲您别急,孩儿带着救援物资回来了。”
大爱!
不关乎年龄,更超越国界
疫情发生后,海外侨胞跑药店、找工厂、跨境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个个口罩、一副副手套、一套套防护服,点点滴滴,都是心意。
这其中,不关乎年龄,更超越国界,大家都是攒着一股劲,千方百计支持中国、支持湖北的疫情防控努力。
赵珺延和舅舅
一放寒假,赵珺延就被常年身居海外的舅舅邀请去雅加达度假。刚到没几天,就传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事,他们家乡温州很快成了重灾区。
华侨舅舅游和洲闻知此事,第一时间组织员工抢购口罩,紧急搜集岛内医用口罩。两天后,首批15000个口罩“整装待发”。
当游和洲急需让人将物资运送回国时,他们碰到了难题:因为运费极其昂贵,最好是有人坐飞机带回国内,但面对此时疫情形势严峻的中国,当地无人愿意担此重任。
这时,年仅15岁的赵珺延毅然请战。
作为一名优秀的“口罩搬运工”,赵珺延撕去口罩包装以减少占地面积,15000个口罩被硬生生地挤入5个24寸行李箱!5个行李箱是这个小男孩所能承受的最大运输力量了。
赵珺延从印尼带回的口罩。
而后他独自一人踏上返乡的航班!这也是印尼飞往中国的最后一架航班了。
15岁就上演了一出“千里走单骑”的他说,我们只是做了作为普通中国人应该做的事。
雅典中文学校的师生们得知国内疫情的严峻形势后,纷纷捐款
2欧、5欧、10欧……在雅典中文学校的募捐活动,孩子们用一双双稚嫩的小手将自己的零花钱投入募捐箱。
“你把20欧捐了,这50分够用吗?”老师问。女孩子眨眨眼说:“20欧我平时用不到,在学校买一个芝麻圈,50分还用不完呢!”
“老师,这50欧是我圣诞节唱圣诞歌挣的”
“老师,这是我的2欧元,我可以下星期再买面包吃”……
而迪拜的嘟嘟小朋友,今年6岁,在募捐活动中,他把自己的压岁钱捐了出来。当时老师问他是否舍得,嘟嘟立马回答“舍得”,因为“有国才有家”。
这样的案例还有许多许多,他们或在意大利、在以色列、在巴拿马、在印度尼西亚、在埃及、在波兰……
他们是简单而又可爱的中华儿女!
故园千里隔,休戚总相关
面对持续发酵的疫情,除了个人在拼尽全力外,散落世界各地的浙籍侨团、侨界寝食难安、牵心挂肚 、到处奔走。
人肉驮队,蚂蚁搬家……从募集物资到跨洋对接,海外华人纷纷发力,千方百计地突破各种障碍运送物资回国。
你们闯烽火,我们备粮草
2月14日,一位不愿留名的浙江侨界爱心人士汇来了500万元,定向捐赠给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第二医院、邵逸夫医院和浙江省人民医院,专项用于奖励慰问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
“病毒是阴性的,爱是阳性的。爱的力量终会战胜病毒。”这位爱心人士前些日已捐赠过100万元用于防疫物资采购,他说,“白衣天使也是我们最小的娃、手心的肉,希望他们好好保护身体,保护好自己”。
2月14日,这位爱心人士还给医护人员送上了温馨的粉色玫瑰,表达了最诚挚的祝福。
俄罗斯浙江商会邓惠燕和周月敏在微信朋友圈看到浙江驻鄂医院缺少医用物资后,立即联系省侨联,希望将刚刚采购到的15000个3M口罩和168套防护服,捐助给在湖北的浙江白衣战士们。
澳门苏浙沪同乡会副会长高继胜代表同乡会则向4家医院捐赠了30000双一次性医用手套、4100 副医用护目镜;几家侨商企业代表希望为前线“作战”的浙江援鄂医疗队备好粮草,捐赠了价值近500万元的绿盛牛肉干、百草味坚果、立钻铁皮枫斗颗粒等的爱心物资。
于是,2月17日,一个简短但浓情的“浙江侨界‘致敬逆行 感恩天使’暨澳门苏浙沪同乡会捐赠仪式”在杭州举行,仪式过后,这一批防护物资和生活物资就会送到湖北一线的“逆行者”手中。
浙籍侨胞是最具有家国情怀、侠义之气的群体,他们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但是他们始终都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母亲。
欧洲华商会会长傅旭敏个人捐赠20000只口罩,并发动荷兰青田同乡会捐赠口罩4万只,捐赠给在武汉抗疫前线的浙江医疗队。
为了尽快把紧缺物资运到中国国内,由俄罗斯浙江商会邓恵燕和周月敏捐赠的244箱医用物资由留学生和旅行团帮助下闪送回国,驰援温州等防疫物资紧缺的城市。
这样的侨团在世界各地还有很多,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城市都有。无论出人、出资、出物、出策,都是爱心,是暖流。
这样的故事,我们讲过不少
21天,捐资捐物3个多亿!侨浙有爱,战“疫”有力!
华侨捐赠物资杭州机场卸货。李晨韵 摄
再苦再累再多委屈,他们每一个人都会告诉你:“这都是所有在外侨胞的共同努力,我只是做了一点微不足道的事情。”
包机战“疫” ,跨越欧亚
如何在最短时间内筹措到紧缺医护物资,并将急需物资运回国内、运到湖北疫区是海外侨胞们在这个春节里的共同思索。
一场跨越欧亚的接力赛,让我们看到了海内外浙籍华侨华人身上那些最闪亮最耀眼的人性光芒。
“欧洲的朋友们,如果因为飞机停飞的原因,可以把捐灾的货品送到荷兰阿姆斯特丹或者西班牙,我们有货机包机带回来!免费!”一则消息让浙籍侨商群里瞬间沸腾,求助信息纷至沓来。
大疫当前争分夺秒。2月3日,一则浙江省归国华侨联合会联系货运包机直飞国内寻求抗疫捐赠物资的通知,将众多欧洲华侨华人凝聚在一起。
2月5日,首架货机从西班牙马德里(CA1026次航班)出发,飞机上载满了口罩、护目镜、防护服、消毒液等疫情急需物资,总计18个托盘,约5吨,371336件。
2月10日,第二批捐赠物资从葡萄牙里斯本(JD0403次航班)出发,机上共装载了38个托盘5.5吨,124507件捐赠物资。
2月12日,第三架货机从比利时烈日(3V815次航班)出发,46个托盘,10余吨,641367件捐赠物资到达萧山机场。
2月13日,第四架货机再次从葡萄牙里斯本(JD0430次航班)出发,机上载送捐赠物资64个托盘,近20吨,797077件。
同日,第五批捐赠物资搭乘温州包机,由比利时布鲁塞尔起飞,送达捐赠物资25个托盘,近7.4吨,755922件。
爱心接力赛一场接着一场,辉煌的战果,背后是每一颗澎湃激昂的心和日夜兼程的身影。
疫情发生后,海内外浙籍侨胞万众一心、全球驰援,踊跃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心系祖国,大爱无疆”是海外赤子的奋勇担当。
自疫情发生以来,日日变化,每一条消息都牵动海外华人的心,无数的人为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中国加油,越来越多的人行动起来,这一场爱心接力,还在进行中!
这是一张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刷屏的照片上,防疫物资的贴纸上印有“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这些物资就是多个华侨华人以及中国的机构、企业携手募集而来。
血脉相连,大爱无疆。这也是全球“爱心接力”中华侨华人共同的心意。
向无论身在何处默默付出的你们,致敬。
来源:浙江侨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