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处于关键时期。连日来,江门市侨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以及省委、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提高政治站位、狠抓工作落实、加强宣传引导,团结凝聚侨界的力量,多措并举推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一)建立专班,疫情防控部署有力。一是市侨联高度重视措施落实,建立“四个一”应急处置机制(一把手负总责、组建一套专班、制定一个工作方案、统一一个口径),设立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组、海外采购和募捐组、宣传信息组等3个工作组,强化防控措施、强化责任落实,统筹开展好防控疫情各项工作;二是安排部署不放松,严格落实应急值守制度。领导带头、党员带头,坚守岗位,加强值班值守。要求机关全体工作人员提高政治站位,增强疫情防控的紧迫性和责任感,密切注意疫情变化和侨界动态,及时报告最新情况,确保遇有紧急情况能及时上报处理;三是搭建全市侨联系统工作平台,明确各级侨联责任领导和联络人员,形成上下联动、沟通及时、信息通畅、反应迅速的应急工作联动机制。
(二)行动扎实,疫情防控措施有力。一是做好本单位重点防控人员的观察报告工作。对“五类人员”开展排查登记和观察(尤其是父母、子女、配偶等亲属在近期到过湖北省,或与湖北省人员接触过的人员);二是做好本机关单位疫情防控工作。对办公楼等开放区域要落实通风消毒、测量体温、控制人流、张贴防控标识等必要措施,及时排查统计干部职工的身体状况、接触群体等情况。严控无关人员进出,送快递、快餐人员不得进入本单位内部办公场所;三是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侨界人文社区“网格式”管理,协助范罗岗社区做好疫情防控宣传、登记排查工作,主要了解居民一个月内家庭人员是否有外出、是否14日内来自疫源地(湖北)、是否14日内亲密接触有疫情隐患的人等情况。截至2月6日上午,通过电话排查登记了303户社区居民。全市社区“侨胞之家”的归侨侨眷、“侨二代”志愿者在一线开展疫情、防范注意事项宣讲,配合社区开展地毯式排查、为居民测量体温等,真正体现了党有号召,“侨”有行动。
(三)内外合力,疫情防控落实有力。市侨联积极发挥联系海内外侨胞的优势,向五邑籍海外侨胞和全市归侨侨眷发出倡议,通过海外侨团、社团联系,多途径、多渠道争取用于抗击疫情的医用口罩、防护衣等医疗物资,支持一线医务人员和救护人群抗击疫情。并积极联系海外侨胞和侨团协助我市采购有关医疗物资。截至2月7日,市侨联发动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100多名海内外侨胞和侨资企业捐款577.1万元人民币,各市、区侨联共发动捐款124.58万元人民币。捐赠了N95口罩、医用一次性口罩、防护服、护目镜、测温枪、酒精洗手液等物资一大批,捐赠物资价值274.05万元人民币。海外侨胞协助采购9132型号N95口罩一批。同时,在市财政局、中国银行江门分行支持协助下,市侨联开设捐款支付新渠道“中银智慧付”,方便海内外侨胞捐赠爱心善款,做好我市防控疫情防治物资保障工作。
(四)群策群力,疫情防控联动有力。市侨联是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物资保障组成员单位,注重加强与物资保障组及相关单位密切沟通与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全市疫情防控工作。为使海外筹集的应急物资快速运回国内,市侨联协调江门海关、市侨务局、市红十会、市慈善会等,商议制定了《江门市疫情防控物资进口内部工作指南》、《江门市接收海外疫情防控捐赠物资工作流程图》。推动江门海关开通疫情防控物资快速通关专门受理窗口和绿色通道,第一时间为相关物资办理通关手续,对进口救援物资实施快速验放。同时,针对海外特别是中南美洲国家捐赠的物资难以运送回国难的问题,积极向上级侨联反映侨胞诉求以及上报信息,中国侨联正在协调商务部等妥善解决。
(五)加强宣传,疫情防控引导有力。一是加强疫情防控工作正面舆论的宣传引导,指导侨界群众配合党和政府统一领导和指挥,党有号召、侨有行动,充分发挥侨界的作用,热情支持疫情防控工作,努力形成海内外侨心向祖国、共同打赢疫情防控战的浓厚氛围。在市侨联微信公众号、微信工作群、网站、LED电子屏上发布有关疫情防治、防控的知识手册、宣传视频,让侨联干部和侨界群众及时了解疫情的最新状况,掌握党和国家为应对疫情所做出的重大决策,学会如何做好个人防护,不信谣,不传谣;
二是加强与新闻媒体合作,及时做好侨联疫情防控工作宣传报道,特别是外侨胞捐赠感人故事,截至2月8日,市侨联在各类媒介发布疫情防控信息报道20多篇,有力动员侨界力量支持防控工作。此外,建立与各市区侨联、“侨胞之家”场所的疫情信息联络机制,通过电话、微信等途径指导各场所做好预防措施,要求各级侨联每天报送情况。
(江门市侨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