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一线的侨界干部、侨界人士和志愿者们,向你们致敬!
社区是一个城市的基础细胞,楼道更是城市的一个微型细胞,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中,偌大的上海,正是有了包括基层侨联干部、侨界人士在内的众多社区志愿者们默默无闻地付出,才能有序开展地毯式的排查,绣花针式的精细防控,这也正是我们抗击疫情的最强“免疫力”。
在杨浦,殷行街道侨联秘书长戴阿姨用活“微信群”,打好疫情阻击战。她在群里不停嘱咐离沪人员,在外地要做好防护工作,回小区后一定要第一时间报告居委会,做好居家隔离,并详细了解离沪人员的所在区域、外地的行踪、回沪时间等,甚至连居民乘坐往返列车班次戴阿姨都精准掌握。就这样一个小小微信群,将远在浙江、山东、河南的居民信息迅速精准汇总。新江湾城街道侨联秘书长余凤婷从2月3号起她已连续两天不顾寒冷坐在户外,每天接待居民200多人。长白新村街道侨界志愿者张步云在“侨之家”负责人的陪同下,把自己创作的几幅书画作品送到图们居委。
在虹口,虹口区侨联委员、嘉兴路街道榆兰居委会书记王红梅,自防控工作开始至今没有休息过一天。她带领全体居委干部和社区志愿者一起制定辖区防控方案,挨家挨户开展重点来沪人员情况排摸。对于部分不配合居家隔离的外地来沪人员,王红梅与社区民警一道对他们进行说服教育,经过耐心劝导,得到了居民的理解和信任。广中路街道侨联志愿者、社工宋正宏,自1月28日起回到岗位,每天穿行于所在社区的各个居民点和公共场所,上门排摸重点地区来沪人员的居家隔离情况,并向社区居民告知防控措施,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凉城新村街道早期归侨、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张瑾宜,为了打消市民对前往医院看病可能引发交叉感染的顾虑,在“微医app”上开通了自助在线问诊服务,以近80岁的高龄通过网络为患者提供帮助,确保疫情防控期间所在科室接诊工作不间断。
在长宁,江苏街道侨联主席陈嘉晔带头向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捐助了第一笔款项。远在新西兰的詹老师也托辗转拜托国内的老师帮忙转汇了爱心款。虹桥街道侨联副主席、原长宁区侨联常委方耀民大力支持社区防疫战,不但提供商务楼大堂作为居民预约口罩登记点,还亲自当起志愿者,保持定时消毒。街道侨联副主席饶青、区侨联委员郁真致为光华医院送去了防护物资。
在奉贤,金汇镇侨联主席阮妙桂主动关心高龄空巢侨眷,承担起为4户居家隔离人员代购日常用品的重任。金汇镇新侨驿站副站长、上海贤佑农业合作社社长陈登峰为金汇镇镇政府捐赠一次性雨衣和手套各2000件。
侨,在行动!爱,在继续……
来源:上海侨联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