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居民社区、在交通卡口、在“网上侨胞之家”,疫情严防严控的每处阵地上,都有党旗在高高飘扬。冲在前、作表率、勇奉献,当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号角响起,苏州各级侨联的党员先锋们义无反顾披上战衣,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他们志愿出列、坚守一线!
不打烊的“群主”
“叮咚”“叮咚”……手机微信提示音此起彼伏,电话铃声刚落下又再响起,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苏州市侨联联络部副部长宋雪峰的手机就时常处于“临爆”状态。
侨胞有所呼,侨联必有应。为保障疫情防控期间的海内外信息畅通,1月25日起,宋雪峰陆续组建了多个微信工作群,专门对接侨界医疗物资和爱心款项的筹集捐赠。一面通过网络积极发出倡议,与江苏省华侨公益基金会等紧密对接,一面为海外侨界爱心力量介绍捐赠渠道、跟踪反馈信息、协调突发状况,他这个“群主”的办公由此在“世界时间”里反复切换:白天对表北京时间,前半夜关注欧洲时间,后半夜则转入美洲时间……
响应无延时、服务不打烊,回报他这份坚守的,是一笔又一笔侨界爱心捐赠的妥善落地。最近,随着江苏援鄂医疗队的出征,宋雪峰又忙着为入驻武汉江夏的江苏医疗专家们与海外爱心侨团建立对接,以实现更有针对性的高标准医用物资捐赠采购。为此,他又建了个新群,群名很提气:武汉加油!江夏加油!
朋友圈里的“眼镜哥”
“抗击新冠应急志愿者:眼镜哥,地点:G15W1盛泽主线卡口,时间:2月3日23:10……”这条微信朋友圈的配图中,一位身穿白色防护衣、佩戴防护帽和口罩的工作人员正在仔细为一辆私家车司机测量体温,全副武装下,只有那副黑框眼镜成了他的“标志”。
这位在深夜值守的党员志愿者“眼镜哥”,正是吴江区侨联办公室主任张白玉,也是一名曾经的人民警察。17年前,作为北京预备警力的一员,他曾和同学们一起留守北京,时刻准备支援抗击非典一线。今天,面对新冠疫情,强烈的使命感让他再次选择做一名疫情中的逆行者。
在交通卡口当志愿者,需要拦下过往车辆,询问车上人员信息并测量体温,看起来是很简单的工作。可当带上口罩手套、穿上防护服,行动变得艰难,一切不再轻松。眼镜一直会被水蒸气蒙住,跟人交流需要大声喊,双手因为经常用酒精消毒而干燥皲裂,还有午夜和凌晨时候的寒冷,不停走动后酸胀的双腿和僵直的腰……
张白玉负责值守的夜班段要到次日凌晨1点才结束,尽管辛苦,他却很坦然,他想着:“我们一定要漂漂亮亮地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社区防疫的“守护者”
每天连续工作12小时,对所负责社区的来往车辆进行询问盘查,对不属于本社区的车辆、人员耐心劝返150百余人次,粘贴通行证3500余张,检查测量体温6000余人次,对外地返苏人员进行详细核查登记212人次,上岗第二天,吴中区侨联办公室副主任曹瑕群带领的4人党员先锋服务队已是“战果累累”。
脱下军装从事侨联工作的他,在疫情面前,再现了军人的严谨与党员的担当。作为组长,曹瑕群带头摸排社区情况,梳理防控风险漏洞,优化一线工作流程,发现不当行为立即给予提醒纠正。
同样深入社区一线的,还有吴中区木渎镇侨联秘书长赵雪清、木渎镇侨务干事邱承成。疫情发生后,他们放弃与家人团聚,主动报名加入了社区抗疫志愿者队伍。在小区门口定岗值守,为来往居民测量体温,张贴发放防控宣传资料,对重点地区人员做好登记跟踪……寒风中,从太阳升起到路灯亮起,他们一丝不苟地坚守着岗位。
瞧!社区居民们送来了矿泉水,道出一声声“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 在大家伙儿眼里,这些共产党员就是身边最可靠的“守护者”。
冲在一线、沉到基层、守护在群众身边,侨联党员们正用行动传递着先锋能量!
来源:苏州市侨联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