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发生后,上海侨青总会积极行动起来,尽己所能在海外“揽货”,想尽办法畅通物流通道,助力疫情防控第一线。
争分夺秒,终于赶上最后一个航班
从除夕夜开始,侨青总会会长郑好的微信上陆续拉了十多个海外物资采购群:韩国、日本、泰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巴基斯坦……紧急联系当地华侨华人,采购防疫物资运回国内。1月29日初五,副会长杨炀处传来好消息:一位回国过春节的印尼华侨可以联系到雅加达一家韩资企业,它是3M公司在印尼的代工厂。
“必须要拿下这批货。”侨青总会下了决心。货源紧张,只有钱到对方账户,上海这边才能安心。这就碰到一个技术问题:囿于有关规定,侨青总会募集的善款在节假日不能直接跨境汇给对方。在向海外华人“求援”后,一位旅居新加坡的华侨出钱购买这批口罩,再以捐物的形式支持国内抗疫工作。2月3日一早,这笔钱汇入印尼工厂账户。万事俱备,只等生产完毕,装箱空运回上海即可。郑好甚至已经做好计划,再订20万只口罩。
也是3日那天,传来了雅加达与上海间航班2月5日停航的消息,这彻底打乱了侨青总会的计划。虽然决定加到50万只,但郑好心里也没有底:印尼工厂能赶出另外20万只吗?那仅剩的几个航班有没有足够的舱位?只要一个环节跟不上,一切都前功尽弃。赶紧与东航协商。没费多少工夫,对方爽快地答应留出2月4日最后一班雅加达飞上海航班的足够舱位,并且愿意免费承运。“在国外航空公司纷纷停飞的时候,我们的企业真是太给力。”负责这次海外联络的侨青总会副秘书长邱伊尼感慨,无论是国有的东航,还是民营的吉祥与春秋,在政策、技术、安全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尽最大力量把医疗物资运回国。
得知上海要加量的决定后,谭先生再去跟韩国老板商量,对方把其他订单都停了下来,连轴转生产这批物资。3日傍晚,50万只口罩赶工完成,只是因为外包装来不及供应,口罩被4000只一大包地装箱。忙了一整夜后,50万只、167箱、总价10万美元(约合75万人民币)的一次性医用口罩,静静躺在当地仓库中。4日白天运往雅加达国际机场,通过当晚23时45分的东航飞机,5日早晨7时许抵达上海。
按照计划,这批物资会运往上海的瑞金医院、仁济医院、新华医院、华山医院、崇明区红十字会、虹口区疾控中心以及温州、南通等地,部分物资还将直发武汉,供奋战在金银潭医院与武汉三院第一线的上海医疗队员使用。
“有人说老一代华人华侨爱国爱乡,我们新侨对祖国同样是一腔热血。”看到167箱口罩经过绿色通道顺利入境,郑好总算有了点空闲时间:“无论是靠‘人肉’背回几千或几万个口罩,还是这样50万只的大单,不论多少,都是我们新侨的心意。不管身处海外还是国内,我们的心永远与祖国在一起。”
无缝对接,东方航空功不可没
2月4日,来自上海市侨联青年总会的徐亮、刘军和杨炀,和市侨联的志愿者们一大早赶到浦东国际机场,提取了来自俄罗斯的第一批20多箱用于抗疫一线的护目镜等医护物资。侨青总会会长郑好、执行副会长徐亮和副会长刘军共同采购捐赠了4000多个护目镜。
由于疫情日趋严重,各大国际航司纷纷停飞减班,如何将海外侨胞募集的防疫物资运回国内,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重大难题。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了解到海外物资运输渠道受阻的信息后,迅速行动,有关部门、驻外机构及机组人员密切配合,克服重重困难,将4000多个护目镜打包成70个纸箱,使这批物资顺利运抵上海,打通了一条海外防疫物资空运回国的“爱心通道”。
大家在机场清点、分拣、贴标,办理了海关手续,转运了部分物资直接发往武汉、温州、云南各一线救治医院,于下午将其中一部分物资送达了上海华山医院和交大医学院。后台志愿者们看到现场发来的实时照片,无不为此场景喜极而泣,这是侨青总会的志愿者队伍为使这批物资顺利到达忙活了数日,背后付出了很多人共同努力之后而获得的辛劳成果。
看着目前各医院最短缺的护目镜顺利抵达,徐亮在微信朋友圈留言:感谢东方航空的大力支持、郑好会长和刘军会长的无私奉献以及市侨联各级领导24小时不间断与国内外协调与沟通,劳心劳力,感恩有你们!
侨,在行动!爱,在继续……
来源:上海侨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