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侨刊乡讯
【华人经济】突破与创新:2008 年经济危机后 西班牙华人企业的发展策略
2019年11月29日14:13  来源:中国侨联

作者:王子刚,男,巴塞罗那自治大学跨文化研究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西班牙语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西班牙中国移民、经济和企业研究。

本文选自《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9年第3期(注释略)。论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以动态视角探讨了西班牙华人企业的发展历程及其在2008年经济危机后采取的发展策略。

一、问题缘起与前人研究

西班牙是中国新移民的主要移居国之一。从1978 年中国改革开放开始,大量中国移民涌入西班牙。据西班牙官方统计,截至2017 年底,该国在册华人总数为211,198 人,是西班牙第一大亚洲移民群体,占该国移民总数的4%。除了长期以来不断增长的族裔数量之外,这一群体的创业能力与经济活动也为西班牙社会所关注。尤其是在经济危机之后,中国移民数量依然逆势增加,经济活动保持活跃,这一现象引人探究。

整体而言,对于西班牙中国移民经济的发展和现状,相关研究已有不少,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探讨。西班牙的华金·贝尔特兰(Joaquín Beltrán)教授是西班牙中国移民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他主要研究了经济危机之前中国移民在西班牙的经济活动特点,涉及行业与跨国联系,从移民自身因素以及环境因素探讨了西班牙华人高创业率的现象,回顾了华人移民在西班牙长达一个多世纪的经济发展,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中国人移民西班牙的历史脉络与现状。阿美利亚·萨伊兹(Amelia Sáiz)教授的研究同样集中于该领域,她主要从性别角度探讨了华人女企业家在族裔经济中的角色和发展。马德里的格拉迪斯·涅托(Gladys Nieto)教授则从社会学角度探讨了西班牙华人社会中有关企业家的形象。在国内,该领域的研究专家李明欢教授主要对西班牙华人的社会、经济、职业和产业构成进行了探讨,她同样注意到西班牙华人中高比例的“老板”率,并对2008 年后这一比率的持续增加进行了初步研究。吴恙分析了包括族裔经济在内的西班牙中国移民现状。其他学者如楼项飞比较了西班牙和中国的企业环境差异;陈肖英研究了西班牙华人经济分化的现状和跨国主义发展。杨猛、刘柳等人的研究和报道则较为微观,侧重于西班牙华人企业家生态圈的发展。西班牙华人研究者如麻卓民、张甲林等早期移民更是以亲历者的角度记录了华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

虽然相关文献涉及西班牙中国移民的多个方面,但需要指出的是,现有研究在深入探讨华人企业家在西班牙的发展策略及其动因方面依然有所不足,多数研究仅将西班牙华商作为欧洲华人的一部分来进行研究,或仅将移民经济作为社会研究的一部分加以探讨,因此涉及深度有限,未能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西班牙华人族裔经济虽然发展时间较短,但增长迅速,特色鲜明,尤其在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西班牙社会和经济环境发生了剧变,对中国移民企业家在西发展的策略产生了较大影响,宏观层面的体现便是族裔经济多方向、差异化的发展现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2015—2018为期三年在西班牙对华人社群的田野调查以及对25位在西华人企业家的深度访谈,力图以动态视角更加完整和全面地探讨西班牙华人企业的发展历程及其在2008年经济危机后采取的发展策略。

二、西班牙华人移民企业发展历史

对移民企业在西班牙的发展回顾有利于我们更系统地了解整个西班牙华人族裔经济,并对2008年后西班牙环境变迁与企业发展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在此之前,华金·贝尔特兰、麻卓民、李明欢等对西班牙华人移民历史从社会学和人类学角度已经做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并将其划分为不同阶段,在此不多赘述。本文从企业和经济视角出发,基于前人研究,将西班牙华人移民企业发展历程根据历史时期及行业特点进行重新梳理,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萌芽阶段:15 世纪—20世纪

中国人与西班牙的商业活动最早可追溯到15 世纪。从那时起,中国商人已经是欧洲、非洲和亚洲之间的欧洲殖民者建立的商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571 年,西班牙在马尼拉建立了贸易堡垒,当时,在那里已经生活着大约150 名中国福建籍商人,西班牙殖民者需要通过他们来与明朝进行贸易往来。因此,马尼拉港成为西班牙帝国和明朝之间贸易的重要枢纽。也正是从那时起,由厦门—马尼拉—阿卡普尔科—西班牙组成的太平洋贸易航线,即“太平洋丝绸之路”正式形成。1585 年,三位中国商人通过这条航线经菲律宾和墨西哥抵达西班牙,成为最早的在西华商。这些贸易路线的建立是之后中国人移民欧洲的关键。

(二)早期阶段:20 世纪初— 20 世纪50 年代

1893 年,青田人作为先锋打开了法国巴黎的移民大门,青田石的雕刻和贩卖便是这些移民赖以生存的经济来源。20 世纪30 年代左右,巴黎青田石市场饱和,一批青田人被迫南下西班牙谋生,成为西班牙第一批中国创业者。他们的行业集中于流动摊贩,主要商品依然是青田石手工制品,如石刻项链或饰品等,一旦存货用完,他们便会在当地购买原材料进行简单加工后贩卖。这些首批创业者并没有长期定居西班牙的打算,主要是想尽可能地谋取商业利益,随后回中国购买土地成为地主。这一中国移民企业家的早期阶段随着1936 年西班牙内战的爆发而终结,并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都再无大规模的商业活动。

(三)中餐业的兴起与繁荣:20 世纪50 年代— 90 年代中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前往西班牙的移民流重新活跃起来,并在这一时期出现了新的商业模式——中餐馆。根据华金·贝尔特兰的研究,中餐业于1958 年出现在马德里和巴塞罗那,这标志着中国在西创业者的经营模式发生了彻底改变:即从流动摊贩转变为固定经营模式。随着国际旅游的兴起,1970 年左右,早期在欧洲北部经营中餐厅的中国移民开始来到西班牙开设分店,促进了西班牙中餐业的发展。1973 年中西建交之后,通向西班牙的移民之门进一步敞开,更多移民持合法签证抵达西班牙,其中,大多数在当地中餐馆当学徒一段时间之后便开设自己的中餐厅。1978 年西班牙国王访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餐在西班牙的普及,而与此同时,中餐厅提供的低廉的套餐价格和西班牙民众周末在外就餐的习惯共同推进了这一时期该行业的繁荣。1990 年,中餐业在西班牙发展达到顶峰,几乎所有“老板”都选择了中餐厅进行创业。

(四)移民企业的早期多元化发展:20 世纪90 年代末— 2007 年

在繁荣之后,过快的发展和过低的行业壁垒使得中餐业同质化严重,市场出现严重饱和,单位利润下降明显,而此时又正逢1994 年欧洲的经济衰退以及20 世纪90 年代开始抵达西班牙的中国移民浪潮(见图1),在西华商被迫进行新的创业选择。

整体来看,这一时期华人创业者选择了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向。一是在传统行业继续发展。以餐饮业为例,面对饱和的市场,创业者在这一时期选择经营新的餐饮种类,如韩餐、日餐等;或者选择了新价格定位,如更加便宜和实惠的Wok(中餐自助)。二是脱离传统行业,扩展新领域,开发蓝海市场。其中代表性的行业有贸易进出口、建筑行业、纺织行业、批发零售行业以及服务行业等。随着西班牙经济的复苏,欧元对人民币的持续走高以及华人企业差异化发展的成功,西班牙中国移民经济再次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一时期在西华人企业虽然出现了多样化发展,但仍处于早期阶段,受制于移民本身的教育程度,无论是哪一种发展模式都尚未摆脱低“门槛”的特征,新兴行业也大多为劳动密集型。整体来看,华人企业依旧呈现出“行业高度集中,资金高度分散”的特点。缺乏足够的进入壁垒使得新的蓝海市场很快再次沦为红海市场,这也为2008年后西班牙华人企业的大规模二次转型发展埋下了伏笔。

三、2008 年经济危机后的环境变化

西班牙经济危机的爆发可以看作是西班牙华人移民企业发展的分水岭,环境的变化作为主要因素为移民企业的转型发展再次施加了有力的“推动与拉动”作用。这一时期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环境恶化

2008 年的金融危机对西班牙影响巨大,整个国家经济进入负增长阶段,几年之间,西班牙迅速跌出全球十大经济体行列(见图2)。

2008 — 2014 年,西班牙民众购买力下降9.2%,失业率从2006 年的8.26% 一度达到2012 年的25.77%。恶化的经济形势不仅影响了西班牙本国民众的日常生活,也对当地的移民群体产生了明显影响:2012 —2013 年,西班牙经历了近17 年以来首次的移民数量负增长,约31 万人离开西班牙返回母国或前往第三国家谋生。

对于中国移民企业来说,受影响最为严重的便是两大传统族裔经济支柱产业:餐饮业和零售业。在产品服务同质化严重、市场高度饱和的环境下,商品价格便成为这些低进入壁垒产业的核心竞争因素,而汇率则对其利润有着重要影响。然而,随着欧元兑人民币持续走低以及企业间愈演愈烈的价格战,传统经济产业的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不少曾经利润丰厚的店面变得入不敷出。劳动密集型行业同样备受打击,如建筑施工企业、纺织工厂等。这些华人产业往往依赖西班牙社会的需求,但在整个西班牙社会需求低迷的环境下,这些企业难以维系人工成本,大量企业被迫削减规模或解散。西班牙华人企业家们必须寻求新的发展和改变以应对这一新形势。

(二)社会矛盾凸显

随着经济危机的不断加深,西班牙社会在寻找其原因和解决办法的同时,也将矛头对准了中国移民企业家。有关刻板偏见、无端臆测和指责屡见不鲜,之前隐藏的社会矛盾在经济危机下不断显露。“西班牙经济危机是中国经济入侵的结果”“中国人正在用低劣的百元店占领我们的市场”“中国企业不交税”等是西班牙企业家和民众对于中国移民企业家常见的指责和猜测。而在有些情况下,这些指责甚至是冲突还会以更加直观的方式显现出来。如,笔者在2017 年9 月于西班牙马拉加市的田野调查中发现这样的案例:西班牙人的一家小型百货超市倒闭,店主将原因归咎于中国百元店将其顾客抢走,并在自家的店门上贴出告示标明:“如果你在中国百元店买东西那你就别来这里买了,我们关张都是因为你们的错,西班牙人也需要吃饭,我丢了工作,失去了家,我也有儿子要养活!别再让中国人开店了!真的够了!”而几日后,一位中国商人给予了回击,另一张告示贴在了这张纸的下方,内容为:“要怪就怪你自己不知道如何经营生意,你应该面对你没有竞争力的事实——一个中国人。”

除了西班牙民众和企业家外,西班牙政府的一系列针对华人移民企业家的执法行动同样让中国企业家们深陷舆论漩涡。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2012 年的“帝王行动”。在此次行动中,西班牙知名华商被捕,检方指控以其为首的犯罪团伙涉嫌走私中国货物,4年内共洗黑钱12 亿欧元。经当地媒体报道后,西班牙社会上下哗然,客观上使得之前社会上流传的谣言和臆测坐实,这使华人企业家在西班牙的社会形象受到重创。此后,一系列针对华商的经济犯罪调查行动时有发生,并呈日益频繁之势,密集的传统行业成为打击重点(见表1)。

与前一阶段相比,中国移民企业受到了更多来自社会的压力和政府的监督,新的社会环境要求中国移民企业进行规范化经营并寻传统产业内外的新发展,以改善其在西班牙的经营状态。

(三)新型移民群体形成

2007 年,西班牙在册中国移民数量突破10 万。持续增加的移民数量一方面带来了传统行业难以吸收的过剩劳动力,进而促进了小微个体企业的诞生,如咖啡馆和酒吧;另一方面,也使一些有别于早期移民的新的群体的数量得以增加,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中国留学生群体(见图3)。

从图3 可以看出,这一群体的数量在10 年时间里增长了11 倍多,在中国移民总数中的比例从2005 年的不足1% 提高到2016 年的4%。这一群体与早期移民的最大区别在于,他们具备更高的文化程度、语言能力、信息储备和专业能力,这使他们可以胜任更复杂的工作,拥有进入较高壁垒行业的资本。与其类似的还有移民新生代的成长,2008 年后正值其毕业参加工作之际,他们无论在知识储备、专业知识还是文化语言上都远高于其父辈。这些新群体的出现和扩大为西班牙华人企业的发展和转型提供了客观基础和新的机会。

四、新环境下华人企业的纵横发展

通过田野调查和案例研究,笔者发现,2008 年之后,在上述新环境的作用下,“纵向创新发展”和“横向突破发展”成为西班牙华商的两种发展模式。前者指的是在同一行业多维度的纵深发展,通过在经营和管理模式上创新来达到区别于同一行业传统企业的目的;而后者则指的是通过跳出竞争激烈和缺乏进入壁垒的传统市场,在产业维度上进行突破,探索较高壁垒市场寻求差异化从而规避现有以及将来可能存在的竞争风险。

虽然在经济危机之前,西班牙华商已初步展现了这两种发展模式,但2008 年后,这两种发展模式变得更加深入和广泛,企业的差异化手段和方式也更加多元。下面结合田野调查的结果具体分析和探讨两种发展模式的成因。

(一)深入传统行业的纵向创新发展

从整体来看,纵向创新发展普遍存在于西班牙华商的经济活动之中,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尚未具备足够的跨行业发展所需的物质和社会资本,离开传统行业无论对于早期企业家还是对于新企业家来说都意味着较大的风险和较多的不确定因素。因此,在商业模式、策略、企业管理上的调整和创新便为其提供了较低风险的差异化措施。通过对25 位西班牙华人移民企业家的深度访谈和田野调查,可以将2008 年后西班牙中国移民企业家所展现的纵向创新发展归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经营规模扩大

具体来讲,扩大经营规模指的是通过增加营业面积来达到增加营业收入目的一种发展策略。尽管这并非一种新的发展方式,但在这一时期却格外突出。该策略主要表现为两个方式:一是扩大单一店面。通过购买或租用邻近的商铺来增加同一店面的面积,在保持有利的区位优势和维持现有管理成本的同时,更多的面积有利于增强商品的多样性和增加吸纳客户的数量。与经济危机前相比,不少传统行业店面面积已扩大了2~15 倍,甚至出现了上万平米的“超级百元店”。究其原因,不难发现,西班牙经济危机导致的地产泡沫破裂成为这一发展策略的有力推手,华商可以用远低于经济危机前的投入进行店铺扩张。二是开设分店。与2008 年前不同,这一时期开设分店的主要目的由之前的积极占领市场变成了回避区域竞争和获取战略资源,如华人旅行社开始在西班牙邻国旅游热点开设分店,与相关当地公司签署独家合作协议,抢占战略资源。在经营模式上,连锁化经营和加盟制的出现展现了该发展策略从“单打独斗”到“齐心合力”的新特征。注重品牌建设,服务产品标准化的新型移民企业开始出现。这一时期分店在地理跨度上的不断扩展,一方面归功于信息科技的发展使远程管理变为可能,另一方面则归功于新型移民的不断增多使专业管理人员经营取代传统分店依托于血缘亲属网络经营成为可能。

2. 产品的优化和升级

如果说扩大经营规模是从构架上对现有企业进行发展,那么产品的优化和升级则是西班牙华人企业内部“灵魂”的发展。2008 年后,面对复杂的经济环境,传统行业的华人企业家开始思考如何在产品上进行调整,从内而外地做到企业差异化。这些调整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产品多样化。许多企业家注意到了市场需求的变化。虽然西班牙整体市场低迷,需求总量下降,但新型移民群体的需求总量却在不断提升,这一群体有着较强的购买力、更多的消费需求和产品要求,因此,不少华人企业根据市场变化开发了更加多样化的产品。如,旅行社针对中国留学生和移民新生代的需求和特点推出了周末旅游、极限项目体验、低价一日游等项目。二是产品优化。与迎合新需求的产品多样化不同,进行产品优化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优化现有产品的质量和价格来进一步巩固和深入现有市场,在维持现有顾客忠诚度的同时吸收潜在的新顾客。如,在零售业,大型百元店的出现便是产品价格优化的体现,通过规模进货,同一种产品的售价可以比一般百元店低5%~15%。价格的降低并不意味着产品质量的下降,很多时候恰恰是产品成本优化的体现。又如餐饮业将传统的中午套餐(Menú)进行结构调整,将咖啡和甜点作为可选项目,让价格变得十分有竞争力。中国移民企业家同样在产品的质量上进行了优化,零售业“精品百元店”的诞生便是成功的范例。这种百元店的兴起源于TIGER、HEMA 和ALEHOP 这样的“本土百元店”的出现,这些店铺同样提供众多的商品但质量和设计明显优于中国的百元店,受到西班牙消费者的喜爱。受其启发,华人的“精品百元店”应运而生,在产品质量和店内装潢上都优于普通百元店。

3. 运营方式不断创新

运营方式的创新和改变广泛存在于经济危机后的传统族裔产业中,并对企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运营方式这一概念涉及方面较为宽泛,整体来看可以将其发展归纳为下述四点:一是微信的使用。2011 年微信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在西华商的经营模式。在推广上,传统的当地华人纸媒广告几乎被微信端取代,朋友圈和公众号使得顾客和商家的沟通更加及时和紧密。可以说,经济危机后华人群体内部不断扩大的需求推动了微信在西班牙华人企业运营中的应用,而微信的使用又促进了西班牙华人群体内部商业信息的沟通和内部经济的发展。二是战略合作。经济危机中,华商普遍意识到,个体经营的竞争力是有限的,在传统产业中战略合作成为企业运营发展的新方向。西班牙华商间的战略合作主要有行业内合作和跨行业合作两种模式。行业内合作的形式主要是由同一产业链上的不同企业形成的利益共同体,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优化企业成本结构,提高经营效率,增强竞争力。其中,有代表性的如,某华商在马德里创办的日式餐饮连锁,通过与另一家专营冷冻食品的华人企业深度合作组成集团,从而拥有从生产、冷链运输到最终销售的完整产业链。跨行业合作的形式体现在由不同行业的华人企业组成的利益共同体上,这种跨行业集团的经营模式通过整合不同领域的资源不仅可以满足某一客户群体的不同需求,还可以有效缓解经济环境对某单一产业造成的冲击,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存能力。有代表性的是巴塞罗那某集团,由华人保险公司、教育公司、旅行社和投资咨询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为中国投资者提供了更全面的服务,多行业的结构也让其在经济波动中有着稳定的生存能力。三是人力使用。与经济危机前相比,西班牙中国移民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始摆脱单一的族裔亲友网络来源。经济危机中西班牙的高失业率使雇佣本地劳工成了更为经济和可行的办法,在个别案例中,西班牙员工甚至占到了整体员工数量的50%。高素质移民雇员是另一种新凸显的劳动力,这些员工主要被安排在需要较高职业技能和语言能力的岗位上,如网站维护、公众号管理、客户服务等。四是跨国化和全球化。经济危机中部分传统行业的移民企业家并没有将目光局限于西班牙之内,而是参与经济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进行发展,如,素有中国Zara 之称的Mulaya 品牌,其设计和生产并不局限于西班牙和中国,而华人化妆品牌MiiN 主推的化妆品则采购于韩国。

(二)脱离传统的横向突破发展

与上述的纵向创新发展不同,在新的经济环境之下,高素质移民和已具有足够社会资源的早期移民将目光瞄准了较高进入壁垒市场。这些市场对于企业家所具有的资本有着较高的要求,这些资本往往是多样化的,如资金、社会关系、专业技能等。进入这些市场有利于摆脱传统族裔市场内的过度竞争,同时,较高的壁垒也保证了这些商业模式较难被模仿,从而将在较长的时间里保持稳定。2008 年后,许多企业进入了西班牙华人之前较少或没有尝试的新行业,为族裔经济带来了新元素。通过采访与调查,笔者发现,西班牙华人企业的横向突破发展主要延伸至以下领域。

1. 族裔服务行业

这些行业的主要客户群体是华人本身。早在上一阶段末期,随着中国移民数量的增加,群体内部需求的扩张,一些初期的针对个体需求的服务行业开始出现,如影楼、代书楼、美容美发等。然而,2008 年后,族裔服务行业的扩张除针对个体新需求之外还展现了瞄准华人移民企业需求的特点,较有代表性的领域包括:一是保险行业。经济危机下西班牙社会福利的削减为私人医疗保险创造了新的市场,但由于语言问题华人移民在医疗上始终存在不便,基于这一不断显现的需求缺口,2015年由高素质移民创办的熊猫保险依托西班牙第二大保险公司FIACT 推出了相关产品并受到欢迎。在企业保险上,同样存在类似需求,西班牙移民企业家注意到这一市场而成立了FIDELIDADE 保险公司西班牙分部,推出了针对华人企业的产品并组织了中西双语客服团队。二是能源供应。2012年,创办者注意到西班牙电力公司收费不合理、交流困难等问题越发凸显,进而创办了西班牙第一家华人能源公司Lumisa,推出了更适合华人企业的收费方式和个性化服务,较西班牙供电商节省15%~20% 费用。公司雇用留学生提供中文客服,并有微信公众号保持信息更新。三是信息技术支持。基于移民企业的纵向创新发展、网页建设、公众号前后端开发、网站维护等技术型服务需求增长迅速,直接促进了技术支持型企业的出现,这些企业多由留学生或相关领域的高素质移民创办。

2. 教育行业

西班牙华人经济中,与教育有关的行业依据教育对象整体可分为两类:一是以二代移民为目标群体的华文教育。西班牙的华文教育早在20 世纪90 年代便已出现,但受制于师资和学生数量,发展较为缓慢。2008 年后,这一领域发展迅速,直观体现在学校数量增加、办学规模扩大(见表2)。

以巴塞罗那为例,近年来,新的华文学校不断出现,成立较早、规模最大的孔子学府现已拥有学生2500 余人,分校5 所,师资近百名,是2008 年时的数倍之多。究其原因,2008 年后,主观上,移民父母“学习不如开店”的想法得到了改善,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让移民父母更加重视华文教育;客观上,移民总量的增加也带来了适龄青少年群体数量的增长。同时,2008 年后留学生的大批到来则为华文教育行业提供了充足的教师队伍,在这些学校中留学生教师的比例可以达到60% 以上。二是以中国留学生为目标群体的留学行业。自2007 年中西学历互认以来,西班牙因其较低的学费和生活费、宽松的入学条件和较优的教育成为中国学生留学的新目的地,围绕着这一群体的产业也随之兴起,西班牙有关留学服务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这些企业多由曾经的留学生创办,主要为新学生提供申请学校、办理证件等服务。

3. 电信企业

与前述行业相比,电信企业的行业进入壁垒更高,经营也更为复杂,不仅因其对于初始资本的要求较高,更是因其对企业家社会资源的要求较高。西班牙第一家华人电信企业成立于2008 年,企业家通过早期的资本积累和长期以来在西班牙社会积累的社会资源,与西班牙本地电信商达成长期合作,使用其线路独立经营,开发了针对西班牙华人市场的产品和服务,便宜实惠的跨国通话和中文服务很快就在西班牙华人市场取得了成功。之后几年,该企业继续优化发展,产品服务更加贴合华人需求,并聘请高素质移民担任高管,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随着移民群体的扩大、跨国联系的增多,网络的迅速发展催生了2015 年另一家华人电信企业的诞生。创业者同样通过在西班牙社会的长期资源积累与知名电信商沃达丰达成合作并推出针对华人群体的产品。笔者在调查中发现,这些新领域的华人创业者都属于传统行业的佼佼者,他们虽然受教育层次不高,但往往语言优秀,在西班牙社会中有着广泛的人脉和关系网,这成为其进入由西班牙企业主导产业的关键因素,而高层次移民的增加则为这一产业的经营提供了客观基础。

4. 投资行业

从2010 年开始,大批中国投资者的到来催生和推动了这一行业的发展。经济危机后的西班牙不仅迎来了中国跨国企业的战略投资,中国个人投资者同样增长迅速。基于这一跨国资本流动的涌现,在西华商开始向这一领域发展。这一行业主要包括三类:一是地产投资。经济危机后“投资换居留”的黄金签证的出现使得西班牙地产投资成为中国个人投资者青睐的项目之一。拥有较多西班牙社会资源和跨国资源的传统行业华商开始成立地产投资公司,为中国投资者提供地产信息咨询,购买及移民手续办理的一条龙服务。二是投资咨询公司。与地产投资不同,这一类型的公司并不局限于某一具体领域,而是为中国投资人提供多种投资可能和项目,并充当西班牙企业与中国投资人之间的中间人。这些咨询企业的创办者往往是高素质移民,对于西班牙社会十分了解,有着较为广泛的人脉网络。三是投资孵化器。投资孵化器是一种崭新的华人投资企业形式,有代表性的如2017 年创办的I-iN 中西产业孵化器,这一孵化器由西班牙华商与留学生共同创办,目的是为留学生优秀创业项目提供资金和社会资源孵化帮助,结合新老华人优势共同开发新的商业领域和商业模式。

五、结论

本文分析和探讨了2008 年经济危机以来西班牙中国移民企业的新发展策略和发展形势,剧变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为中国移民企业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华人企业家具有较强的应变和发展能力,能够发现新的机会并结合自身优势资源和实际情况对企业进行调整,在经营理念、组织架构、人员雇佣方面,西班牙中国企业家展现出了与时俱进的特点,他们突破传统族裔经济的发展并在经营模式上创新,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不拘一格地将新兴事物融入经营管理之中。而从供需整体来看,经济危机后,西班牙社会总需求相对疲软,而华人族裔群体内部需求更为有活力,企业的纵向创新和横向突破发展都出现以供给内部需求为主的倾向(见图4)。

族裔群体内部经济的发展降低了其对西班牙社会的依赖性,使得在经济波动中中国移民经济的稳定性得以提高,这也是为何在经济危机环境下西班牙中国移民企业数量依然稳中有升的原因之一。

虽然西班牙华人企业的历史远不及英语地区和东南亚等传统移民目的地悠久,但其发展迅速,形式多样,极为活跃,是较为年轻的族裔经济体,对于它的研究将为移民经济学提供重要的动态研究素材,也会为研究其他年轻族裔群体经济提供新的参考。

(责编:蒋琪、徐玉涵)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