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咪,快点啊!”刚刚通过检票口,两个四五岁的小朋友就牵起妈妈的手,飞快地跑进剧场。在他们身边,一些头发花白的阿公阿嬷,尽管步履已经蹒跚,也一样脚步不停,急急奔走。几天来这样熟悉的场面已在高雄、埔里、苗栗一次次地出现。由于今年“亲情中华·欢聚台湾”文艺演出的主办方采用了团体发票、自由入座的形式,为了能抢到观看的最佳位置,观众们常常在演出开始前一个多小时就在剧场外排起长龙,耐心等候。检票后更加快步伐,踊跃入场。
11月11日,由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以下简称“中国侨联”)、台湾中国青年大陆研究文教基金会、台湾中华侨联总会联合主办的“亲情中华·欢聚台湾”大型文艺演出在苗栗县文化观光局中正堂演艺厅正式登场。和热情的观众们坐在一起的还有本次艺术团的团长、中国侨联文化交流部副部长邢砚庄以及苗栗县副县长邓桂菊、台湾中国青年大陆研究文教基金会苗栗县副主任委员古镇清、苗栗县文化观光局局长林彦甫、县劳工及青年发展处副处长涂荣辉等。
“大家好!欢迎大家!”当主持人走到台前,用刚学的客家话问候台下的观众时,迎来了一片热情的笑声掌声。今晚的“亲情中华·欢聚台湾”大型文艺演出就是这样欢快的气氛中拉开了序幕。虽然已是第四次来到苗栗,但为了让观众看到更多更精彩的文艺演出节目,今年的晚会以“欢乐和美好,亲情和乡情”为主题,为苗栗近千名乡亲们带来了一台集歌舞、戏曲、魔术、杂技、民乐曲演奏等多种艺术门类为一体,展现中华大地万千风貌的精彩文艺演出。
从新疆民歌《一杯美酒》到马头琴独奏《草原月夜》,不同的民族特色在婉转歌声、悠扬乐曲中徐徐展现;从安徽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中“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的经典唱段到江苏民歌《茉莉花》中“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的齐声唱响,熟悉的旋律就在耳畔飘扬;从具有陕北特色的《节日欢歌》中演员们配戴的腰鼓红盖头到表现山东沂蒙风光的舞蹈《谁不说俺家乡好》里女孩子手中穿梭飞舞的绸扇,一幕幕火红的生活场景就在眼前。一对青年舞者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乐声中演绎着千古不朽的爱情名篇,几个豪迈的蒙古族汉子伴着《鸿雁》辽远的乐声遥想远方的家乡,一群优雅的蓝色精灵在《冰凌舞》中轻盈地跳跃舞动。而最能把演出推向高潮的莫过于魔术和杂技表演。观众们刚刚被《飞花点翠》中不断飞舞的纸牌弄得眼花缭乱,转眼又在杂技《圆之梦——溜冰》的高速滑动旋转中频频发出惊叹。这是一台跨越地域时间,将古典与现代、传统与创新交汇融合的文艺演出,也是一台两岸同胞水乳交融,情意相通的亲情互动。
“妹娃儿要过河,哪个来推我嘛?”每当来自煤矿文工团的青年歌唱演员陈丽媛唱到湖北民歌《龙船调》这句经典的唱词时,“我来推你嘛”,台下总有热烈的应和和欢快的笑语。“台湾的观众们太热情了!”陈丽媛不止一次发出这样的感叹。演出结束后,全体观众起立鼓掌,伴随着终场曲舞动的双手却许久都不愿落下。“很少能看到这样国家级、高水准的演出,虽然来时有些辛苦,但一切都值得!”这是一位下班后就着急着赶来的观众发出的感慨。“虽然演出的内容每年不同,但一年比一年精彩,水准一年比一年高!”这是一位伴着“亲情中华”走过七年文化之旅的老朋友给予的高度评价。“希望'亲情中华'可以增进两岸实现更多的互动,加强我们彼此间的了解互信”,这是一位曾带领台湾学生赴大陆参加“亲情中华”夏令营的老师发出的感慨。“希望'亲情中华'成为鹊桥,让我们一年一相见,情谊长相牵”,这是一位为了“亲情中华”艺术团顺利走进台湾积极奔走的朋友带来的真挚祝愿。
七年间,“亲情中华·欢聚台湾”文艺演出在台湾中国青年大陆研究文教基金会、台湾中华侨联总会等团体和热心人士的帮助下,从无到有,日臻成熟完善。海峡两岸文脉相通,情意相连。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和平发展的道路上,是血浓于水的同胞亲情让大家相遇相识、相知相惜。是如歌似酒的纯朴乡情让我们不惧风雨、脚步不停。在海峡两岸主办方的共同推动下,“亲情中华·欢聚台湾”文艺演出一次次走进台湾,一年比一年办得更好。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像“亲情中华·欢聚台湾”这样的文化活动走进美丽的宝岛,两岸同胞的文化交流不会停、不会断、更不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