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品牌活动>>寻根之旅
十里珠楼卷幔看,最是乡愁道不完
2019年“寻根之旅”夏令营—江苏扬州营结营
2019年08月13日13:49  来源:中国侨联

7月11日,2019年“寻根之旅”夏令营—江苏扬州营开营,来自美国、加拿大、比利时、西班牙、阿联酋等国的华裔青少年和领队老师们欢聚扬州,开启中国寻根之旅。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在扬州”,扬州美,美在精、美在巧,美在淮扬文化的骨子里。本次夏令营,扬州侨联以运河为引,以乡愁为续,为大家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营员们通过学习、参观、互动、体验,感受祖(籍)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江南文化的绰约风姿。

故园,小城里的扬州记忆

烟花三月是扬州,十里珠楼是扬州,二十四桥亦是扬州。在这里,一座精美的园林,一条悠长的老街,一所百年的名校,一件稀世的文物,一片碧波的湖水,都是扬州风韵。

扬州悠,悠在历史岁月里。在西汉墓葬汉陵苑,广陵国的悠久与遥远将孩子们带回到两千五百年前的西汉时代。在扬州中学,优美的校园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树人堂里的一幅幅老照片在为孩子们讲述着百年来这里的故事。走出树人堂,扬州市双博馆正等待着他们的到来。作为雕版印刷术的发源地,一件件关于雕版的文物勾起了孩子们的兴趣,那一排排抄写整齐的雕版似乎在向营员们讲述着印刻在典籍里的中华文明。

扬州美,美在园林湖畔间。扬州依水而生,古代大运河的兴起带动了扬州的繁华,也带来了扬州的精致。瘦西湖、个园、和园、东关街……一墙一瓦,一亭一阁,一山一石,一竹一木,一桌一椅,都写着“精致”二字。夏无止尽,绿树成荫,伴随阵阵蝉鸣,营员们开始古城寻根之旅。个园里,竹韵阵阵,四季假山错落别致,清雅之间瞥见古代盐商的生活之趣;何园中,荷花映日,复道回廊,绕廊赏景,步移景异间回味《何氏家训》里的民族印记;瘦西湖畔,长堤春柳,小桥交叠,山水相映,秀丽多姿间窥见昔日风采;东关街上,市井繁华,商号不绝,从古至今,从今溯古,见证扬州文化与城市演变。

扬州慢,声声慢,慢在古刹钟罄的悠长里。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在千年古寺大明寺里,听钟声余音绕梁,寻鉴真六渡日本,看香火烟气袅袅,时光在这里慢慢静下来,又随营员们的思绪慢慢飘远。文化的魅力,传播的动力,一点点在孩子们的心里扎根。

新城,发展中的扬州印象

烟雨朦胧,水墨古城,是扬州印象;科技创新,现代智慧,同样是扬州面貌。7月13日上午,营员们走进扬州生态科技新城,登上新万福大桥,遥看城区景致,领略生态之美。万福大桥横跨大运河的廖家沟段,模仿园林景廊设计,是国内也是世界上首座双层自锚式悬索塔楼景观桥。在“未来之城”展示馆中,大家欣赏了馆中的高科技制作,体验了扬州未来城市的智慧生活。从时光机到自行车模拟环岛生态自驾游,从智慧家庭到智慧学习,处处都有惊喜等待着大家发现,兴奋之情不断地浮现在眼角眉梢,惊讶之声充溢着展馆的每个角落。

唇间,回荡着的扬州滋味

在扬州,吃是一件精致而美好的事,代表着扬州人的生活态度。干丝、汤包、各种点心……丰富多彩的扬州美食总是吸引着人们的味蕾。扬州的早茶是扬州人享受生活的典型代表,“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一道“早茶宴”,从冷热碟,到细点,再到茶水,十几道依次而上,将急匆匆的早饭变成了慢悠悠的茶点,一天的美好,便在这一碟一碗中开始。7月16日,营员们特意起了个大早,来到扬州百年老店冶春园,品尝扬州特色早茶,文思豆腐羹、扬州蒸饺、蟹黄汤包、翡翠烧卖、五丁包子……每一样都让小营员们口水直流。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于身处异乡的小营员们而言,仅仅吃一次是不够的,会做更为重要。这不,实际体验的机会来了。吃过早茶,四位营员代表有幸进入后厨操作间,学习扬州包子制作,其他营员隔窗相望,欣赏点心制作过程!当淮扬菜大师刀起丝落表演文思豆腐的制作时,大家都被师傅们精妙的刀工所折服。

除了“冶春园”后厨的初体验,小营员们还来到中餐繁荣基地——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观赏淮扬菜制作,感受包饺乐趣,开启美食探索之旅。

淮扬菜是中国传统四大菜系之一,发源于扬州,分为“红案”菜品和“白案”点心,素有“东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之美誉。从大煮干丝、扬州炒饭、松鼠桂鱼等经典红案菜肴到“白案”点心蒸饺,和面、揉面、发面、醒面、进料、捏制……每一步营员们都全神贯注。美食上桌,精美的“月牙饺”“四喜饺”和“鸳鸯饺”,特色的淮扬菜品,看着自己亲手制作出来的食物,营员们一个个欢欣雀跃,兴奋不已。

指尖,传承中的非遗技艺

非遗,是民族的血脉,是维系民族情感的纽带。雕版印刷、剪纸、玉器、漆器、刺绣、堆锦、修脚术、古琴、古筝,等数十种“非遗”在扬州传承、发展,焕发新生。7月14日,营员们齐聚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扬州486非遗集聚区,品鉴扬州非遗文化。中国结体验,在学与做,看与玩之间,感受传统工艺的华美,践行东方手作的优雅,寻味中华文明的底蕴。团圆、亲密、温馨、真、善、美,一个个美好的愿望,化作一根根丝线缠进小小的中国结里,交融交织。通草花小试牛刀,“先把毛巾盖住通草片,再根据小纸片剪出花瓣形状,然后再塑形,左后粘花瓣……”老师循循善诱地讲解着,营员们耐心细致地制作着,工匠精神在繁花中一点点流露。扇面绘制,灯笼制作,在笔尖插上想象的翅膀,中西合璧,古今交汇,一朵朵夏日荷花、一幅幅小鸟栖息的画面,一个个卡通形象就这样“跃然扇面”,给炎热的夏令营带来了一丝清凉。扬州剪纸,一个“喜”字,一个“春”字,祥和美好,为这个夏天和这座城市增添一份甜美。

仪间,音容里的文明传递

礼仪之大谓之夏,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崇礼尚文。文明不仅仅写在书本里,更记录在举手投足间。7月13日,营员们步入扬州中学进行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学习。三个礼仪小故事带动起大家的兴趣,图文并茂的讲解,从中国礼仪的起源、发展到礼仪社交的细节,都在老师的讲述中传递到大家的心里。

穿上汉服,行走在瘦西湖,根便扎在了这里;吟诵着古文经典篇目,营员们穿越盛唐,在诗歌中体会思乡、离别之情,品悟积极向上的人生道理,在聆听吟唱中体会唐诗之美!说节日、猜灯谜、穿针引线,是古人之乐,亦是今日之趣。

式起,动静间的刚柔之美

“依于人,游于艺。”扬州是音乐的故乡,南腔北调、曲艺精粹在这里交织,形成特有的扬州韵味。“君子之座,必是左琴右书”,当营员们化身为“琴君子”,“藏一床古琴,享一生唯美”,吟唱光阴和岁月,琴中之道与为人之本便随老师一曲广陵散悠然涤荡。扬剧历史悠久,音乐曲牌众多,是扬州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唱、念、做,一招一式皆存文化印记,《打神告庙》《天女散花》《武戏:扈家庄》,经典曲目,久听不腻,令大家陶醉不已。杖头木偶“刚柔相济”“细腻传神”,一场关于“表演机关”的探寻让木偶这一门古老的地方传统艺术深深地印刻在营员们的心中。

音乐有声,舞动有形。武术是民族精神形的化身,历代沉淀,传而不绝。中华民族尚礼、习武,在武术中找寻安魂守魄的民族精神。站定、抱拳、弹踢,一个个动作,动出了千百年来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

如果说武术是阳刚之美,那八段锦则代表着扬州的至柔之美。一套八段锦,一段舒缓乐,老师们动作舒展优美,如锦缎般优美、柔顺;营员们认真模仿,一招一式,行云流水,千百年的中医养生文化伴着气息的起起伏伏,如水般流淌、向下,静静传递、传承。

心间,时光里的难忘今朝

时间飞逝,转眼到了和这段“寻根之旅”说再见的时间。7月18日,扬州营举行了闭营仪式,恰巧这天也是比利时营员龙龙十八岁的生日,扬州市侨联工作人员与带队老师们特意为他筹备了一个生日晚会。龙龙酷爱摄影,于是,伴着“Happy birthday to you,Happy birthday to you…”的歌声和8天来集锦剪辑的视频,龙龙的笑和全体朋友们的祝福在这一刻定格,温馨美好。

8天的学习、参观、体验,来自美国、加拿大、比利时等地的百名海外华裔青少年们,品尝扬州早茶,漫步东关街、畅游瘦西湖、访览个园、参观扬州博物馆,欣赏扬州新地标及生态科技新城新貌,体验传统文化与非遗技艺……在看与听之间,寻找龙的传人应有的记忆。

联谊联欢活动中,尾声一曲《相亲相爱》令人动容。这里是故乡,这里有灵魂的寄居,岁月悠长,惟愿故园恒在,今朝常现,儿女常归,根延不绝。

(责编:皮博、蒋琪)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