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品牌活动>>寻根之旅
丝竹清韵 奏江南雅律
“寻根之旅”夏令营无锡营圆满收官
2019年08月08日16:22  来源:中国侨联

2019年“寻根之旅”夏令营—江苏无锡营第一期及第二期,分别于7月18日与8月1日顺利闭幕,这两场为期10天的文化之旅由中国侨联主办,江苏省侨联、无锡市侨联、江阴市侨联、江阴市天华艺术学校承办。200多位来自法国、西班牙、瑞士、英国、瑞典等国家的华裔青少年齐聚江阴,抚丝竹清韵,奏江南雅律。

钟灵毓秀诗情地 龙马精神现代城

大江之阴,鱼米之乡。江阴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几何中心,是宜工宜商宜居宜游的滨江港口城市和交通枢纽城市。在这里,夏令营的孩子们可以看到传统与现代文明的交融,体会到中国在数千年文脉传承与高速发展碰撞中展现的蓬勃生命力。

无锡素以山水秀美而被誉为“太湖明珠”。站在素有“太湖第一名胜”之称的鼋头渚边,面对着烟波浩渺、无边无垠的湖面,营员们感受着“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的美景。“金山冉冉波涛雨,锡水泯泯草木春”,这里的诗情画意和历史痕迹展现了迷人的江南风光。漫步其中,营员徐晨潇感慨“虽无缘樱花盛开之际,但天然形成的龟型半岛也让我们深深震撼。”惠山古镇已有3500年左右的历史,聚集了100多处以明清祠堂花园、会馆、会所为主体的古建筑群落,华孝子祠、尤文简公祠、寄畅园等坐落其中,又因一口冷泉收获“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的美誉。法中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领队陈明红用质朴的诗句表达着对惠山古镇的喜爱,“江南水乡惠古镇,二泉映月美太湖。”

2016年6月20日,在法兰克福世界超级计算机大会上,“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系统登顶榜单之首,被吉尼斯记录评为“世界上运算最快的计算机“。滴答一声,“神威·太湖之光”就能计算十亿亿次,它1分钟的计算能力,相当于全球72亿人同时用计算器不间断计算32年。

这台四次蝉联世界榜首的超级计算机就坐落于无锡。夏令营的孩子们不仅参观了神秘“神威·太湖之光”的真身,而且通过影片与讲解员的讲解,了解超级计算机在基础科研和工业领域的主要用途。大家纷纷为中国日益增长的科技实力以及综合国力而感到自豪。即使在闭营后,营员方乃桂仍清晰地记得,“神威·太湖之光竟然安装了40960个中国自主研发的众核处理器!“

除了庞大的超级计算机,一块小小的钢铁里也蕴藏着满满的学问。无锡年钢铁产量1378.94万吨,是中国名列前茅的“钢铁之城“。参观代表企业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时,营员们了解到钢铁生产中有趣细节和中国钢铁行业现代化建设成就。而在参观海澜集团打造的飞马水城时,营员们不仅通过各类陶马、彩马、欧洲马车等艺术品认识了40余种名贵马种,而且认识到,从马耕时代的崛起到浴血战场的荣光,生生不息的龙马精神也是中国轻工业打破国际市场技术壁垒的文化象征。

诗画奇韵流芳 国乐磬音萦耳

每一个汉字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背后都是一段文化。如字谜,既是中国人元宵节最常玩的游戏,也是汉字多样性最好的体现。“七十二小时——晶,皇帝的新装——袭。”国学课上,营员们兴致勃勃地通过说文解字,解读汉字的魅力。另一个体现汉字之美的莫过于书法,中国书法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提笔、敛气、下笔,夏令营中一场别开生面的书法教学,让海外华裔青少年们一笔一划勾勒出“中国梦”的轮廓。常与书法作伴的扇面画,讲究在特定空间范围中安排画面,精思巧构,展示技法,以此创造出富有魅力的形象和意境。在老师的点拨下,有的营员晕染出颗颗饱满的葡萄,有的营员绘出粉嫩可爱的桃子果盘。这些亲手书写和绘制的作品,让古老的中华文化具象化为可感可知的对象,给青少年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为了让华裔青少年近距离感受中国民乐的魅力,天华艺校还为营员们举办了专场音乐会。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夜深沉》、《良宵》、《赛马》、《苏堤漫步》等经典民乐曲目深深吸引了营员们。动人的琵琶,清远的音律,诉尽幽思缱绻。纤纤指尖跃然,悠悠天籁之音尤绕梁不绝。

传统民乐浑然大和,自在曼妙,而音乐会后的“中国弹拨乐赏析”教学,为小营员们揭开中国民族乐器的“神秘面纱”。 二胡, 一根琴杆顶天立地,两根琴弦连接东西,在阴阳的融合中演绎着天地的绝唱。古筝被誉为是群声之祖、万乐之师,轻柔而典雅的旋律,华丽而委婉的音符,蕴含千年文化内涵。中阮是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中较为独特的一支,琴筝共体,既有古筝的音色,兼具古琴的技法,仿佛留下一片无边的清夜,萧疏间令人顿感心怡。扬琴与钢琴同宗,缓奏时如山泉流响,急奏时如水银泻地,明亮富有颗粒感的音色,听来犹如滚珠落玉盘一般清脆悦耳。课程最后,孩子们在传统民乐的伴奏下,合唱了圣诞歌曲《铃儿响叮当》,中西音乐的独特融合,让青春在弦音的律动下低回不已,燃烧的激情在悠扬旋律间静静徜徉。

习服章礼仪 传华夏文明

“中国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独华言之缺,独夏谓之残,两者缺一不可相得益彰。衣冠上国、礼仪之邦,始称华夏。”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正所谓“礼仪之大谓之夏”。在无锡营第二期的课堂上,海外华裔青少年们有幸接受了一次生动的“中国礼仪课”。

首先,老师详细讲解礼的缘起和前世今生。餐桌礼仪,待客之道,拜访致礼等,中国礼仪渗透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如茶礼,营员们学会观其色,闻其香,品其味,体会“半盏淳茶方寸润,修德养性净心灵”的茶道文化。礼仪展示有多种方式,欢快的舞步却是一种能让人耳目一新的方式。通过手语舞“礼”,老师带领青少年们感受着礼仪精神的传承,让营员们成为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新使者。

幽幽千年,熠熠华服,服饰同样是展示华夏礼仪的重要部分。紧接其后的汉服饰文化课上,营员们得见中国历朝的典型服饰。如曲裾,是汉代女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交领右衽,续任钩边,通身紧窄,长可曳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不露足。在课上,华裔青少们兴奋而好奇地换上了各式各样的中华传统服饰,李太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华美,纳兰容若“一片亭亭空凝伫,趁西风,霓裳徧舞”的婉转,白居易“风吹仙袂飘摇举,犹似霓裳羽衣曲”的飘然尽显其中。

手指上的风趣 舌尖上的文化

在十天的活动中,除了国学、民乐等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体验与品鉴,主办方还组织了趣味运动会,让营员们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

筷子夹弹珠、四人五足、穿针引线、球球快递……趣味运动会一开始,操场便成为了欢乐的海洋。有的小队在四人五足接力赛练习时东倒西歪;有的孩子筷子使用不熟练,让弹珠在盘子里叮当作响。但不管结果如何,身旁的观众总是热情似火、掌声雷动。营员王冰钰骄傲的说:“即使我们班的营员年龄都很小,但他们都毫不示弱。就这样,在五个项目中我们班荣获了四个项目的第一名。”

在中国,“吃”可真是一件大事。为了让营员们吃得习惯、吃得好,主办者花了不少心思。美食也是舌尖上的中国文化,使传统文化可观赏、可品尝、可记忆。江阴人在传统节日和各种喜事时,都会选择包馄饨来庆祝。在夏令营接近尾声时,营员们还学会了亲手包馄饨。一碗热乎乎的馄饨,让营员们对中国传统习俗的理解更深,让"家"的概念深深烙印在心里。

五湖四海的华裔青少年们汇聚在无锡,留下了短暂而美好的十日经历。有的营员刚来时还有些不适应,分别时却感到别样的乐趣。营员叶婧怡说:“所有的营员在一起,就像是一个温情的大家庭。”营员李旭然说:“现在我己经会用二胡拉歌曲《小星星》;会用葫芦丝、古筝演奏《龙的传人》。我真的好激动、好兴奋啊!”而更多的孩子,则在夏令营中留下独特的回忆,找回自己的血液中的中华情怀。

不仅营员与营员之间,而且领队与领队之间也建立起友谊的桥梁。来自荷兰爱丁堡文化艺术统筹会的领队李牡丹说,每晚的例会已改为“家庭交流会”。营员张天沛的母亲特意告诉无锡侨联,“我的孩子是个12岁的男孩子,精力充沛好奇心强,营地老师和领队老师在对孩子们的管理、教育和生活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10天的夏令营时间里,孩子基本每天都会跟我打电话汇报,他说:‘妈妈,这里的活动非常多,我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交到了很多有意思的朋友,老师们也特别好, 我明年可不可以再来这个夏令营?’“

有的家长曾担忧地说,自己孩子虽然可以讲流利的中文,却对学习中文心存抵触。他不了解唐诗宋词,不知道唐宋八大家,不明白开元盛世。举办“寻根之旅”夏令营,就是为了让海外华裔青少年增进中华情愫和桑梓情怀,找到文化之根,成为中国与住在国人民的友好使者,做连结中国梦与世界梦的桥梁与纽带。

(责编:皮博、蒋琪)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