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汉字歌曲、了解汉字历史、品味汉字之美……7月18日,以“汉语、文化、寻根”为主题的2019年“寻根之旅”夏令营—河南漯河营顺利闭幕。
闭营仪式上,漯河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张进宇致辞,对本次活动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对各位营员的良好表现给予了高度肯定。希望营员们珍惜此次夏令营的收获和成果,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和中外友好往来的使者。
夏令营带队老师发表感言,感谢主办方及承办方为大家精心安排的各项活动,让同学们既学习了中华文化知识,也领略了祖国大好河山,这段时间学有所得,收获满满,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营员代表也发表感言,表示自己很愉快地度过了本次夏令营,并在今后生活中要继续学习中华优秀文化。
当地青少年和营员们进行了精彩的文艺汇报表演。
本次“寻根之旅”夏令营为期十天,通过安排剪纸、茶艺、诗歌、对联等文化课程,以及参访、中外学生交流等活动,让70余名美籍华裔青少年在学习的同时,了解了中原特色文化,充分体验和感受了现代与传统和谐共融的中国正在发生着的深刻变化。
漯河营开设了汉字、诗词、对联等传统经典文化课程。汉字课上,许慎文化研究会研究员卫乐老师,简要讲述了汉字起源与发展,以及汉字作为文明传播的载体的重要性。卫乐老师通过简单的“家”字,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之思,中国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个人追求和社会目标统一起来的共同信念。由个人而家庭,由家庭而社会,由社会而国家,由国家而天下是中国人特有的社会价值逻辑。通过对唐诗《静夜思》的学习,卫老师解读了游子思乡之情,其声情并茂的讲解深深吸引着孩子们,很多孩子认真的用笔记录着,体会着其中的家国情怀。
一曲古色古香的歌舞表演《明月几时有》引来了满堂喝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福真切的表达了海峡两岸华人共同心愿。此次夏令营的中国诗词与对联课程令美国来的华侨孩子们赞不绝口。诗词是中国文学历史上最悠久的文学形式之一,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最璀璨的部分。而对联作为诗词的衍生形式,更体现了汉语言的对仗之美与音韵之美。课堂上,通过共同朗读和赏析《游子吟》、《天净沙·秋思》、《墨梅》、《乡愁》等经典诗词,学生们了解了中国人所追求清正高洁的民族精神以及对故国家乡深切的依恋之情。杨韬老师抑扬顿挫的语调与甜美清亮的音色生动地描绘出诗词的韵律美。课堂上,孩子们用中英文共同朗诵了唐诗名篇《登鹳雀楼》,用唐诗表达出了自己追求更高远人生境界的美好愿景。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民间艺术更是璀璨夺目。河南省民间剪纸艺术家、漯河市非遗传人常桂连为营员们带来了妙趣横生的剪纸课。常老师展示了她为此次活动精心设计的作品——“亲情中华,欢迎回家”,作品中精剪细雕的喜鹊、梅花、和平鸽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代表着吉祥、和平、吉庆的祝福,常老师现场展示了她的剪纸技艺,纤薄的彩纸和玲珑的剪刀在她手中犹如魔法般神奇精妙,在场的孩子们惊叹连连。课堂上,孩子们共同体验了对边折剪蝶恋花,在现场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发挥想象与创意,将传统技法与现代审美相交互,制作出形态各异,千姿百态的作品。
相声课上,来自于漯河清河相声社的艺术家们,带来了精彩的相声表演,诙谐幽默的语言艺术和精湛多变的快板功夫引得台下掌声不断。孩子们与艺术家们一起体验中国传统语言技术——绕口令,简单的“八百标兵奔北坡”让孩子们反复尝试,乐此不疲。而由几片竹片做成的快板更是令孩子们着迷,人手一套快板,左手小板,右手大板,竹片翻飞,噼里啪啦,看似稳而不乱,可是打出节奏真是不易,孩子们体验到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演艺精神。
中华礼仪文化博大精深,修文习武,一茶一饮皆有学问。“君子约于礼而不束于礼”,我们通过赏茶艺、习武术,从仪态的典雅谦逊、动作的雍容一致,神态的端庄沉静,消融浮华烦躁之气,达到内心平和安定及外在从容稳重。茶艺课上,古乐悠扬,茶艺师身着飘逸的茶服,席地而坐,身边中国传统插花清雅宜人,洗手焚香,动作如行云流水,茶香四溢。余菲菲老师 现场讲述了中国茶文化。孩子们现场了解了茶艺六君子,并自己动手使用六君子泡茶,饮茶,行茶礼。来自于美西河南商会的老师表示:“孩子们在国外喝惯了饮料、矿泉水,看到优雅的茶艺表演真的是被深深的震撼到了,而现场体验更是让他们喜欢上了饮茶,体验到中国人对生活艺术与生活情趣的追求与感悟。”
漯河市侨联希望通过打造“寻根之旅”夏令营品牌,向海外广泛宣传漯河的文化资源,使之成为海外华裔青少年学习汉字文化寻根研学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