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侨刊乡讯>>《海内与海外》
漫步于罗丹的世界
2019年03月06日08:37  

位于巴黎塞纳河畔的罗丹博物馆很不显眼,那狭小的门,极易让人忽略这曾经是罗丹——这位十九世纪最著名的法国雕塑家的最后住所。为了获得这个工作室,罗丹将自己毕生所作的大部分作品以及这些作品的永久复制权赠予了法国政府,而法国政府在罗丹逝世后,历时近两年将此处改建为罗丹博物馆。如今,罗丹博物馆成为了法国以至于欧盟美术院校学生学习、实践的钟情之地,也成为众多旅游观光者和艺术爱好者必去参观的法国博物馆之一。2019年,这座博物馆即将迎来建成100周年的日子。

提及罗丹,或许很多人会不假思索地说出他的雕塑《思想者》。真实的“思想者”不过72公分,可罗丹却用自己的高超技艺,生动呈现出了一个眉头紧皱,全身紧绷,精神高度集中,内心极度矛盾和苦闷的一个形象,这种状态甚至传递到了每一个细胞之中,每一寸皮肤之间。艺术之源,在于内在的真,无论外还是内、无论形还是色,都要致力于传递力量与情感。再看那只血脉喷张的大手,似乎将全身的气力凝集在上面,观者甚至可以由此想象到此人的表情会是何等狰狞,精神上是何等亢奋。这就是罗丹的力量,如此强大。

有时,残缺便是一种美,是最不做作的完整。完整与否无关于美丑,任何自然界的事物其实都会有美的部分——罗丹选择断臂,在一定程度上就预示着另一种完美。其中最著名的作品莫过于《巴尔扎克像》,当布尔德尔赞美罗丹所作的巴尔扎克的手臂是如此完美,罗丹意识到这个看似完美的手臂掩盖了他所要呈现的主体,便毅然将手臂砸掉。巴尔扎克庞大的身躯被一件披风罩住,面部被凸现出来,凝重的面目跃然而上。如此,才更完美。

还有《吻》,凝住了温馨而和谐的一瞬间。男子的眼神温柔而专注,女子的面容中稍含羞涩,整体的环境显得十分静谧。这一切的背后,是两个男女不顾一切在众人面前拥吻的背景。虽然其间充满激情与打破世俗的魄力,但仍旧掩饰不住直面人类痛苦的矛盾与无助。

漫步于罗丹创造的凝固世界,能在光与影的转换中体会艺术的魅力,博物馆的设计者功不可没——一楼的展厅中刻意分割出自然光和灯光两个区域,让作品在不同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更独特的视觉效果。尤其在自然光区,每当日光与云交替,明暗交换的时候,没准还能发现罗丹雕塑的另一面。

设计者的精心之处还在于把罗丹的作品搬到室外,无论是将雕塑作品按比例放大,还是从一个大的雕塑中取一个小的部分单独呈现,如此让观众可以在自然环境中,换一种姿态来进行观赏。当这些雕塑被绿植、建筑包围之时,给予观者的感受是别样的。

在罗丹博物馆参观时,每个人都会深切感受到法国人的内心对时间的怀念与尊重。即使地板出现了破损,也只会用铁钉和木板进行修补,最大限度保持原状。新的东西毕竟是新的,老的东西即使经过修补,仍旧还是老的。对法国人来说,怀旧是他们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无论是在艺术上还是在生活上。在这里,你会看到耄耋老人在这里静静观赏,也会看到学生在这里速写,以汲取养分——没错,这里属于罗丹,但如今,这里属于每个到访过的人,因为每个人都在罗丹的精神世界里尽情畅游,找寻与自己心灵相契合的部分,而罗丹时刻就在身边,与你同悲同喜。(文、摄影 / 张逸良) 

来源:《海内与海外》杂志

(责编:段晨茜、闫妍)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