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华侨华人研究>>学术研讨
国际移民与华文教育智库平台建设座谈会在浙江师范大学召开
2018年12月24日14:38  来源:中国侨联

2018年12月22日,冬至时节,浙江师范大学举办的国际移民与华文教育智库平台建设座谈会在金华举行。

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所长张春旺,浙江省侨联办公室主任朱小敏,金华市侨联主席蓝跃军,浙江师范大学国际学院院长王辉教授,国际学院书记陈青松教授,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盛,非洲研究院副院长徐薇,文化与传播学院副书记金坚真,科学研究院教师李叔弟,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副研究员、习近平侨务论述研究中心主任密素敏,国际学院华人华侨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全体教师和部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共计40余人参加了会议。华人华侨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王逍主持座谈会。

“浙江师范大学牢牢把握中非关系不断深化的历史形势,凝练自身特色,服务国家战略,对接“一带一路”,形成了非洲学术研究、汉语国际推广、涉非人才培养、对非校际交流、中非经贸合作五大领域良性互动、各学科领域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学校将在资源整合、部门协同、科研经费等方面积极支持国际学院做好平台建设和学术研究”,李盛说。

王辉在致辞中表示,建设国际移民与华文教育智库平台,旨在推动浙江师范大学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涵养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侨务资源。浙江师范大学是在非洲建立孔子学院最多的中国高校,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非洲研究领域起到了引领和示范效应。华人华侨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将在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科框架下,以非洲华文教育为突破口,整合浙师大非洲研究资源,凭借非洲研究的影响力,逐步打造学科品牌。以此为基础,建立以国际移民和华文教育为重点领域,以“一带一路”欧洲核心区和东部非洲及南非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平台格局,推动国际移民和华文教育研究事业的发展。

国际移民与华文教育智库平台建设构想是什么?根据王逍的介绍,华侨华人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的前身是1993年周望森教授带头成立的浙江师范大学华侨史研究室,后升格为华侨华人研究中心,形成了一支跨部门、跨学科、跨专业的研究队伍,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为华人华侨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浙江师范大学将依托跨学科人才优势、学校非洲研究的资源优势、国际学院非洲留学生众多的资源优势、金华—义乌地缘优势,开展国际移民与华文教育研究。国际移民与华文教育智库平台建立后,主要聚焦于三个方面的研究,即“一带一路”非洲国家与欧洲核心区的华文教育研究、浙江非洲商人研究、浙江文化的非洲传播。

为加强对专家学者的组织力、凝聚力、号召力,浙江省侨联正筹备成立海外华侨华人智库联盟,建立一个专家建言献策的理论研究基地。朱小敏说,浙江师范大学拥有独特的研究优势、广泛的学术网络和丰富的学术资源,在国际移民和华侨华人研究领域有许多新的亮点,是浙江省侨联可依托的智力资源,希望各位老师在取得丰硕研究成果的同时,将相关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建议与咨询报告。

张春旺指出,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对华侨华人来说,如何发挥华侨华人的作用也处在转型的时代。改革开放之初,华侨华人充分发挥自身的资金、技术、商业管理优势,对推动地方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在中国全面走向世界的大背景下,侨资的优势有所减弱,侨务工作方式也要转型,应由原来主要是引导华侨华人为国内经济建设服务转向为中国全面走向世界服务。应充分研究侨的新时代优势,探讨如何发挥华侨华人在中国全面走向世界的桥梁作用,如何推动地方党委政府重视华侨华人研究,出台相关政策,重视并支持侨务工作,并将之纳入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去。相信依托于浙师大丰厚的人文资源,依托于学校领导的重视,依托于各学科老师的学术情怀和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国际移民与华文教育智库平台建设一定会有更大发展,华侨华人研究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与会人员还就中非文化交流现状、中非混血留守儿童现象、海外中餐文化发展等问题展开交流和讨论。

(责编:段晨茜、闫妍)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