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华侨华人研究>>侨史掠影
功不可没的缅甸华侨抗日志愿队【一】
2016年04月11日16:03  来源:中国侨联

1941年12月7日,日本军队对美国在太平洋的重要军事基地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美、英随即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狂妄的日本军国主义者为了建立所谓“大东亚共荣圈”,妄图把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越南、缅甸等国都变成它的殖民地,在战争爆发后不久就派兵进攻这些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的人民纷纷奋起反击,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进行抗日斗争。当时缅甸战场上有一支民间武装——缅甸华侨抗日志愿队异军突起,南征北战,积极配合中、英两国正规部队打击日寇,在反侵略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值得称赞的是全体队员不计名位,不问报酬,奋不顾身地在战场上拼搏,不少人为抗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可惜他们的英雄事迹与贡献至今鲜为人知。

志愿队18岁的指挥官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军很快侵占了越南,为了缅甸不被日军攻占,中国准备派遣远征军赴缅,组建中英联军统帅部。与此同肘,还建议组建缅甸华侨抗日志愿队,协助正规军作战。

当时缅甸是英国的属地,也是印度的屏障,但是驻守缅甸、印度的英军面对日军的强劲攻势惊惶失措,态度消极,打算放弃缅甸,退守印度;另一方面他们歧视中国人,轻视中国军队,认为中国军队到缅甸来也起不了什么作用。更荒唐的是英军总司令还说,如果缅甸让日军占了,将来英国还可以从战后的“和会”上把它收回来,若是让中国军队来缅甸,他们肯定会赖着不走,英国人也无法把他们赶走了。因此英军只接受一个团的中国军队入缅,拒绝组建英中联军统帅部,更不愿与中国军队共同进行缅南会战。他们比较热心的事,是请中方派人组建缅甸华侨抗日志愿队,因为当时缅甸有一些与日军勾结的人建立了所谓“缅甸独立义勇军”,为日军收集情报,从事间谍与破坏活动,英军总司令指望组建华侨抗日志愿队制服这些“缅奸”,确保后方安宁。

于是经中国军方负责人林蔚、侯腾将军推荐,驻缅英军总司令委派中国的联络参谋王楚英上尉负责组建缅甸华侨抗日志愿队(以下简称“志愿队”)。王楚英,1923年11月出生于湖北黄梅县,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时,他只有14岁,还在中学读书,便怀着强烈的爱国热情毅然报名参军,在十八军军干班受训一个月后被分配到十一师三十三旅旅部任准尉译电员。8月13日,日本侵略军向上海发动大规模进攻,14岁的王楚英随部队赶赴前线参战。在战斗中王楚英代理排长。初生牛犊不怕虎,面对日军坦克与步兵的猛烈炮火他毫无惧色,奋不顾身地率领全排士兵顽强抵抗,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击退了日军的多次进攻,一直坚持到援军到来。十八军军长罗卓英称赞王楚英是“不怕死、能打仗的娃娃排长”。此后“娃娃排长”一词在十八军内便成了他的代名词。

2004年9月27日,王楚英(左)在腾冲与缅甸华侨老战友林锋合影。

1939年王楚英被派往军校学习。1941年春从中央军校17期炮科毕业后到云南文山任五十四军军长黄维的机要参谋兼特务连长,同年8月调任军委会驻滇参谋团团长林蔚将军的机要参谋。12月15日随中国驻印缅军事代表侯腾入缅,任英十七师联络参谋,同时承担起组建缅甸华侨抗日志愿队的重任,志愿队建成后又被任命为该队指挥官(队长)。

组建志愿队首要困难就是队员来自四面八方,大部分是青年学生,全队478人,只有30人是昆明中央军校5分校即将毕业的侨生,受过一年半军官教育,但没有作战经验;有200人是来自东南亚各地的侨生,在昆明侨务人员训练班接受过3个月军事训练;其他220人是从缅甸各地华侨中招募来的身体健壮、初中文化程度、无家庭负担的青年,只经过两周的突击训练。王楚英按英军总部的要求,参照“温格特突击队”的装备原则,将全体队员编成3个中队,每队140人,配备轻机枪9挺、冲锋枪36支、半自动步枪45支、手枪6支、背负式无线电话机6部;每个队员配手榴弹6枚,指北针1支、森林砍刀1把、弹药1个基数以及英式背包、服装。除了3个中队以外,王楚英还选30名精干、有特长的队员编为一个特勤分队,下辖侦察、通信和交通3个组。他经过调查了解,精心选拔了一批德才兼备者分别担任中队长、分队长和组长,不少人经过训练成为机智勇敢的优秀干部,在工作与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组建志愿队的时间很紧迫。1941年12月16日,王楚英随侯腾将军到仰光后即着手此事,此后3天,各项工作基本就绪。20日下午3时,驻缅英军参谋长哈定在侯腾等人陪同下前来检阅并举行授旗仪式。授旗后哈定致词,说:“你们昨天才穿上军装拿到武器,只经过昨夜和今天上午短短几个小时的训练,现在你们已经是一支军容严整、动作熟练、威武雄壮的军队了。这应该说是你们中国人创造的奇迹呀!我祝愿你们在战场上再创造奇迹!”哈定话音一落,队伍中立即爆发出“消灭日寇!争取胜利!”的欢呼声。

(未完待续……)

(来源:《文史精华》2005年第7期,作者:甘竞存)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