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华侨华人研究>>侨史掠影
1942年缅甸华侨志愿军数百人营救被困英军三千余
2015年12月30日14:11  来源:中国侨联

1941年12月7日,日本军队对美国在太平洋的重要军事基地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美、英随即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狂妄的日本军国主义者为了建立所谓“大东亚共荣圈”,妄图把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越南、缅甸等国都变成它的殖民地,在战争爆发后不久就派兵进攻这些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的人民纷纷奋起反击,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进行抗日斗争。当时缅甸战场上有一支民间武装:缅甸华侨抗日志愿队异军突起,南征北战,积极配合中、英两国正规部队打击日寇,在反侵略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值得称赞的是全体从员不计名位,不问报酬,奋不顾身地在战场上拼搏,不少人为抗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可惜他们的英雄事迹与贡献至今鲜为人知。

志愿队18岁的指挥官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军很快侵占了越南,为了缅甸不被日军攻占,中国准备派遣远征军赴缅,组建中英联军统帅部。与此同肘,还建议组建缅甸华侨抗日志愿队,协助正规军作战。

当时缅甸是英国的属地,也是印度的屏障,但是驻守缅甸、印度的英军面对日军的强劲攻势惊惶失措,态度消极,打算放弃缅甸,退守印度;另一方面他们歧视中国人,轻视中国军队,认为中国军队到缅甸来也起不了什么作用。更荒唐的是英军总司令还说,如果缅甸让日军占了,将来英国还可以从战后的“和会”上把它收回来,若是让中国军队来缅甸,他们肯定会赖着不走,英国人也无法把他们赶走了。因此英军只接受一个团的中国军队人缅,拒绝组建英中联军统帅部,更不愿与中国军队共同进行缅南会战。他们比较热心的事,是请中方派人组建缅甸华侨抗日志愿队,因为当时缅甸有一些与日军勾结的人建立了所谓“缅甸独立义勇军”,为日军收集情报,从事间谍与破坏活动,英军总司令指望组建华侨抗日志愿队制服这些“缅奸”,确保后方安宁。

于是经中国军方负责人林蔚、侯腾将军推荐,驻缅英军总司令委派中国的联络参谋王楚英上尉负责组建缅甸华侨抗日志愿队(以下简称“志愿队”)。王楚英,1923年11月出生于湖北黄梅县,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时,他只有14岁,还在中学读书,便怀着强烈的爱国热情毅然报名参军,在十八军军干班受训一个月后被分配到十一师三十三旅旅部任准尉译电员。8月13日,日本侵略军向上海发动大规模进攻,14岁的王楚英随部队赶赴前线参战。在战斗中王楚英代理排长。初生牛犊不怕虎,面对日军坦克与步兵的猛烈炮火毫无惧色,奋不顾身地率领全排士兵顽强抵抗,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击退了日军的多次进攻,一直坚持到援军到来。十八军军长罗卓英称赞王楚英是“不怕死、能打仗的娃娃排长”。此后“娃娃排长”一词在十八军内便成了他的代名词。

1939年王楚英被派往军校学习。1941年春从中央军校17期炮科毕业后到云南文山任五十四军军长黄维的机要参谋兼特务连长,同年8月调任军委会驻滇参谋团团长林蔚将军的机要参谋。12月15日随中国驻印缅军事代表侯腾人缅,任英十七师联络参谋,同时承担起组建缅甸华侨抗日志愿队的重任,志愿队建成后又被任命为该队指挥官(队长)。

组建志愿队首要困难就是队员来自四面八方,大部分是青年学生,全队478人,只有30人是昆明中央军校5分校即将毕业的侨生,受过一年半军官教育,但没有作战经验;有200人是来自东南亚各地的侨生,在昆明侨务人员训练班接受过3个月军事训练;其他220人是从缅甸各地华侨中招募来的身体健壮、初中文化程度、无家庭负担的青年,只经过两周的突击训练。王楚英按英军总部的要求,参照“温格特突击队”的装备原则,将全体队员编成3个中队,每队140人,配备轻机枪9挺、冲锋枪36支、半自动步枪45支、手枪6支、背负式无线电话机6部;每个队员配手榴弹6枚,指北针1支、森林砍刀1把、弹药1个基数以及英式背包、服装。除了3个中队以外,王楚英还选30名精干、有特长的队员编为二个特勤分队,下辖侦察、通信和交通3个组。他经过调查了解,精心选拔了一批德才兼备者分别担任中队长、分队长和组长,不少人经过训练成为机智勇敢的优秀干部,在工作与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组建志愿队的时间很紧迫。1941年12月16日,王楚英随侯腾将军到仰光后即着手此事,此后3天,各项工作基本就绪。20日下午3时,驻缅英军参谋长哈定在侯腾等人陪同下前来检阅并举行授旗仪式。授旗后哈定致词,说:“你们昨天才穿上军装拿到武器,只经过昨夜和今天上午短短几个小时的训练,现在你们已经是一支军容严整、动作熟练、威武雄壮的军队了。这应该说是你们中国人创造的奇迹呀!我祝愿你们在战场上再创造奇迹!”哈定话音一落,队伍中立即爆发出“消灭日寇!争取胜利!”的欢呼声。

勇擒日缅间谍立头功

志愿队建成后,王楚英奉命率全队与中国联络组5名官兵及无线电台开赴靠近前线的军事重镇毛淡棉,同行的有英军总教官兼联络官薛穆尔中校与蒙森少校等8名专业教官。21日清晨到达目的地,英军第2旅旅长波凯准将、参谋长安德鲁斯上校亲到码砂相迎。波凯热情地表示:“你们是英中合作抗日的标志,我欢迎你们到来,期待你们旗开得胜。”他讲话后随即命令志愿队与英籍教官们一同开赴毛淡棉以东15公里处的小镇麦沙老驻防,限两周内完成作战训练。

志愿队接受命令立即奔赴麦沙老,卸下行装后顾不上整理内务,便在英国教官指导下进行练兵,在此后10天里是分秒必争、夜以继日地严格训练。1942年元旦刚过,波凯旅长前来视察,检查了各种兵器的实弹射击、手榴弹投掷、土工作业与伪装,爆破作业与扫雷,森林中行军和露营,河流通过,侦察与警戒,伏击与奇袭,单兵格斗与擒拿术,伤员救护,旗语与信鸽使用等多种项目,对志愿队官兵的表现与成绩颇为满意。随后他向志愿队指挥官王楚英传达了英军总司令胡敦的指示:要求志愿队派出密探潜入泰国侦察日军的动态和实力;派兵进驻泰缅边境的帕罗士、高加力等要隘地点,加强警戒,严密搜索,严防日军间谍潜入和偷袭;另以一部分兵力卫戍毛淡棉、莫塔马与港口地区,严防缅奸和日本间谍的侦察破环活动。王楚英听取指示后表示坚决照办,但心里却觉得英军总司令把戍守边境要隘的重任交给只有400多人的志愿队,未免有点儿戏了。

1月4日起,王楚英调兵遣将,派王兴汉率第二中队赴毛淡棉担任该地区的警备工作,派柯明华、陈庆生分别率第一、三中队赴泰缅边境的帕罗士、高加力等地设防;又命令侦察组长钱济民率兵进入泰国境内收集日、泰军队情报。布置就绪后,王楚英与第三中队一道行军奔向边境。途中,他和中队长陈庆生走访英军约克郡步兵团长比尔上校,通报了志愿队将赴边境布防的有关情况。比尔听说有中国人来替他当前哨,非常高兴,但得知志愿队是一支刚刚建成、仅受过两周训练的民众武装,又不禁大为失望,露出轻视与不信任的神色。王楚英坦诚地告诉他:“志愿队的队员虽然受训时间短,缺少作战经验,但是士气高昂,人人对日本侵略者怀着满腔仇恨,抱着视死如归、灭此朝食的决心;他们在训练中表现出来的勇敢机智、顽强拼搏精神,使我坚信志愿队一定能打败日军。”最后,王楚英请比尔相信哈定将军的论断:“中国人善于创造奇迹。”

事实证明,哈定与王楚英对志愿队的战斗力充满信心是完全正确的。

1月6日清晨,英军17师师长史密斯率师部和装甲营等直属部队由仰光来到毛淡棉,王楚英随波凯旅长等前往晋见,向他汇报了志愿队情况和日军动态。史密斯高兴地说:“今后无论是英国人、中国人、缅甸人、印度人……我们都是一家人,是生死与共的战友,打起仗来要同仇敌忾,密切配合,争取胜利。”接着又用手指着王楚英说:“你王上尉今后就是我的联络参谋。”史密斯说完,随即召来副参谋长、情报科长和装甲营长与王楚英见面,要他们3人直接与王联系,互相配合工作。

正当他们交谈之际,毛淡棉港口出现了紧急情况:日本间谍企图炸毁英军大型运输舰“奥马哈”号。

这天一早,“奥马哈”号满载英17师数千官兵抵达毛淡棉,此时正徐徐向码头靠近;负责保卫工作的志愿队第二队队长王兴汉驾驶快艇在港内巡查,忽然发现两个形迹可疑的人划着舢板急速地向“奥马哈”号运输舰冲去,立刻命令快艇前往拦戴。舢板上的两个人见势不妙便跳入水中拼命游向运输舰。王兴汉一面派人登上舢板进行搜查,一面加速快艇追捕嫌疑分子。转眼之间赶上了,几名队员奋不顾身地跃入水里同那两个人进行激烈搏斗,把他们擒获。返回港口后从他们身上搜出一包安装了引爆器的磁性可塑炸药,另从舢板上也查出两包同样的炸药。

经过审讯,确认两名间谍都是为日军效力的“缅甸独立义勇军”骨干分子,上月从泰国潜入毛淡棉,同行者共6人,包括4名缅甸人和两名日本人,携有一部无线电台,在莫塔马街上开了一家电器行作掩护,那两名日本间谍是头头。他们的任务是负责搜集军事情报,布置两个缅奸炸毁英国军舰,破坏港区码头设施。

王楚英当机立断,命令王兴汉利用两名缅奸引路,尽快抓住其余4名间谍并搜缴电台。不久,在甩器行楼上发报的两名、日本间谍就被当场逮个正着,其电台、密码本、电报底稿与手枪等物被全部缴获。另外两名缅奸在逃,王兴汉派人继续追捕。

志愿队这次行动一举破辣了潜伏在毛淡棉的日军情报站,粉碎了日本间谍企图炸毁英军大型运输舰“奥马哈”的阴谋,从而保护了船上英17师数千官兵的生命安全。该师师长史密斯激动地说:“这是华侨志愿队给英17师的见面厚礼。”英军总司令胡敦等高级将领闻讯后也十分高兴,从此比较重视缅甸华侨抗日志愿队,对中国人开始刮目相看了。

三战三捷出手不凡烈士英名永垂不朽

抗日志愿队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收集军事情报。王楚英派遣了侦察组长钱济民与多名队员深入泰国侦察日军动态与实力,不久他们就用信鸽从敌后发回大量情报,为英军与志愿队制定作战计划提供了重要依据。

1月13日凌晨,第二队队长陈庆生向王楚英报告说:“在帕罗士以东丹那沙林河对岸,发现日军出没。”王楚英立即命令陈庆生在帕罗士设置埋伏,出其不意地对敌人实行突然袭击,然后迅速向密沙转移,利用那里的复杂地形再次设伏。

拂晓后,日军约一个排渡过丹那沙林河后向帕罗士方向前进,陈庆生放过几个走在前面的搜索兵,待其主力进入伏击圈时,立即命令隐藏在路旁的战士开火,同时引爆埋在地下的集束手榴弹和地雷。日军被炸得晕头转向哇哇乱叫,有些还没反应过来就中弹倒地,另一些未被击中者和轻伤员举枪反击,但在志愿队猛烈火力猝然集中轰击下支持不住,纷纷夺路逃入茫茫林海,丢下了28具尸体和轻机枪两挺、步枪14支、掷弹筒两个。从未上过战场的华侨抗日志愿队首战告捷,在英军之前打响了保卫缅甸战役第一枪,灭了敌人威风,鼓舞了士气,受到英军与缅甸人民的赞扬。

两天以后,陈庆生又指挥所部在密沙伏击日军一个排,打死11人,生俘2人,缴获轻机枪1挺、步枪6支,创造了3天之内两战两捷的战绩。

不久,王楚英奉命率领志愿队在泰缅边境担负起更为艰巨的战斗任务。

当时,日军在边境聚集重兵准备侵入缅甸,英军统帅韦维尔却认为这个地区冈峦重叠,绵延千里,密林浩瀚,荆棘丛生,既无路径,更没人烟,是无法通过的“绝地”,因此不主张派英军大部队防守,于是其部下英17师师长史密斯便决定让志愿队“替英军打头阵”。志愿队出发时他亲自前来送行,热情洋溢地说:“战友们,我等着你们再打胜仗的好消息!”战士们斗志昂扬,齐声高呼口号:“消灭日本鬼子”、“胜利一定是我们的”、“再见吧将军,等着我们的好消息”。

当天下午,部队赶到了缅甸边境重地高加力。第二天拂晓,王楚英率两个中队由高加力出发向距离日军基地不到100公里的密亚华迪前进。他发现此处地形险要,高山环抱、不见天日的密林之中竟有一块四面边长各约百余米的平坦空地,其南面紧挨着一个大水塘,高山上的溪水雨水汇集到这水塘里,经南面的悬崖向深谷倾泻而下,形成一道落差巨大的瀑布,响声如雷,蔚为壮观。根据敌情分析,这是日军入缅的必由之路,于是王楚英决定安排4个分队在此设伏。

一切准备妥当后,前方侦察报告说:距此约10公里处发现日军百余人,正分段挥刀砍伐森林中的藤蔓荆棘,开辟道路向我军埋伏方向前进。下午2点刚过,隐蔽在一棵大榕树上的王楚英和第一队队长柯明华,看见日军十多人手执砍刀,汗流浃背地在东面山坡上奋力开路,慢慢地向前挪动,大约20分钟后全部走进林中空地,随后成散兵队形,在空地四周进行搜索,未发现情况才向主力部队发出讯号。

又过了30多分钟,日军约150余人陆续进人空地。突然出现的一块平坦的空地和阳光,让他们挂满汗水的脸上绽开了笑容。一名军官命令两个班的:亡兵到空地东、西、北三面担任警戒,其余日军准备休息。王楚英和柯明华看得清楚,立即瞄准了日军几名军官,扣动了于中冲锋枪的扳机,枪枪命中,将日军打倒在地。与此同时,埋伏在周围的轻机枪、冲锋枪、半自动步枪一齐开火,地雷和集束手榴弹也连续引爆。顿刻之间,枪声、地雷爆炸声响彻云霄,震荡山林,日军官兵非死即伤,乱成一团,只有极少数人逃入林中。

这场伏击仅用20分钟便结束战斗,打扫战场后统计,共击毙日军工兵队长星光少佐、藤田大尉、上村中尉以下107人,击伤谷川中尉和吉田少尉以下29人;缴获轻机枪10挺,骑枪75支、手枪5支,军刀140把。这支日军先头部队可以说是全军覆没。

战斗结束后,王楚英立即将胜利的好消息电告英17师师长史密斯,并请求他批准志愿队向象山主峰挺进,迎击日军后续部队。不料英军总司令胡敦担心现时据守高加力的英军17师16旅如果固守该地抵抗日军,将会无法撤退甚至被日军歼灭,因此他命令16旅向巴安撤退,并指示志愿队“应随16旅后退,不必进入敌后”。于是志愿队只好奉命行动,作为后卫,掩护16旅于1月23日退出高加力去守巴安。

从此英军步步后撤,2月23日,英17师(包括16旅)在师长史密斯率领下刚刚退到锡当河东岸重镇莫克贝林;日军第33、35师团跟踪而至,将其团团围住,并以强力部队猛攻锡当河上的大桥,企图切断英17师最后一条退路。守桥的英军约克郡团在团长比尔指挥下打退了敌军几次进攻,但终因对方火力猛烈,攻势强劲,比尔无法坚守,下令炸毁了大侨,遂使被日军围困在莫克贝林的英17师陷于绝境。

在此紧急关头,志愿队指挥官王楚英与英16旅旅长琼斯准将、装甲营营长派生少校一道冒着危险冲人莫克贝林,与史密斯师长研究出一个方案,由派牛和王楚英具体执行。

经过一番准备,他们两人亲自驾驶装甲车在炮火掩护下开足马力带头向日军阵地猛冲过去,58辆,装甲车和志愿队官兵紧随其后奋勇进攻,打得日军措手不及,抱头鼠窜,被迫后退五六里,其包围圈打开了一个大缺口,史密斯和琼斯带领部队突围而出,渡过到锡当河西岸,生还者3328人。派生和王楚英稍后也带着装甲车营和志愿队官兵846人弃车泅渡过河,带回了电台和各种武器。

事后英国政府将勋章授予派生和王楚英,表彰他们在莫克贝林战役中的突出功绩,他们的部下也人人受到奖励。一周后,王楚英在腊戍机场见到英军统帅韦维尔,其部属马丁少将向他介绍说:“这就是在锡当河勇救英军突出重围的志愿队长。”韦维尔紧紧握住王楚英的手说:“你们中国人是好样的,我和英军将士忠心感谢你。”

3月11日,中国战区盟军统帅部参谋长史迪威将军奉命到缅甸指挥作战,调王楚英担任联络参谋兼警卫队长,中国远征军、的蔡上校接替他领导缅甸华侨抗日志愿队。两月后,英军与中国军队撤往印度,英国军官温格特接管志愿队,他将柯明华的第一中派往明京山区,王兴汉的第二中队派往八莫地区,陈庆生的第三中队派往掸邦高原,要求各队在敌后开展游击战。此后,志愿队的官兵们浴血苦战,遭到日军的疯狂围剿,许多战士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柯明华、王兴汉和陈庆生先后光荣牺牲。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王兴汉烈士的忠骸入葬云南腾冲国殇墓园,柯明华、陈庆生两位烈士的忠骸至今没有找到。当年志愿队18岁的指挥官王楚英如今已经,年逾80。他坚信:缅甸华侨抗日志愿队全体战士为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所做的贡献不可磨灭,烈士们的崇高精神永垂不朽!

本文摘自:《文史精华》2005年第07期,作者:甘竞存,原题:《功不可没的缅甸华侨抗日志愿队》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