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华侨华人研究>>侨史掠影
书评:你不知道的林可胜
2015年11月20日12:27  来源:中国侨联

战争是检验人类灵魂的分水岭。贪生怕死是人的本能,但人的本质里还有更崇高的品质,超越了对死亡与痛苦的恐惧,这种力量便是来自内心的信仰追求、品质追求、职业追求。

我们说到优秀的文艺作品时,会称之为“崇高的灵魂之作”。同样,我们对那些拯救我们生命的医生,总喜欢用“白衣天使”来赞美他们。天使是神圣、纯洁和美丽的。战争又是一面特别清朗的镜子,它让那些胆怯的贪生怕死者的灵魂变得无比丑陋,又让那些高尚者的灵魂光芒四射……在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海量的抗战题材作品一部部呈现在我们面前,杨义堂的《抗战救护队》是其中之一,虽然这部书的书名并不令人特别满意,但读过全书后,你会赞同它是其中的上佳之作。

中国人不知道林可胜这个人和他在抗战时期所作的巨大贡献,是一种悲哀。林可胜与林巧稚一样,也是“协和人”,而且是协和医院早期的执行院长,是中国现代生理学的奠基者,在国际上也是极其有影响的人物。在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他带领中国救护队出生入死战斗在淞沪大战时的上海滩,奔波在腥风血雨的南京保卫战的严酷现场以及台儿庄大捷时的战地医院,他还来到新四军、八路军的战场,在延安与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一起畅谈……林可胜原是居住在新加坡的华侨,他的父亲也是著名的华侨领袖,出任过厦门大学校长。林可胜的家族里,多数是著名的医学专家,他本人在8岁时就被送到欧洲名校学习,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医疗科研。一战爆发时,林可胜就在战场上当救护医生,积累了宝贵的战地医护经验。他是名牌大学的“双料博士”,30岁时成为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教授和执行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主动要求带救护队到前线。为了专心工作,他把妻儿送到新加坡,自己则带领年轻的中国救护人员开赴到抗战最前线。八年抗战,林可胜和他带领的救护队,在各个战场抢救了数以百万计的伤病员。

最为可恨的是日本人,在威逼利诱依然无法拉拢林可胜为其侵略中国服务后,竟然到新加坡将其妻女处死、迫其父亲出卖灵魂。在这种情况下,林可胜依然把个人与家庭悲剧置之脑后,全身心投入战场救护。中国远征军赴缅战斗之惨烈非常人可以忍受,而他一直随军队坚持到最后……毛泽东赞赏他,蒋介石既敬重他又恼恨他的不合作,全国人民爱戴他,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的人士都在为他担忧。抗战胜利后,林可胜获得政府颁发的功勋奖章。蒋介石请他出任卫生部长,林可胜断然拒绝了。后来他移居美国,专心从事医学研究。

如此一位杰出的医学家和抗战英雄与功臣,我们为什么知之甚少?一是因为林可胜领导的抗战救护队是当时的中国红十字会领导下的组织,长期以来不被宣传;其二,林可胜后半生主要在美国工作生活,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但是,林可胜身为华侨、大医学家,在协和医院当着教授、院长,却能主动要求组织救护队到前线,还有比这更爱国的吗?他虽然不是共产党员,但他帮助共产党做了许多事情,拯救了无数八路军、新四军战士,甚至延安医生中的“头把刀”也是他派去的。他受到的来自敌人的威迫是常人所少有的,但他义无反顾地站在中华民族抗战的一边,并且始终冒着枪林弹雨在战场上抢救伤员……这是什么精神?是天使精神,是天使一般的医务工作者才能做到的!

阅读的开始,我一直在怀疑杨义堂笔下的人物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到底是严肃的报告文学叙述还是添油加醋的小说叙述……看着看着,我自己得出了结论:这是一部优秀的、抗战题材中难得的非虚构作品。对纪实类作品而言,能够像小说一样于不动声色中把精彩和生动呈现出来,就是最精美的作品了。就像自然界的一块玉石,如果不经过琢磨就看到了它的美,才是真正的美玉。优秀的纪实作品就是这样的天然精美的玉石。

感谢杨义堂,但真正要感谢的是本书的主人公林可胜和他的那群出生入死于抗战前线的中国红十字会救护队员们,他们的身影将永远留在历史的画面里,并且一直帮助我们洗涤自己的灵魂……

(来源:人民日报,2015年11月10日,第24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