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华侨华人研究>>学术研讨
五邑大学张国雄教授应邀主讲中国侨联华侨华人系列讲座
2017年08月25日17:49  来源:中国侨联

2017823日,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五邑大学中国侨乡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国雄教授应邀以“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一带一路”为题,主讲了中国侨联华侨华人研究系列讲座。讲座由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所长、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张春旺主持。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特聘教授李明欢,国务院侨办侨务干部学校副校长赵健,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华侨历史学会秘书长张秀明及侨研所同仁参加了讲座。

111111111111111111

张国雄教授首先从自然地理、政治地理、人口地理、经济地理、文化地理的视角对“一带一路”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一带一路”连接欧亚大陆、非洲大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地区;覆盖具有不同政治意识形态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沿线国家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政治态度复杂;该地区集中了世界44亿人口,占全球人口的63%,来自不同的民族和种族;“一带一路”所经过的地区是整个世界经济的缩影,既包括发达国家,也包括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集中体现;此外,“一带一路”是人类四大文明——中华文明、巴比伦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的发祥地,也是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这四大宗教的发源地。

22222222222222222

接下来,张教授介绍了国内和国际上对“一带一路”的几种误读和中国30多年发展带来的世界之“问”。他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是世界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历史性实践。中国的“发展模式”世界上从来没有过,在已有的世界历史经验中,还没有更好的经验、理论能够帮助世界各国认识和解释这个“奇迹”,中国的发展带来了世界之“问”。

张教授说,今天的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已经走到了当年梁启超所言的“世界之中国”的阶段: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需要进行自己的话语体系构建。“中国方案”正是中国从态度到话语构建的开始,是为人类更好的社会制度所进行的探索。他认为,中国方案是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为基础的,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又以中国传统的共生理念为哲学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从中国的文化和哲学中找到的一个有别于现有世界发展理论的一个理论,里面凝结着中国智慧,是中国政府可能为世界所做出的理论贡献。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视角来看,“一带一路”是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对中国模式和中国方案的推行,是对世界发展新模式的探索。“一带一路”的基本原则——“共商共建共享”,正是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求同存异”思想的体现。

777777777777777

最后,张教授就“一带一路”视野下如何加强华侨华人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一是要加强华侨华人对住在国贡献的研究。他以美国太平洋铁路为例,强调不应单纯就华侨贡献谈华侨贡献,而要通过比较其它族裔移民,如爱尔兰移民和意大利移民,对修筑铁路的贡献,来理解华侨的贡献,这样才更有说服力。二是要站在世界文化史的角度,研究华侨华人对世界文化交流所做出的贡献。三是要加强侨乡研究。侨乡与华侨华人之间有剪不断的血脉联系,是华侨华人的根,侨乡研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5555555555555555555

张教授的精彩演讲引起强烈反响,大家认为,张教授的讲座站位高、思路宽,非常具有启发意义。演讲结束后,大家就相关问题展开了交流和讨论。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