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华侨华人研究>>学术研讨
第八届“国际华商·清华论坛”暨华侨华人创新论坛在江苏昆山召开
2017年07月17日21:24  来源:中国侨联

2017年7月11日,由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联合主办,加拿大-中国商务与发展中心、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协办,昆山市侨联、侨办承办的第八届“国际华商·清华论坛” 暨华侨华人创新论坛在江苏省昆山市举行。

kangxiaoping2

中国侨联副主席康晓萍致辞

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西班牙、南非、日本、韩国、新加坡及中国的知名专家学者、杰出华商及海外高层次人才代表参加此次论坛,共同探讨国际华商前沿问题。中国侨联副主席康晓萍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昆山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陈丽艳致欢迎词。开幕式还进行了《昆山玉 燕归巢——侨商创新创业路》赠书仪式。

676767

昆山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陈丽艳致辞

9979797

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所长张春旺主持

longdenggao

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主任龙登高教授演讲

zhoumin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亚太中心主任、社会学系、亚美研究学系周敏教授演讲

89898989

《昆山玉 燕归巢——侨商创新创业路》赠书仪式


主题演讲环节由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所长张春旺主持。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主任龙登高教授做了题为《华商企业家精神:比较研究》的演讲。他认为,企业家精神是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是最稀缺的资源。创业与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冒险与执著是企业家精神的天性,诚信与合作是企业家精神的基石,学习与探索是企业家精神的本色。同时以东南亚老一代华商为中心,分析华商企业家精神的表现。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亚太中心主任、社会学系、亚美研究学系教授周敏在题为《族裔经济、社会流动与社区建设》的演讲中,以美国华人社会为例,探讨少数族裔经济的发展对个人社会流动与族裔社区建设的影响。她认为,族裔经济对移民个人社会流动的影响体现在为自己和族群成员创造就业机会,为自己和族群成员开辟一条向上社会流动的有效路径;族裔经济对移民社区建设的影响则包括:建立族裔社区多样化的社会组织,促进族群成员的社会参与,增加社会资本再生产。

组图1

第一场“经济全球化与华商跨国经营”专题讨论


论坛还举行了五场专题讨论。第一场由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所长张春旺主持,五位专家围绕“经济全球化与华商跨国经营”主题,分享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加拿大怀亚逊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林小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副教授杨希燕联合发表题为《移民促进贸易:移民技能与来源国的交互作用》的演讲。他们认为,北北贸易中,高技能移民对移民母国出口贸易发挥促进作用;南北贸易中,低技能移民对移民母国出口贸易发挥促进作用。两个看似矛盾的机制,哪一个发挥主要作用,取决于移民母国和东道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李唯教授在题为《美国的移民银行——轮到中国了吗?》的演讲中指出,金融全球化和国际移民已经改变了社会经济人口结构以及移民接收国的金融动态。其中的一个显著结果就是,由各种各样的少数民族拥有或经营的金融机构组成的正规的民族金融部门正在出现和加强。它们通常是与少数民族团体联系在一起的小型社区银行。与移民有关的当代金融动态是在群体和地方动态的基础上进行的,并受到不同的监管和制度环境的影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主任、华裔馆馆长游俊豪在题为《华商与全球多元景观》的演讲中,以马来西亚为案例,梳理历史脉络,探讨华商的境遇,重新界定华商的时代坐标,认识他们如何相继调整定位,整理所在地与中国的关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周建波发表题为《移民素质的提高与新华商的巨大成就---以日本华商严浩的发展为例》的演讲,他认为,海外华商的发展除了自身努力的因素之外,还与国内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海外华商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命运,除了与技术有密切关系外,管理能力的高低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但同时,新一代的华商存在对传统文化了解不够的弱点。

拼图2

第二场“欧洲华商”专题讨论


第二场会议以“欧洲华商”为主题,由刘鹰教授主持。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暨南大学特聘教授李明欢发表了题为《欧洲华人商城经济研究》的演讲,她认为,新兴的华人商城是当今欧洲华侨华人创业就业的重要平台,是中国商品国际营销网络的重要结点,是华侨华人与当地民众交往的直接场所,是相关国家从政界、商界、媒体到普通民众都密切关注的对象,因此,无论商城的从业者主观意愿如何,在一定意义上,诸多华人商城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乃至“中国形象”在欧洲的集中展示。温州大学商学院教授长张一力,在题为《理性VS情感:基于温州海归人才创新创业案例研究》的演讲中,从社会资本扶持与企业家精神激励两个层面对政府在海归创业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进行阐述,对海归创业面临的理智与情感的碰撞进行深度解读,细致刻画海归创业的政策期盼,完整演绎政府在转型阶段的积极作为。巴塞罗纳华人经济发展促进会会长、西班牙西菲纳国际集团董事长张甲林演讲的题目为《30年欧洲华人经济发展的重大拐点》。他认为,近30年华人经济具有以下特点:从中餐业为主体经济结构向多元化经济转换;资本高度分散,行业高度集中的原始经营模式,同质恶性竞争,向现代化经营模式的转换以及新产业的出现。这个转换过程,出现跨境电商的压力与挑战;跨境电商的崛起和中国资本的拥入,迫使华人经济亟需重新审视。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刁莉发表题为《从中蒙俄到地中海——丝绸之路经济带21 国贸易潜力分析》的演讲。她分析了 “一带一路”沿线21个国家的双边贸易和和贸易中的互补性与竞争性。她建议丝绸之路经济带不同类型的国家应该区别对待贸易和投资,应分区域分国家对待不同贸易潜力指数的国家。同时指出要加强政府间沟通交流,重视民间组织、华人华侨组织在沿线国家发挥的作用。

组图3

第三场“海归创业”专题讨论


第三场圆桌会议以“海归创业”为主题,由国务院侨办侨务干部学校副校长赵健主持。清华大学教授、华商研究中心副主任刘鹰发表题为《平台经济与华商的发展》的演讲,她认为,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 21 世纪,连接供求双方的平台企业展示越来越强大的竞争优势。这种平台在为大量小业主以及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为企业自身带来丰厚的利润。国务院侨办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日立(中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林海博士发表题为《发挥侨资侨智打造养老高科技跨国合作平台》的演讲,他认为,应对社会老龄化已经成为中国政府和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而应用养老高科技实现的养老服务管理、养老人力资源、养老护理器具是提高养老服务质量的三大要素,发挥侨资侨智作用有利于打造养老高科技跨国合作平台,针对中国国情引进发达国家管理、理念和技术提升我国的养老服务质量。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杨海发表题为《“华创会”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作用及相关建议》的演讲,他在实证调查和官方统计资料的基础上指出“华创会”对“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起到明显推动作用,并对改进“华创会”工作提出一系列建议。

组图4

第四场代表性华商企业家分享


第四场“华商圆桌会议”则是有代表性的华商企业家以自身经历为基础分享华商创新创业的经验与教训,会议由龙登高教授主持。北京博润银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经济学博士马志伟在题为《对中国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的一些思考——供给侧改革下的资产配置》的演讲中指出,改革面临传统红利消失、社会杠杆率高企、金融及地产泡沫风险四大挑战,但也恰遇全球经济温和复苏,2017年政府工作将“三去一降一补”作为具体工作的首位,提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加拿大新永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郑萍在题为《跨境电商——海外华商的历史机遇》的演讲中,介绍了加拿大新永安集团从超市经营、进口贸易、出口贸易,逐步发展成为加拿大最大的华人超市及进出口公司之一,且在全球建成国际性配送网络,致力于设计、开发和采购,努力把全球范围最好的消费类产品,提供给消费者,为跨境电商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模式。迅力光能(昆山)有限公司董事长、美国Toledo大学终身教授、“千人计划” 国家特聘专家邓勋明博士发表了题为《学者型企业家在中国和美国创办高科技公司经历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的演讲,他认为美国和中国对学者型企业家有不同的看法,他们在中国常常会被认为是公司的灵魂、是最重要的核心之一,公司及投资人都希望他们能够带领公司长期发展壮大。在美国则被认为是一个过渡角色,在公司应该担任CTO而不是CEO。而这与中国和美国数理化理工农医类学者的生源不同相关,中国有一大批读数理化的学者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改行成为高科技行业的企业家、华尔街的银行家等。从江苏东迈重工机械有限公司总裁周振动在题为《新形势下的装备制造行业的创新创业》的演讲中指出,海外高端市场定位、精益生产模式、产品的基础优势为其走向全球奠定基础。

组图5

第五场“华商历史”专题讨论


第五场圆桌会议以“华商历史”为主题,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周建波主持。韩国仁川大学中国学术院教授李正熙发表题为《朝鲜殖民地时期(日帝强占期)华侨纺织品进口商的商贸网研究》的演说,他指出朝鲜殖民地时期旅居朝鲜的中国纺织品进口商以京城及仁川为据点,铺开了大阪、上海、烟台等地的进口贸易之路,向朝鲜输出中国及日本的纺织品。在此过程中山东帮取代了原来的广东帮同顺泰,同时也将经营范围拓展至纺织品批发及零售,甚至掌控了整个朝鲜华侨纺织品商行业。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造型学部教授廖赤阳发表题为《长崎福建会馆与东亚商贸和文化网络建构――从“锁国”到“开港”的历史持续与嬗变》的演讲。他对 “锁国”至“开港”之后,以长崎福建会馆为中心的闽帮社团及其跨国网络进行梳理,回应日华社会的基本特征,经贸网络与文化传播,同化、认同与融合,地域秩序形成与民族国家和跨国主义、东亚历史的内发性及其自律性等问题。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皮埃尔教授以《印尼华商企业:1890-1940》为题,以大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印尼华商企业的发展轨迹。1890-1920年代印尼华商企业增长迅速,抓住了很多的商业机会;1920年代印尼华商的贸易增长率仍维持在50%以上,但其经济开始产生明显变化;到30年代因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华商企业破产率不断增长,同时部分华商进入制造业领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亚光教授在题为《晚清海外华商的境遇与历史启示》的演讲中指出,晚清海外华商一方面锐意进取,勇于开拓,服务当地社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另一方面也面临政治歧视、经济非国民待遇,甚至勒索抢劫等严苛的生存挑战。尽管晚清政府已经意识到保护海外华商的重要性,但由于国立衰微,无法成为华商的坚实后盾。晚清海外华山的历史境遇表明:国家的命运和个体的发展息息相关。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和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联合培养的博士后贾俊英发表题为《理想与现实的碰撞:清末民国印尼中华商会发展国货运动研究》的演讲。她认为,印尼华商以中华商会为核心积极参与近代中国的国货运动,在国货运销印尼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清末民国华商参与国货运动能够为今日“一带一路”构想充分发挥华商角色提供借鉴。


最后,清华大学龙登高教授宣布会议圆满落幕,并感谢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和昆山市侨联侨办及与会专家学者对此次会议的大力支持。第八届“国际华商·清华论坛”取得巨大成功,为国际华商研究提供高端平台,受到海内外专家学者及华商代表的一致好评。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