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5—22日,应新西兰奥克兰博物馆、墨尔本大学亚洲研究所等机构邀请,由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馆长黄纪凯、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张秀明、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办公室主任王秋惠、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密素敏博士和张焕萍博士五人组成的出访团组,赴新西兰、澳大利亚交流访问和考察调研。
此次出访行程安排紧凑,活动内容丰富,不仅与当地侨团、侨社,更与当地主流机构进行了深度交流。
15日晚,代表团一行抵达奥克兰,受到奥克兰华人社团屋仑华侨会所主席吕显华及其他社团成员的热情接待。在座谈中,他们详细介绍了奥克兰的侨情。代表团一行还在吕显华会长及委员何黄美莲(Melin Chong)的陪同下于次日下午参观了屋仑华侨会所会址。据吕显华会长介绍说,目前,屋仑华侨会所有两个活动场所,都是老一代华人捐款买下的。它们为新移民提供了很好的活动和交流场所。为使华人移民子女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屋仑华侨会所还开设了中文、太极等课程。
出访团参观屋仑华侨会所
16日上午,代表团一行在新西兰华裔学者李海蓉博士的陪同下,赴奥克兰博物馆交流并参观了《华夏人与长白云故乡》展览。该展出是新西兰历史上首次将华人历史作为主题的展览,引起当地华人和主流社会的广泛关注。据了解,该展览展出以来,到奥克兰博物馆参观的游客70%是专门为看这个展览而来。
出访团在奥克兰博物馆
奥克兰博物馆为代表团举办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奥克兰博物馆馆长David Gaimster博士携博物馆工作人员与代表团进行了交流座谈并互赠礼品留念。
17日上午,代表团访问了但尼丁奥塔哥大学,与奥塔哥大学名誉副校长Tony Ballntyne教授、奥塔哥大学人类学与考古学系主任Richard Walter教授等人进行深入交流,双方还互赠相关书刊资料。
出访团在奥塔哥大学
随后,代表团参观了奥塔哥大学考古系Richard Walter教授的实验室。其中陈列着该考古团队在劳伦斯华工营地挖掘出来的华工使用过的部分生活器物。据了解,在Richard Walter教授的领导下,考古队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对劳伦斯华工营地共进行了四次细致挖掘,出土了大量华工曾使用过的生活实物。奥塔哥主流媒体《奥塔哥每日时报》(Otago Daily Times)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报道。
出访团在奥塔哥大学考古学系实验室
在但尼丁期间,代表团还访问了奥塔哥长老会档案中心,并参观了新西兰华人历史学家伍德明先生的私人收藏。伍德明先生向代表团详细介绍了奥塔哥地区的华人历史,以及劳伦斯华工营地的挖掘和保护情况。此外,代表团还在Malcom Wong等人的陪同下参观了新西兰最古老的历史博物馆——奥塔哥移民博物馆。该馆主要针对土著毛利人、早期华人以及之后的移民潮而建立。代表团一行认真参观了该馆中关于但尼丁中国移民的展览,从中感受一百多年来华人在但尼丁所经受的曲折经历。
出访团在长老会中心
随后,代表团参观了但尼丁中国花园——“兰园”,观看了“兰园旅程”纪录片片段,并与有关人员进行了座谈。但尼丁市议员艾达(Elda)女士代表但尼丁市政府出席了座谈。艾达议员表示,但尼丁华人的历史是但尼丁历史的一部分。华人与但尼丁的关系可以追溯到淘金时期,他们辛勤劳作,共同参与了但尼丁这个城市的财富创造过程。她说,自己很高兴看到今天但尼丁市对华人淘金历史及华人对当地贡献的认可,华人对但尼丁的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出访团在中国花园-兰园
此次代表团的一个重要行程是考察华工营地。6月17日下午,代表团在伍德明先生、Malcom Wong先生等人的陪同下实地考察了劳伦斯华工营地遗址。虽然目前遗址绿草茵茵,但一百多年前的酒店、祠堂、商店、水井、烤猪炉仍依稀可见。伍德明先生向大家介绍了华工营地的修缮、维护情况及下一步的修复计划。
出访团考察劳伦斯华工营
19世纪60年代,奥塔哥中部发现了金矿,引来世界各地的淘金客,包括数以千计的华工。奥塔哥地区的劳伦斯镇在鼎盛时代曾经是早期新西兰人口最集中的市镇之一。今天,劳伦斯的旧时公共建筑及众多历史遗迹依然保存完整。劳伦斯的众多历史遗迹中,最引起海外华人研究学者所关注的是距离镇中心以西约一公里左右的华工营地。始建于1867年的华工营,在淘金时代曾经聚居着120多名华人。2004年,在新西兰华人历史学家伍德明先生领导下的劳伦斯华工营地公益信托基金会正式成立。自成立以来,该基金会一直致力于华工营地遗址的保存及考古挖掘。
除了劳伦斯华工营地外,18日上午,代表团参观了箭镇湖区博物馆。该博物馆虽然较小,但专门设置了淘金热展区,保存了大量淘金时期的物品,重现了当年中国淘金者与欧洲移民的真实历史故事、生活经历。箭镇博物馆馆长David Clarke亲自带领代表团参观,并为代表团作了耐心细致的讲解。
参观湖区博物馆之后,代表团一行在David Clarke的陪同下,参观了华人淘金工遗址村。David Clarke馆长向代表团详细介绍了箭镇淘金华工的历史。华人遗址村见证了早期华人的艰辛岁月,是新西兰华人奋斗史的缩影。据David Clarke馆长说,当1937年箭镇华人村最后一名华工去世时,镇上五大教会代表来抬他的棺椁。1962年,箭镇政府在原址建立起了箭镇华人遗址村(Arrowtown Chinese Settlement),以表彰华人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该遗址村是新西兰乃至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完整保留的华工生活遗迹。
出访团参观箭镇
18日晚,代表团抵达澳大利亚墨尔本,与大洋洲越南柬埔寨老挝华人团体联合会会长杨怡生、咨询主委张显扬等人进行交流。据杨怡生会长介绍,在代表团到达澳洲的前一周,也就是5月25日,澳大利亚东南部的维多利亚州州长Daniel Andrews,正式为19世纪淘金潮时期该州实行的排华法案和种族歧视,向当地华人团体道歉。这次道歉体现出维多利亚州政府对华人历史贡献的肯定,对华社是一种鼓励,也是一个新的开始。不过,这次道歉毕竟只是州政府一级的行为,还不是国家层面的道歉,华社仍需努力。
19日上午,侨研所一行3人访问了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亚洲研究所。亚洲研究所是研究亚洲语言、文化和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机构。成立至今,在教学、科研和跨学科发展发面取得了长足发展。研究所的纪宝坤教授和高佳教授是研究国际移民和华侨华人问题的知名学者,在全球移民研究、澳洲新移民研究、澳洲华人语言与文化研究、澳洲华人社区发展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研究成果。在座谈中,张秀明介绍了侨研所开展的主要工作及近年来中国华侨华人研究的基本情况,希望未来能与亚洲研究所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开展相关研究。座谈会后,双方互赠了相关书刊资料。
侨研所一行访问墨尔本大学亚洲研究所
随后,代表团参观了澳华历史博物馆和墨尔本唐人街。
19日下午,经墨尔本大学亚洲研究所牵线搭桥,在高佳教授、杨伊璐博士的陪同下,代表团一行参观了墨尔本移民博物馆。博物馆馆长Tasneem Chopra和项目负责人热情接待了代表团一行,馆长详细介绍了移民博物馆各项展陈和基本情况,特别是华人移民的历史。移民博物馆充分利用文字、图片、视频、多媒体等展陈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再现了华人在澳洲生存发展的历史。参观结束后,移民博物馆也表达出以后有机会能与中国方面开展合作交流的愿望与意向。
出访团参观墨尔本移民博物馆
在悉尼期间,侨研所一行3人拜访了悉尼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并与中心主任邓利杰(Luigi Tomba)教授、邵春芬博士等人进行了交流。据介绍,中国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开展泛大学资源方面的多领域研究,包括教育、宣传、政策制定、社区关系、国际合作、学术交流和公共话语。该中心致力于与中国合作,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对世界和澳大利亚的影响,推进双方合作关系。张秀明介绍了此行访问的目的,表达了今后双方加强交流的愿望。
侨研所一行拜访悉尼大学中国研究中心
代表团一行还考察访问了要明同乡会和洪圣宫庙。要明同乡会成立已有130多年,由广东高要、高明两县地区移民所组成,现有会员9000余人。要明同乡会是澳洲悉尼华人社团中历史最悠久、华人众多的社团之一,保存了大量的本会历史档案、图片资料与实物等,代表团为此收集、拍摄、记录了一批档案资料。
出访团访问悉尼要明同乡会
此外,代表团一行还考察了奥克兰的百年老店——和利杂货店和悉尼唐人街。
此次出访,代表团不仅受到了侨团的热情接待,而且感受到当地主流机构积极、友好的态度以及与中国加强合作交流的愿望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