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3日上午,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教授郭世宝以“从‘三重玻璃效应’和‘双重离散’看加拿大华侨华人”为题主讲了中国侨联华侨华人研究系列讲座。讲座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三层报告厅举行,由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所长、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张春旺主持,中国侨联权益保障部部长张岩,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龙登高教授,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华侨历史学会秘书长张秀明,国侨办侨务干校副校长赵健,北京华文学院李嘉郁教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宋燕鹏,以及侨博、侨研所的部分同志共30余人参加了讲座。
郭世宝教授的研究方向包括加拿大移民研究、加拿大华侨华人社团、加拿大民族研究、加拿大多元文化主义理论及政策研究、国际及比较教育等。他在华侨华人研究领域学术造诣深厚。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华侨历史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上,郭世宝教授以全票通过,被聘任为中国华侨历史学会海外荣誉理事。讲座现场,张春旺副会长向郭世宝教授颁发了海外荣誉理事聘书。
此次讲座,郭世宝从在加华人和回流新移民两个方面出发讲述了加拿大华人的现状,并介绍了相关的实证研究,详细阐述了他所提出的两个理论,即“三重玻璃效应”和“双重离散”。
郭教授首先从全球化的大背景出发,总结了世界范围内移民大幅度增长的趋势,以及加速化、差异化、女性化、政治化、扩散化的特点,其次他分析了加拿大移民的增长情况、来源国构成、人员构成等情况,着重介绍了加拿大华人移民从1858年开始至2015年的历史发展趋势及特点。
郭教授从人才引进流动、离散和跨国主义三个理论框架出发,介绍了他所主持的关于在加中国移民和移民回流中国情况的实证研究项目。该项目运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以温哥华、多伦多、蒙特利尔、卡尔加里和埃德蒙顿五个城市的华人为研究对象,运用翔实的数据、生动的个案访谈分析了在加拿大中国移民的整体情况。他的研究发现,近期的中国大陆移民构成多为年轻、受过良好教育的华人,普遍学历较高,移民动机主要是为加拿大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教育制度,他们在融入加拿大社会时面临着多重障碍,其中就业和语言困难最为突出,其次是以前的中国学历与工作经历不被认可。
郭教授提出的“三重玻璃效应”(the triple glass effect)理论认为新移民在加拿大的融入遭遇了三个无形障碍,第一层是“玻璃院门”,这道门阻挡新移民进入专业工作领域。在获得专业工作之后,许多新移民又遇到第二层障碍——“玻璃房门”,这道门则阻碍新移民进入高薪企业就业,而之后能幸运闯入这道门的的华人新移民,可能会遇到第三层障碍,即“玻璃天花板”,从而很难上升到管理阶层。这三个层次的无形障碍出现在新移民融入当地社会经济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合起来形成“三重玻璃效应”,导致新移民专业人士高失业、低就业、经济表现不佳和社会经济地位向下层社会流动。
在新移民回流问题方面,郭教授介绍了运用“双重离散”理论进行的实证研究,他认为离散的加拿大华人回国后经历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与多年前离开中国时不同,一些人适应困难。尽管加拿大护照在许多国家都免签,但在中国旅行或申请工作时,也会遇到局限,他们中的一些人不得不隐藏或放弃他们的加拿大公民身份。郭教授认为,随着全球化和现代交通通讯的发展,在中国的加拿大华人这一群体具有“双重离散”性,他们既是加拿大人又是华人,既是离散者又是海归,他们在加拿大和中国之间扮演了一个双重角色,即作为文化和经济的中间人。
郭世宝教授的精彩报告赢得了现场听众的热烈掌声,在场的专家学者从加拿大华人的文化认同、华文教育、中国文化“走出去”等方面与他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最后,张春旺所长作了总结发言,高度肯定了郭世宝教授的精彩演讲和研究成果,认为郭教授的演讲从加拿大华侨华人自身的角度展示了他们的景况,对于我们如何更好地从华侨华人的实际需求出发做好侨联工作带来很多启示。讲座结束后,双方互赠了书籍,并与部分与会者亲切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