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华侨华人研究>>学术研讨
侨研所派员参加世界海外华人研究学会2015年度地区性研讨会
2015年06月04日14:00  来源:中国侨联

2015年5月29日—30日,世界海外华人研究学会(ISSCO)2015年度地区性研讨会在韩国首尔召开。侨研所副所长张秀明、理论政策研究部主任巫秋玉、助理研究员王祎、罗杨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成立于1992年的世界海外华人研究学会是一个致力于海外华人研究的学术性组织,拥有来自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会员。该学会每三年召开一次全球性国际会议,期间召开两次地区性研讨会,是世界各国华人研究领域的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加强学术探讨的重要平台之一。

此次研讨会由世界海外华人研究学会和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国际大学院共同主办,主题是“东亚与华人”,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比利时、丹麦、匈牙利、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韩国、日本以及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百余名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议共收到参会论文85篇。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参会学者围绕东南亚、欧洲、美洲、东亚等不同区域的华人社会,海外华人的政治变幻、经济发展、华文教育、身份认同、中华文化与艺术、华人文学等不同专题,以及现代跨国移民对新环境的适应、中国崛起对海外华人社群的影响、比较视野中的华侨华人等15个议题进行了分组研讨。

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国际大学院教授郑永禄主持会议开幕式,世界海外华人研究学会会长、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陈志明代表会议主办方致辞,美国华人学者、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亚裔美国人研究中心教授王灵智、韩国首尔国立大学跨文化研究所所长、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金光亿分别就“全球化与中国崛起”和“韩国华人与华社的发展历程”作了主题演讲。

在分组讨论会上,侨研所的四位同志都提交并宣读了论文。张秀明的发言题为“21世纪以来华侨华人与中国关系的新变化——以侨务部门为例的分析”。她认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华侨华人与中国的关系也发生了新变化。华侨华人与中国的各方面联系越来越密切,他们在参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自身事业也得到了发展, 与中国的关系不再是单向的做贡献,而是双向互动,达到了双赢。她以国内国外两个场域、华侨华人与归侨侨眷两个主体为视角,以侨务部门制定的政策及开展的活动为例,梳理、分析新世纪以来华侨华人与中国关系的新特点。巫秋玉的发言题为“泰国归侨研究——以《泰国归侨英魂录》为例”。她以《泰国归侨英魂录》中辑录的619位泰国归侨为研究对象,介绍了619位归侨的构成、特点等情况,分析了他们在泰国民主革命、抗日救亡、经济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和贡献,以及他们回国的动因、回国后的职业、参加抗日战争、参与新中国建设的情况。她认为,《泰国归侨英魂录》是研究泰国华侨华人历史,华侨华人与中国、泰国历史关系的珍贵资料。王祎的发言题为“俄罗斯中国入境人口结构分析:多元分化与跨国生存选择”,她认为,赴俄的中国流动人口经历了从个体到企业、从“野生”到文明、从自发到规范的历程,这是市场需求和资源跨国流动的结果。俄罗斯的中国入境人口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绝大多数人选择跨国流动,而不是取得长期居留权或俄罗斯国籍;二是俄罗斯中国入境人口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拓展的趋势。罗杨的发言题为“移民与信仰圈的互动:以安溪清水祖师信仰为例”,她以发源于福建省安溪县的清水祖师信仰为例,从两方面分析了移民与信仰圈的互动,一方面是清水祖师信仰如何伴随着安溪移民向外迁移的脚步,从闽南地区传播到台湾、东南亚;另一方面是台湾和东南亚的台胞和侨胞在清水祖师祖庭的重修、迎春绕境仪式的恢复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他们对祖(籍)地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的贡献。

第九届世界海外华人研究学会国际研讨会将于2016年7月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主题为“形塑中的认同:当代与历史之华人移民”。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