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华侨华人研究>>学术研讨
中国侨联2013—2015年度课题评审会议在京召开
2014年12月18日15:33  来源:中国侨联

中国侨联2013—2015年度课题一年期结题、两年期中期检查评审会议于2014年12月16日在中国侨联举行。中国侨联机关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赵红英,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方雄普,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华商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龙登高,国务院侨办侨务干部学校副校长赵健,全国总工会中国工运研究所副所长、《工运研究》副主编张妍延及北京华文学院华侨华人与华文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嘉郁教授作为评审专家出席了会议,侨研所全体同志参加了本次评审会。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张秀明主持会议。

侨研所理论政策研究部巫秋玉主任首先介绍了中国侨联2013—2015年度课题一年期结题和两年期中期检查情况。中国侨联2013—2015年度课题共立项80项,其中一年期课题共33项,包括10项青年课题、20项一般课题和3项委托课题;两年期课题共47项,包括12项青年课题、31项一般课题和4项委托课题。按照课题进度安排,2014年9月至11月对一年期课题进行结题验收,对两年期课题进行中期检查。侨研所组织了22位专家学者对提交的课题成果进行匿名评审。评审专家们认为已验收的课题成果呈现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学术价值较高,课题选题大多为该研究领域中的薄弱环节和新兴问题;二是对现实问题探讨深入,一些课题研究成果对侨务工作具有参考价值;三是调查研究充分,很多课题成果获取了大量原创性的资料。专家学者们认为少数课题成果也存在分析不透彻、概念不清晰、结构较松散等问题。在此次中期检查中,各课题负责人完成的阶段性成果共51篇,包括侨情信息、学术论文、调研报告等。评审专家们认为,大部分课题负责人学术态度端正,扎实推进研究工作,已取得了丰硕的阶段性成果。

巫秋玉总结到,课题工作的顺利推进,与中国侨联会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密不可分,会领导多次就课题研究工作提出指导意见和具体要求,并作出专门批示。中国侨联发布两次课题及立项工作积累了一定经验。中国侨联课题2011年4月首次推出,2013年5月进行了第二次立项。第二次课题发布与立项有几个显著特点:一是招标范围扩大,其影响力已扩展到全国许多高校、科研院所和各级侨联组织;二是选题内容扩大,从8个方面扩展到3大部分59个方向;三是立项数量和参与机构数量增长,从立项25个课题到80个课题,从15家参与机构扩大到44家参与机构;四是课题成果有喜有忧,部分课题实现成果转化,为国家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但某些成果完成得不甚理想或不按照进度要求提交等。此外,部分课题存在一些问题,如重复申报、不按计划做、不认真、不重视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不断改进课题管理办法,进一步推进课题规范化及科学化管理,使明年的中国侨联课题发布、立项管理等工作更加完善。

与会的专家学者就课题的结题和中期检查进行了评议,并对课题相关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赵健副校长认为,在课题工作上,应以课题为渠道加强对年轻学者的扶持,为华侨华人研究学界吸纳更多的人才,扩展和培养研究队伍;在研究内容上,既强调现实针对性又要注重实地调查,收集第一手材料。方雄普副会长提出,一是应加强课题负责人之间的学术交流和联系,以课题工作为龙头,培育和整合研究力量;二是建议在《中国侨联年鉴》中增加关于侨情的内容,并充分利用课题研究成果;三是既注重基础研究,又鼓励应用研究;四是建议充分调动侨研所的力量,进行课题研究工作。龙登高教授建议鼓励经验丰富的学者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并且就课题研究如何更快更好地转化为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成果提出了建议。张妍延副所长就课题的分类和内容设置、如何凸显侨联课题特色、课题管理工作及成果转化的改进等提出了建议。李嘉郁副主任认为应引导华侨华人研究学者与其他领域的合作,拓展研究领域,加强不同学术领域的相互合作与补充。侨研所乔印伟副研究员和李章鹏副研究员分别就课题成果鉴定,课题立项如何开拓新领域、发现新问题提出了建议。与会的专家学者们认为,中国侨联课题的推出增加了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角度,提升了侨史学界的学术研究水平,为学术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赵红英副会长认为中国侨联课题有三个特点:一是注重基础研究,保持侨史研究领域的传统优势;二是既注重理论问题的探讨,又密切关注侨情动态,为国家侨务工作的大局服务,提供政策参考;三是团结培养一支研究队伍,方向明确、管理规范、成效显著。赵红英副会长就课题工作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课题选题应进一步突出学术性,紧跟现实侨情,注意政策导向;二是重视扶持中青年研究人员,加强和海外涉侨研究机构的合作;三是加强成果转化,尤其是重点课题、优秀课题的成果及时为党和国家的侨务工作提供参考。

侨研所张春旺所长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本次立项的课题比第一次立项范围扩大,基础性课题和对策性课题并重;研究队伍壮大,青年课题和一般课题各占相当的比例;经费支持力度加大,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研究成果转化渠道增大,有多种转化形式。

最后,他感谢各位专家学者及课题负责人为中国侨联课题工作积极建言献策,使侨研所能够更好地推进课题管理工作,为华侨华人研究做出新的贡献。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