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华侨华人研究>>学术研讨
侨研所派员赴加拿大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4年09月02日14:23  来源:中国侨联

2014年8月22日至24日,侨研所理论政策研究部主任巫秋玉、助理研究员罗杨赴加拿大参加由维多利亚大学亚太研究中心主办的“郑和下西洋及自古以来中国与印度洋世界的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

本次会议共收到中英文论文40篇,其中来自美国、加拿大、挪威、英国、奥地利、澳大利亚、南非、印度、新加坡等9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共26篇;来自中国社科院、厦门大学、暨南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香港岭南大学及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等国内14家学术研究机构的学者共14篇论文。会议由维多利亚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副主任海伦·兰斯教授和维多利亚大学历史系教授陈忠平召集。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各位专家学者进行了热烈讨论,成果丰硕。一是历史和考古领域对郑和下西洋研究的新发现、新成果、新进展:例如,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的万明教授综合中国古籍中的文献资料,论证了郑和下西洋中的“西洋”即为印度洋;英国剑桥大学的Sally Church博士就郑和宝船的复制与历史真相的复查发表了新的见解;英国皇家地理学会的Clifford Pereira博士介绍了郑和下西洋在东非留下的历史遗产。二是郑和下西洋对明清时期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及非洲关系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对华侨华人移民史的影响:例如,南京大学刘迎胜教授就郑和下西洋前后的中外文化交流进行了专题讲座;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陈忠平教授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了郑和下西洋对中国与印度洋关系的影响。三是探讨了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对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积极作用、有利联系等,例如,山东师范大学朱亚非教授分析了明朝经略印度洋对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借鉴意义;上海海事大学时平教授提出应以史为鉴,重视对海洋文化、经济、军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等。

巫秋玉发表了题为“论明朝对暹罗的外交政策”的论文,分析了明朝对暹罗(泰国)的外交政策以及明成祖朱棣发起郑和下西洋壮举对促进中暹友好关系发展的作用。认为明代中国加强与暹罗国的广泛交往,发展与暹罗的友好政治关系,有利于华侨在当地的生存与发展,为华侨定居暹罗创造了和谐的生存环境。郑和船队和平远航增强中国人向海外发展的开放意识和海洋意识,开发中国由海洋走向世界的发达航路,完善中国古代先进的航海技术,极大方便中国人渡海向外发展。而郑和远航创导的开拓创新精神,激励广大的中国东南沿海民众出洋谋生,明代后期移居暹罗的华人日渐增加。明代中暹友好关系获得空前发展,人民交往和物质文化交流都进入新的阶段。

罗杨博士发表了题为“从中国古代‘海外民族志’考察中国-印度洋世界的历史关系”,分析了记录中国最早走出国门的知识分子论述中国与印度洋周边国家关系的历史文献。留下这些历史文本的知识分子既是自清末公派留学生到西方学习,到近现代出洋留学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先驱,也是中国人踏出国门、走向世界这一源远流长传统的组成部分。罗杨博士还分别从文化交流、族群迁移、商品贸易三个层面,比较了这些历史文献对中国与印度洋各国关系的阐述。

受主办方邀请,巫秋玉与会议召集人陈忠平教授共同主持一场圆桌会议“郑和研究,何去何从?”。与会专家学者就如何深入开展郑和研究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根据主办方会议日程安排,全体参会人员集体考察了维多利亚唐人街。目前,维多利亚所在的大温哥华地区共有华人40多万,约占该区总人口的15%。维多利亚曾是中国移民进入北美地区的主要入口,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它是加拿大最大的华人聚居地。维多利亚的唐人街是加拿大最古老的唐人街,也是北美地区最古老的唐人街之一。当地华侨华人历来有积极支持中国民主革命、情系祖(籍)国的优良传统,孙中山、康有为等都曾在这里活动。维多利亚唐人街有中华会馆、加拿大华人退伍军人协会、华文学校等主要社团组织,以及6个宗亲会馆、7个地域性会馆、2个方言社团、3个友好协会、5个娱乐性团体、1个宗教组织、 3个妇女组织,此外,还有华商会、文化协会、香港海外华人协会、护理中介4家其他性社团。通过参观考察,与会的专家学者深刻认识到华侨华人在加拿大生存发展的历史,为加拿大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以及为加强中加两国友谊发挥的积极作用。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