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品牌活动>>亲情中华>>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之四十八:南京中山陵园
2017年11月28日09:15  来源:中国侨联

南京东郊紫金山中茅山南坡的苍松翠柏之中,矗立着一座驰名中外的陵墓建筑——中山陵。1925 年3 月12 日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逝世于北京,1929 年6 月1 日移葬长眠于此。孙中山先生对南京怀有非常深厚的感情,他在临终前谈起要葬于南京时指出:“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先生逝世后,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委员会选择了紫金山中茅山南坡为墓址所在地,并用悬奖的办法向全世界的建筑师和美术家征求陵墓设计图案。青年建筑师吕彦直获首奖。中山陵于1926 年1 月开工,1931 年底全部工程竣工。

中山陵全景

中山陵全景

中山陵占地面积8 万多平方米,坐北朝南,前临平川,后拥青嶂,视野开阔,气势雄伟。音乐台、光化亭、流徽榭、仰止亭、藏经楼、行健亭、永丰社、中山书院等纪念性建筑,如众星捧月般环绕在陵墓周围。

中山陵设计图案

中山陵设计图案

中山陵继承了我国传统的陵墓建筑风格,但又剔除了古代帝王陵墓中属于封建糟粕一类的东西,汲取了西方建筑的一些先进技术。整体建筑平面呈警钟形,墓室海拔158 米,从墓室到陵墓牌坊,高低相差70 多米,平面距离700 多米,全部建筑都是用白色花岗石和钢筋水泥构筑,上盖蓝色琉璃瓦。中轴布局则倚仗山势,用392 级花岗石石阶和480 多米长的水泥墓道将牌坊、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串联起来。整座陵墓给人以庄严、肃穆、坚固、巍峨之感。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第一陵”。

纪念性建筑——音乐台

纪念性建筑——音乐台

“江以南形胜无如升,钟山又升最胜处”,江南地区风景最美首推南京,而钟山又是南京风景最美的地方。今天,钟山仍以其丰富的人文景观和优美的自然景观著称。钟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其核心景区——中山陵园,1961 年被评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 年被评为国家AAAAA 级旅游风景区。2004 年3 月,中山陵园风景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正式启动,总投资48 亿元,用4 年时间,将风景区内的村庄、厂矿、学校和住户全部迁出风景区,实行“退耕还林”、“拆建还绿”,将钟山的造林绿化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景区森林覆盖率从整治前的70% 增加到80% 以上,景容景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在环境整治工程进展的同时,中山陵园风景区新建了许多外缘景点,如中山门入口公园、前湖公园、琵琶湖公园、梅花谷公园、下马坊遗址公园、博爱园、钟山体育运动公园、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等。今天的钟山,山峦起伏,林涛似海,一片醉人的绿。

紫金山绿道与青果驿站

紫金山绿道与青果驿站

近年来,景区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努力打造文化景区、精品景区。对重点文物进行修缮,打造了美龄宫、刘勰与文心雕龙纪念馆和民国邮政博物馆等一批优秀文博场馆;优化空间布局,重新定位业态,提高品位档次,提升经营服务水平。以“精致民国风、悠闲慢生活”为主题,重点打造紫岚里街区、永丰诗舍、未见山旅社、琵琶山居等一批优秀产业业态;打造紫金山绿道,新建数十处WIFI 热点。今天的中山陵园风景区,已经形成成熟的“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旅游服务,成为市民与游客的休闲娱乐胜地。

孙中山先生是20 世纪中国的三大伟人之一,也是海峡两岸都十分敬重的政治人物,在海内外华侨华人心目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历程离不开华侨华人的帮助和支持,这些都注定了中山陵与华侨华人的特殊感情和紧密联系。中山陵是全世界华侨华人心目中的圣地,也是连接华夏儿女情结、沟通海峡两岸的历史纽带,在祖国统一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特殊重要作用。近年来,中山陵基地始终把研究中山思想、弘扬中山精神放在突出的位置,不断扩大宣传,提高海内外知名度。从2006 年以来,每年组织参加由澳门辛亥·黄埔协进会主办,台湾及大陆多家单位协办的海峡两岸《民族心·中华情》青少年征文演讲比赛,使中山陵成为青少年培养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的阵地和课堂。积极举办纪念中国同盟会成立100 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纪念孙中山奉安中山陵80 周年”学术报告会和第六次中华民国史国际学术讨论会等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2014年与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联合主办第26 次孙中山宋庆龄纪念地联席会,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美国、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海内外34 家孙中山宋庆龄纪念地和孙中山曾侄孙孙必达先生参加了联席会。2013 年,中山陵与广州大元帅府孙中山纪念馆联合举办《刘纪文先生生平展》,刘纪文海外亲属向陵园捐赠珍贵史料,同年推出《孙中山与美加华侨》图片展;2014 年,又联合举办《古应芬先生的文献史料展》,其子美籍华人古滂出席了开展仪式;2015 年举办“走进历史——美籍华人陈灿培博士捐赠二战文物展”,将陈博士近年来捐赠陵园的文物藏品进行了集中展示。

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

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

弘扬中山陵爱国主义教育功能,重点抓好青少年的沟通与交流。加强与海外青少年之间的交流,依托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多次举办青少年夏令营。

多年来,陵园在与华侨华人的交往、接待工作中,积极做好服务工作,热情、专业、细致使华人华侨对中山陵基地充满信任。

2015 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10 月25 日上午,《林文奎先生生平史迹展》在紫金山北麓的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开展。林文奎先生之子林中斌、林中明分别从台湾、美国赶来参加开展仪式,并将两把曾经见证了1945 年台湾日军投降的日本战国时期军刀捐赠给陵园。林文奎先生是中国空军中将,曾参与和见证了中国空军抗战的许多历史事件。1945 年10 月25 日,23 战区空军司令林文奎中校,出席台北中山堂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前后,得日军高官躬献胁差宝刀两柄,番王佩刀一把,传交二子林中斌和林中明保管。林中斌定居台湾,是著名的国际问题专家,曾在陈水扁任内担任“国防部副部长”,林中明是著名的芯片专家,对《文心雕龙》研究颇有造诣。这两把军刀历史悠久,均为日本名刀谱上的名刀。曾有日本民间组织用一栋别墅来换取两把军刀,被林家两兄弟拒绝。

林文奎先生生平史迹展

林文奎先生生平史迹展

20 年前,上海五缘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林其锬博士与林文奎之子林中明在北京结识,林博士得知林中明家还保存着父亲林文奎到台湾接受日军投降时的军刀。2007 年,林其锬将此事告诉了中山陵园管理局,并表示愿意促成军刀的无偿捐赠。2009 年9 月26 日,中山陵园管理局邀请林中明参加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开馆仪式。2013 年,中山陵园管理局孙中山纪念馆与林其锬、林中明取得联系,提出“如果您手中父母亲的资料足够丰富,我们可以为他们举办一个专题展览”。林中明先生复信表示非常高兴能为其父母举办展览,但没有明确表达要把军刀捐赠给陵园。2014年10 月,林中斌从台湾专程飞来南京,与陵园方会面。此次会面,确定了展览地点、展览主题及开展时间。在台湾新北市林中斌家中,保存着林文奎留下的大批珍贵文物资料,它们被分门别类、整整齐齐地放在一起,但由于大部分为纸质文物,且新北过于潮湿,有些已经损毁得比较严重。其中,戴笠给林文奎的亲笔信中有多页虫蛀严重。2015 年4 月,中山陵一行四人赴台,经过近一天,才把这些文物资料全部整理一遍,并将其中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121 件(套)带回南京,先行进行整理研究。陵园工作者的执着与敬业精神深深打动了林家两兄弟,最终他们决定将两把宝刀无偿捐赠给中山陵园管理局。

开展仪式当天,林家在大陆的9 名亲属分别从成都、北京等地赶来参加开展仪式,还有好几位慕名前来的无锡、重庆、贵州的学者或研究人员。中山陵园管理局黄辉局长出席开展仪式并向林氏兄弟颁发了捐赠证书,市政协、市台办的领导也应邀莅临现场参观指导。为父母亲举办纪念展览是林氏兄弟多年来的夙愿。林氏兄弟对这次展览策划非常满意,并临时决定将展览中展示的121 件(套)文物资料交由中山陵园代管。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