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品牌活动>>亲情中华>>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之四十二:河南李贽书院
2017年11月27日15:57  来源:中国侨联

李贽(1527—1602), 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龙湖叟等,福建泉州人。是我国明代中晚期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李贽26 岁中举人,30 岁至55 岁为官,其间多次到河南省商城县花潭书院交流、讲学和著述。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为逃避官方迫害,李贽来到黄柏山法眼寺避难,讲学论道、撰写诗文,并修改他的著作《易因》。李贽一生著述颇丰,主要作品有《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李温陵全集》等。《藏书》是李贽据历代正史纂,论述战国至元末时,历史人物800人,对历史人物做出了不与传统见解苟同的评价,旨在反对儒学。如赞扬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武则天是“政由己出、明察善断”的“圣后”。《 续藏书》是广泛收集明代资料撰写,对传统史学观点有所突破。《焚书》、《续焚书》收录了李贽的书信、杂著、史评、史文、读史短文等,主要理论观点是鞭挞孔孟之学和程朱理学,反对封建礼教,反对理学空谈,提倡功利实用主义和“至道无为”的政治理想。

李贽书院航拍图

李贽书院航拍

李贽以孔孟传统儒学的“异端”而自居,对封建的男尊女卑、假道学、社会腐败、贪官污吏,大加痛斥批判,主张“革故鼎新”,反对思想禁锢。李贽提出“童心说”,在文学方面,主张创作要“绝假还真”,抒发己见,其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李贽像图

李贽像

为了弘扬李贽精神,在“中国李贽研究学会”的协助下,重建了“李贽书院”,再现昔日以文会友、讲学论道场面,以保崇先哲,垂荣后世。李贽书院藏书丰富、历史悠久、建筑精巧、文化厚重,是一座中华思想文化宝库。2012 年,河南信阳商城县在黄柏山国家森林公园李贽书院举行“纪念李贽诞辰485周年、忌辰410 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韩国、日本、澳门和北京师范大学等国内外的近100 名学者参加。

李贽书院图

李贽书院图

书院位于黄柏山国家森林公园境内,由李贽纪念馆、花潭客舍、净心讲坛三部分构成,总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 多平方米。纪念馆依山势而建,占地面积6000 平方米,建筑布局呈四方形,四周是长廊环绕,廊内墙壁中镶嵌有碑帖,陈列着历代书法家像赞,称为碑帖廊;中间是五间屋的主馆,馆内安放有汉白玉材质的李贽雕像、生平简介和文献资料。纪念馆的东北面是净心讲坛,地基之上是全框体实木结构, 整个构造和建设复原了讲学论道的古时场景,凸显独特的古香古色儒雅之气, 可容纳150 人;北面是花潭客舍,设计装修独具匠心,清新儒雅,融中式古典园林和后现代主义时尚简约设计风格为一体,彰显古今文化色彩。

李贽研讨会图

李贽研讨会

李贽书院的历史文化悠久,内容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丰富性。馆藏丰富,珍藏了李贽著述的书籍3000 册, 主要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李温陵全集》等书籍以及李贽的部分书信、杂著、史评、读史短文等手稿。后人研究李贽的文献书籍8100 册,图片1000 幅,电子触屏5 个,解说员2 人,有汉白玉材质李贽雕像一尊,黄花梨材质李贽雕像一尊,供后人参观瞻仰纪念。二是传承性。文章传千古,诗书育后人。400 余年来,李贽的思想已扎根于商城大地,成为商城文化的重要元素,影响了代代商城人。科举时代,很多商城人通过科举考试,高中举人、进士,进而走向仕途,受李贽思想的熏陶,他们为官都能清正爱民,颇有建树。土地革命时期,这里走出数十位屡建奇功的共和国将军,为民造福、为国奉献。今天,商城县成为大别山下“状元县”,高考本科进线率均在90% 以上,商城学子遍布大江南北,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和领军人物。商城民歌走进中南海,走上中央电视台,走出国门到海外,商城成为歌舞文化之乡。三是艺术性。书院采用中国传统悬山顶造形和歇山顶造形,青砖黛瓦,木柱木梁木屏风,雕梁画栋,设计精巧,做工精细,每个细节彰显文化与艺术的兼容,是北国江南园林胜景。在苍松翠竹的环抱中,依山就势布局、引泉水入室内,整个建筑浑然天成、巧夺天工、美轮美奂,是黄柏山风景区的历史人文景观之一。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徜徉其间,赏心悦目,令人流连忘返。四是包容性。李贽本人对儒、释、道均有研究,在诗、词、歌、赋上很有造诣。他的书籍、杂著、史评、读史短文流传后世,影响深远,体现了李贽思想内涵丰富、多元包容。李贽书院不仅是研究、弘扬李贽思想的基地,更是研究商城文学史的平台,“洗心千间水、濯足温泉宫”等佳作名句在商城的文学史上熠熠生辉。五是启蒙性。李贽是我国杰出的民主思想先驱。他按照自己主张的“个性解放、思想自由、平等包容”的观点和倡导的“反独断、反愚昧、反迷信的怀疑精神、自由批判精神”的理念,提出了进步的社会主张。如,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猛烈抨击程朱理学,冲击封建专制统治下禁锢人们思想的藩篱;反对历史保守主义,主张“与世推移”的社会历史发展观;主张民本思想等。他的思想启迪了中国近现代的思想解放运动,传到日本,影响了吉田松阴等一批明治维新运动的先驱。

李贽书院客舍

李贽书院客舍

有关李贽的精彩故事:

与无念禅师的友谊

无念,法名深有,俗姓熊,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生于麻城县东山。幼失怙,10 余岁削发为僧。遍参诸方,久之豁然大悟。始卓锡麻城龙潭湖芝佛院。明万历九年(1581)得识李贽,执弟子礼。十六年李贽徙居芝佛院,朝夕问学,学道精进。常为李贽传送书札,因之结交焦竑、邹元标、陶望龄、袁宏道兄弟等当朝名流。明万历九年(1581)李贽在云南辞官后,为摆脱封建势力的束缚与压迫,千里迢迢来到湖北黄安(今红安)天窝书院从事著述和讲学。不久就与标榜孔学正脉的道学官僚耿定向(时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展开了论战。迫使李贽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离开黄安,徙麻城。先住维摩庵,后居龙潭湖芝佛院。“已,龙湖芝佛院僧无念名深有者,时时来问学。……遂至无念湖上,……净洁可居也”。 李贽在《穷途说》中说:“住龙湖为龙湖长者,则深有僧(即无念禅师);近龙湖居而时时上龙湖作方外伴侣者,则杨定见秀才;余赖二人,又得以不寂寞,虽不可以称相知,然不可以不称相爱矣。”1593 年,无念入商城黄柏山创建法眼寺,其间多有往来唱和。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无念迎李贽到黄柏山法眼寺,并令高徒常庸,服侍随行,前往北京通州,直至李贽“逮入司橐饘殓出表墓塔,庸实始终之”。李贽去世多年后,无念致梅之焕信中还洋溢着对李贽的景仰之情:“李长者英敏过人,下笔无渗漏,识浪滔天。凡读其书信,无不受益。总是依通,不得圆通,皆执侠气不化,此乃真侠骨见解者所使的样子。”

净心讲坛图

净心讲坛图

李贽与梅国祯的情谊

梅国祯(1542—1605),字客生(又作克生),号衡湘,湖北麻城人。明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在镇三年,平定西北叛乱。卒赠右都御史。著有《西征草》、《西征集》、《梅国祯集》。《明史》卷二三八有传。为李贽好友,曾撰《书卓吾和尚塔》、《答李卓吾书》、《黄柏纪略》,并为《藏书》、《孙子参同》作序。李贽有《与梅衡湘》、《复梅客生》等书札,为《西征奏议》写跋,还有《偈二首答梅中丞》、《晓行逢征东将士却寄梅中丞》、《度桑间》等诗。国祯三女澹然以孀为尼,二女善因早寡信佛,皆师事李贽,书信问答。麻城地方官吏与流氓联手诬言借以逐李贽,诋毁梅家。马经纶在《与当道书》中写道:“彼盖借宣淫之名,以丑诋其一乡显贵之族,又借逐身毁寺之名,以实其宣淫之事。于是贿众狂吠,若以为公论公恶焉耳。此其机械深,而其用心亦太劳矣。”驳斥所谓“惑世”、“宣淫”谣言,为李贽和梅家辩护。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