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品牌活动>>亲情中华>>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之四十一:浙江仙都黄帝祠宇
2017年11月27日15:48  来源:中国侨联

浙江丽水市缙云县黄帝祠宇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百年来成为我国南方祭祀黄帝寻根问祖的重要场所。

石笋晚霞

黄帝祠宇位于仙都山主峰和步虚山之间的苍龙峡口。相传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它就是轩辕黄帝行宫——三天子都所在地,是黄帝驭龙升天之处。其前身称为缙云堂,约建于东晋成帝咸和年间。唐代称黄帝祠宇,后毁于战火,南宋咸淳三年(1267) 扩建, 总占地20000多平方米,达到鼎盛。后毁于明末战火。直到1994 年经国家建设部批准,1998 年缙云县人民政府重建具有永久纪念性质的“黄帝祠宇”,恢复中华民族始祖黄帝“北陵南祠”的格局。整个建筑群为盛唐风格,坐东南朝西北,建筑面积5700 平方米,占地面积12800 平方米,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东阳横店古典园林建筑公司承建,规模宏大,气势非凡。主要建筑包括驭龙亭、龙壁、宫门及回廊、缙云堂、腾龙阁、游龙轩、怀祖堂等服务配套项目。


黄帝祠宇全景

主殿内的黄帝雕像,由中国美院设计,旅台缙云同乡会和缙云县台联谊会筹建,用18 块香樟木精心雕刻而成。黄帝雕像凝目远眺,双手持笏板于胸前,表示为民祈福。平顶冠上的玉珠有9 串,每串13 颗,意味着九子十三孙,代表子孙兴旺昌盛。

黄帝祠宇内有一眼古井,叫作轩辕井,井径1 米,井深16 米,用鹅卵石砌成,上底与下底口径大小差不多,常年积水,干旱不竭,系1995 年重建黄帝祠宇时发现,内有瓷片、陶片、瓦片等残物出土。据考证,该井为黄帝祠宇前身缙云堂的生活饮用水水井,距今已有1760多年历史,它是黄帝祠宇悠久历史的佐证。

黄帝祠宇建有全国最大的轩辕黄帝史迹展览馆,由八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前言,总结性地概括了黄帝的生活年代和生平史迹;第二部分为中华民族祖先的由来和形成;第三部分为黄帝功德,统一中原,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第四部分为铸鼎仙化、北陵南祠,说明了黄帝铸鼎炼丹飞升,“北陵南祠”格局的形成;第五部分为历代赞颂;第六部分为寻根问祖,分列中国四百多个姓氏的来源;第七部分为中华英杰,详细阐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对后世的巨大影响;第八部分为祖国统一,民心所向,再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疆域变革。

黄帝祠宇遗存

黄帝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公认的始祖,相传轩辕黄帝统一天下后在缙云仙都鼎湖峰炼丹升天。缙云是轩辕黄帝的名号,仙都古称缙云山,以缙云氏族聚居地而得名。缙云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历史悠久,黄帝文化源远流长,数千年来当地流存着轩辕氏的许多传说和文献记载。早在夏商周时期,当地百姓就将鼎湖峰作为始祖轩辕黄帝来顶礼祭拜。东汉时期,缙云山就有史载祭拜轩辕黄帝的活动。宋代时,宋真宗、宋仁宗等都曾派大臣到仙都祭祀黄帝,并投放金龙玉简。元英宗时“钦授”主管宫事的“玉虚宫提点”为“五品”官衔,朝廷每年派官员前来祭祀。至明代,毁于战火。清初,仅存孤亭一座。


公祭黄帝现场

1998 年,在原来古建筑遗址上重建了“黄帝祠宇”并恢复轩辕祭典活动。从此,仙都黄帝祠宇重新成为江南百姓祭祀始祖轩辕黄帝的圣地。仙都黄帝祠宇祭祀轩辕黄帝典礼在长期的实践中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格式和礼仪, 祭典分民祭、公祭两种形式,每年清明节为民祭,由民间组织实施,重阳节为公祭,由官方组织实施。整个祭祀活动采用“禘礼”(古代最高的礼祭)的规格,以传统与现代、礼与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祭典仪程分为:击鼓撞钟、敬上高香、敬献花篮、主祭就位、敬献供品、敬献美酒、恭读祭文、行鞠躬礼、乐舞告祭。


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揭牌

近二十年来,缙云县多次组织召开跨国界、高规格、高品位的黄帝文化学术研讨会。加拿大、日本、韩国著名的专家学者,我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先秦史学会、隋唐史学会、中国社科院等院校团体齐聚缙云,共同探讨缙云黄帝文化的渊源和内涵,并从各个角度进行了论证,一致公认缙云具有“中国南方黄帝祭祀中心”和“中国南方黄帝文化辐射中心”的历史地位。2011 年5 月,国务院公布“缙云轩辕祭典”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 年,经国务院批准,“缙云轩辕祭典”成为浙江省保留的三大祭典活动之一,也是丽水唯一、全省八个之一获国务院批准予以保留的节庆活动。目前,缙云仙都黄帝飞升地已与陕西黄陵黄帝墓葬地、河南新郑黄帝出生地形成“三地”共祭格局。

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伟大始祖,黄帝文化是五千年积淀至今的传统文明,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纽带。寻根问祖已成为传承中华文明,凝聚华夏儿女,共谋祖国统一,开创美好生活的一项重大活动。近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蒋正华、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等国家领导人都曾前来参加祭典活动。“仙都风景美,还有黄帝文化!”这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2004 年来仙都视察时发出的感叹,也是对仙都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的最真实写照。

黄帝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源泉,经过不断兼收并蓄和发扬光大,已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内在动力。20 世纪中叶,缙云大批人士旅居台湾及海外,目前缙云共有华侨1 万余人,旅台乡亲1 万多人,旅台人员又前往世界各地发展创业,缙云籍侨台胞遍布世界各地。缙云烧饼( 黄帝饼) 作为“中华名小吃”成为海外华人华侨的乡愁饼、致富饼走出国门,香飘海外。2015 年,远在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国家的一些缙云籍华侨纷纷回家乡参加培训,10 月15 日,首位洋学徒俄罗斯人马克也到缙云参加烧饼培训班。缙云烧饼从此开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中国式比萨在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澳门等地开花。

缙云烧饼为什么又叫黄帝饼呢?传说,轩辕黄帝当年在缙云仙都鼎湖峰顶架炉炼丹,日夜值守,饿时就和个面团,贴于炼丹炉内壁烤着吃,美味可口,香飘四野。当地百姓仿制“土炉胆”桶形烤炉,学着做饼,久而久之,终于制作出风味独特的缙云烧饼,烧饼在民间广为流传,深受百姓的喜爱。2015 年10 月11 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第一时间》栏目“中国早餐”播出了外脆内香的缙云烧饼,挑动了全国观众的视觉和味蕾,同时也触动了异乡人的乡愁。中国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浙江省“千人计划”专家、加拿大西门菲莎大学传播学院副院长、加拿大国家特聘教授赵月枝,缙云人,专程多次回到家乡做烧饼课题研究。她说:“作为一个缙云人,烧饼是无法忘却的记忆,这不是我的乡愁泛滥,儿时记忆里,烧饼是集市上、戏台边的垂涎;外出求学后,烧饼是属于家乡的,更是属于家乡的温暖亲切。”她做产业研究的真正目的是想把缙云烧饼通过乡土传统文化的开发,来使它成为缙云人民致富的产业,赵教授的愿望在不久的将来就被实现了。

缙云烧饼在澳大利亚开炉

缙云籍加拿大华侨洪志和是位残疾人,曾获“全国自强模范”、“慈善企业家”、“全国三八红旗手”的美誉。1985 年下岗后,她自立自强,凑到300 元钱开始闯荡商海,付出了比常人多百倍的努力,她最终获得了成功并把事业做到了加拿大,缙云烧饼在加拿大开业后十多天,温哥华的“三和缙云烧饼”每天的订单,能达到500 多单,许多顾客只能按号排队,隔天取饼。一时之间,缙云烧饼香飘海外,顾客盈门。在加拿大,香喷喷、热乎乎的缙云烧饼不仅赢得当地人的赞誉,更让华人华侨通过“中国味道”寄托乡情、以解乡愁。通过这家“海外第一店”的实践,终于探索出一整套缙云烧饼走出国门的新模式。


X